<p class="ql-block">九层塔尖挑云朵,荷香漫过石拱桥;</p><p class="ql-block">拎着小食喂锦鲤,树荫下荡秋千超惬意。</p> <p class="ql-block">魁岗文塔是三水文塔公园里的核心景点,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镇魁岗上社,魁岗文塔始建于1602年,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其九层八角仿楼阁式砖石结构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著称。公园免费开放,集历史遗迹、休闲娱乐于一体,是体验三水老城风情的理想去处。</p> <p class="ql-block">在2025年10月霜降季节到来之际的24日星期五,自驾游河口1903百年火车站和参观广三铁路历史展览馆的景区后,又来到了文塔公园游览观光。</p> <p class="ql-block">坐落于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魁岗上社的文塔公园,地处华南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交汇处,交通便利。魁岗文塔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知县罗点主持修建,旨在振兴文风、培养人才,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后基本保存至今。2015年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400余年三水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文塔公园为开放式休闲广场,环境优美:绿树成荫,亭台楼阁点缀其间,适合拍照打卡。登塔可远眺三水城区及江景,视野开阔。定期举办文化活动,如“文塔之光”古塔摄影比赛,吸引游客参与。</p> <p class="ql-block">该塔由明代知县罗点主持修建,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主体为九层八角仿楼阁式砖石结构,高逾40米,塔基以花岗石构筑,塔檐悬挂铜铃,塔顶有铜葫芦装饰,西向门额刻有两广总督阮元所题“文星开运”篆书。</p> <p class="ql-block"> 文星开运</p><p class="ql-block">魁岗文塔的对联是:</p><p class="ql-block"> 上联「奎炳三垣光肄水」</p><p class="ql-block"> 下联「笔扬七曜贲昆山」</p><p class="ql-block">该对联为1823年县知事李可再主持重修文塔时题写 。 </p> <p class="ql-block">塔体逐层收分,第三层题“灵杰楼”,第五层题“大奎阁”。<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砖砌法独特,每层石匾包含楷、行、草、隶、篆五种字体。</span>原围墙碑记毁于“文革”,1986年后经多次修复,基本恢复原貌。现为文塔公园核心景观,周边碧湖环绕,见证三水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 魁岗文塔传说</p><p class="ql-block">魁岗文塔地处三水西南魁岗,始建子明万历三十年(1602)。1986年魁岗文塔被列为佛山市重点支物保护単位,吸引众多游人前来参现。</p> <p class="ql-block"> 李希孔倡仪建文塔</p><p class="ql-block">李希孔,字子铸。自小聪明,子书无所不读,为人慷慨有大志。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倡建魁岗文塔,知县罗点非常赞赏他的想法,并立即組织实施。据三水县志记载:“是役也县正捐资为倡:乡绅民乐助,计费金ハ百有奇"。在当时三水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文塔按期完工,西江而立,峥嵘入云,从此成为三水的一个文明奇观。</p> <p class="ql-block"> 文塔的寓意</p><p class="ql-block">魁岗文塔取形取意围绕着一支高耸入云的巨笔,气势壮阔恢弘。有助子接纳天地灵气,使该地文运昌盛,科考夺魁。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思繀方式在人类文明中的一种恰当体现。它反映出人们期望三水人才辈出的一种美好心愿。李希孔倡仪建文塔,得到了当时政府官員和人民群众的热情友持,正是这种美好的心愿的具体体现。文塔向有"雁塔瑶萎"之誉。1983、1984年,分別被三水区、佛山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単位。</p> <p class="ql-block"> 文塔的风水传说</p><p class="ql-block">三水是珠三角起源之地。宋代风水大师赖布衣曾游历三水,在三江江流之处,预言三水及珠三角平原未来将富甲天下。但他同时还认为,三水地势较低,虽说未来财富不可限量,但文气不足,应施以风水之术加以改善。于是,建塔时吸纳赖布衣纬来之说。</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記載·三水建县初期·县内“文无翰林,武无侍卫,财无十万"。巧的是,文塔建成后,三水文人翠出,有记载的白坭上梁村人梁轸于明永乐年间被选送到文渊阁管理书籍;乐平古灶村人胡澧于明正徳年间任工部员外郎,后任郎中。而到了上世紀初,三水出了个大名鼎鼎的北洋政府内阁总理梁仕诒,三水“文无翰林"的历史可谓真正终结。</p> <p class="ql-block"> 魁岗文塔简介</p><p class="ql-block">现存塔志记载,魁岗文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当时还是诸生身份的李希孔倡议修建文塔时,不仅得到了县令罗点的首肯,还得到了各方乡绅的踊跃响应:"于是刻期营成,突兀障江,峥嵘插汉,遂辟文明奇观"。经核算,魁岗文塔共花费"金八百有奇"。更为神奇的是,建塔后,三水文风的确由此转盛,并且走出了一批经世致用之才,其中以北洋政府总理梁士诒等人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以"三转文塔"为代表的魁岗文塔习俗,相传亦源于文塔的倡建者李希孔。清道光三年(1823年),两广总督阮元于文塔门楣题字"文星开运",三水县知事李再可题左右门联:"奎炳三垣光肄水";"笔扬七曜贲昆山",文塔一时名躁,引人们到文塔三转,以奉文星,沾灵气。此后,三水文风涌动,文人辈出,以明、清代为最。据三水史籍记载,三水历代科举考试中试(录取)的,有钦赐举人8名;举人167名;武举人32名;贡士2名;进士40多名,武进士1名;被选拔进翰林院的有10名;合计260多名。</p> <p class="ql-block">历经数百年演变,逐渐形成三水民间于每年新春之际前往魁岗文塔以"三转文塔"为代表、辅有开笔礼、舞狮、舞龙等丰富多样学宫文化的魁岗文塔习俗。</p> <p class="ql-block"> 三转文塔.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明朝万历三十年(1602年),源流思贤、文栖昆都山的三水地灵人杰,其中有一才俊李希孔,出自书门,宅心仁厚,心怀抱负。时为诸生,有一邻居,膝下三个儿子,大子聪明,却欠勤奋;二子勤奋,却无灵巧;三子勤、巧不缺,又少谦谨,三人屡考取功名不成,李有心帮扶,但劝勉无果。时已高中进士的李希孔,对邻居的三个儿子说:你们面朝文塔,以日晷晷针为介,右绕而走(今逆时针方向),会遇贵人,助你读书成业。</p> <p class="ql-block">三个儿子不解:何以文塔要右绕而不左绕(今顺时针方向)?李道:你们绕塔之前可细观周遭植物生长方向。</p> <p class="ql-block">邻居三个儿子踏上青石桥,放眼藤本及枝叶植物,大多右旋向阳而生,三个儿子渐悟:人与万物相同,亦当遵循天地规律顺势生长。遂欣然右起左移绕文塔数圈。大儿子遇见一妇人叫卖连根芹菜。妇人对他说:买芹菜回家吧,勤浇水会结绿叶。大子依言,勤浇水,见绿叶繁茂,心有启发;二儿子遇见一青年卖连根葱蒜。青年对他说:买葱蒜回家吧,适当施肥会茁长。二子依言,巧施肥,见葱蒜肥郁,顿悟道理;三儿子遇见一老人卖粽,老人对他说:你看粽子可有端倪?三儿子不屑而去。</p> <p class="ql-block">两年后,大儿子、二儿子果然高中秀才,三儿子沮丧,求问李希孔,李一笑说:谷物皆用粽叶紧裹,集结归心,才不至随处散落。三儿子闻言愧悟,一改狂妄浮躁,潜心苦读,数年后得以高中举人。</p> <p class="ql-block">三个儿子金榜题名,邻居大喜,挂走马花灯于魁岗文塔下,以贺好事陆续而来。</p><p class="ql-block">清道光三年(1823年),两广总督阮元于文塔门楣题字"文星开运",三水县知事李再可题左右门联:"奎炳三垣光肄水";"笔扬七曜贲昆山",文塔一时名躁,引人们到文塔三转,以奉文星,沾灵气。</p> <p class="ql-block">导航到文塔公园(佛山市三水区)</p><p class="ql-block">地址: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西南街道河口魁岗上社(免费开放,全天可游览)。</p><p class="ql-block">公共交通:</p><p class="ql-block">可搭乘317路、988路、989路公交车至“文塔公园”站。</p><p class="ql-block">自驾可导航至“文塔公园-魁岗文塔”,周边有停车场。</p><p class="ql-block">周边配套:邻近海骏达城与天佑城商圈,餐饮、购物便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