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美友] ‍锦城湖的秋日芙蓉记

周文彬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周文彬</p><p class="ql-block">美 篇 号:1296527</p> <p class="ql-block">  朋友发来消息时,窗外正飘着成都入秋后的绵绵细雨,说:“锦城湖的芙蓉开得正好,再不去看就要等明年了。”我对着手机屏幕愣了愣,指尖划过天气预报——未来一周都是阴雨天,唯独今天上午是难得的阴天,没有雨丝缠绵。心下一动,便决定趁着这短暂的间隙,去会一会这秋日里的“蓉城仙子”。</p> <p class="ql-block">  八点半的成都,街道还带着清晨的微凉,路边的梧桐树落下几片泛黄的叶子,沾着昨夜的雨珠,踩上去软乎乎的。我在小区门口扫了一辆共享单车,车筐里还留着旁人落下的半片银杏叶,迎着淡淡的秋风往锦城湖公园去。车轮碾过湿漉漉的柏油路,偶尔溅起细小的水花,风里已经有了秋天的清冽,混着隐约的花香,让人忍不住放慢了车速。</p> <p class="ql-block">  远远望见锦城湖时,最先闯入视线的不是花,而是那两座标志性的建筑——远处的环球中心像一块巨大的银色帆船,静静泊在城市与湖泊的交界处;近处的斜拉桥横跨湖面,钢索在阴天的光线下泛着冷调的光泽。可再往前骑几步,视线便被铺展开的芙蓉花勾走了魂——以这两座建筑为中心,绿色的路边、环湖的步道旁,甚至湖边的芦苇丛里,都缀满了芙蓉花,从一号湖区到四号湖区,一路绵延,像是给湖面镶了圈粉白相间的花边。</p> <p class="ql-block">  停下车走近细看,才发现这里的芙蓉多是重瓣的。层层叠叠的花瓣裹着淡黄色的花蕊,最外层的花瓣微微向外翻卷,像少女裙摆的褶皱。粉色的花热烈,白色的花清雅,偶尔还有几朵粉白渐变的,花瓣边缘泛着浅红,像是被秋风悄悄染了色。风一吹,花枝轻轻晃动,花瓣上的露珠滚落下来,滴在草叶上,溅起细小的水雾。我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满是芙蓉花淡淡的清香,混着泥土的湿润,让人浑身都舒展开来。</p> <p class="ql-block">  掏出手机想定格这美景,却发现无论怎么取景,都觉得少了点什么——直到两只水鸟的出现和一艘皮划艇从湖面划过,桨叶搅碎了湖面的倒影,也搅活了整个画面。粉色的芙蓉花、银色的环球中心、桔黄和白色的斜拉桥,还有皮划艇上穿着亮色救生衣的人,水鸟觅食,在镜头里拼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秋日画卷。不远处,还有几个老人带着孩子在步道上散步,孩子伸手想去够枝头的花,被老人轻轻拉住,低声说着“花要留给大家看呀”,语气里满是温柔。原来这芙蓉花的美,从来不是独自绽放,而是与这座城市的建筑、行人、烟火气紧紧连在一起的。</p> <p class="ql-block">  我曾在书里读过,芙蓉是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也是成都的市花,所以成都才有了“蓉城”这个名字。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一日之内能变换三种颜色——早晨初开时,花瓣是纯净的白色或浅红色,像刚睡醒的小姑娘,带着几分羞涩;到了中午,阳光稍微暖一点,花瓣就慢慢变成了粉粉色,娇艳欲滴,像活力满满的少女;等到下午,颜色又会渐渐加深,变成浓郁的红色,宛如成熟妩媚的妇人。明末清初的学者屈大均曾说它“将红曰初醉,浅红曰二醉,暮而深红为三醉”,“三醉芙蓉”的美名,倒也恰如其分地写出了这份灵动与多变。</p> <p class="ql-block">  站在花下,看着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忽然想起杜甫笔下的成都:“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虽然诗里写的是春雨后的海棠,但此刻看着沾着露珠的芙蓉花,倒觉得这份“红湿”的意境,与眼前的景象莫名契合。千百年来,芙蓉花在成都的土地上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见证过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变迁,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成都人对生活的热爱——就像现在,有人为它停下脚步,有人为它记录美景,有人在花下轻声交谈,这些细碎的瞬间,都是芙蓉花与成都最温柔的联结。</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悄悄爬到了头顶,原本阴沉的天空透出几分微光。手机提示音响起,是朋友发来的消息:“看完花了吗?要不要一起吃午饭?”我抬头望了望枝头的芙蓉花,它们依旧开得热烈,粉色的花瓣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轻轻拍了拍花枝,像是在与这位秋日里的“芙蓉仙子”道别,心里想着:明年秋天,我一定还要来赴这场花的约会。</p> <p class="ql-block">  骑上共享单车往回走时,风里的花香依旧萦绕在鼻尖。回头望了一眼锦城湖,那片粉白色的花海里,斜拉桥的影子静静卧在湖面,环球中心的银色轮廓在远处闪着光。原来成都的秋天,从来不是萧瑟的,只要你愿意在雨隙里走出家门,就能遇见这样一场惊艳的花事,就能读懂这座城市藏在花叶间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