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原市区的繁华之中有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太原文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太原文庙巷3号,始建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明代重修并扩建。太原文庙为祭祀孔子的场所,太原文庙严格按照孔庙建制修建,是国内存量极少的省府文庙之一,是山西境内布局完整规模较大的文庙,也是太原市区内最大的文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印记,而太原文庙,无疑是这座古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十月的最后一天我踏上了探访太原文庙的旅程,希望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寻找到那些被岁月遗忘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它虽然坐落于山西省太原市的繁华之中,却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静谧之地。还未踏入庙门,一股淡淡的书香与古木的气息便扑鼻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心情也随之变得宁静而庄重。文庙,顾名思义,是祭祀孔子的圣地,更是古代士子求学、科举的重要场所,其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初年,历经多次修缮扩建,至今依然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成为了研究中国古代教育与儒家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步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庄严的棂星门,三门四柱,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匠人的精湛技艺和对文化的敬畏之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形态各异的人与牛的雕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穿过棂星门,便是大成殿,这是整个文庙的核心所在,供奉着孔子的神位,也是古代学子们心中最神圣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成殿前,两株千年古柏挺拔苍翠,仿佛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圣地,见证了无数士子的成长与辉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树上挂有很多士子祈福、求学的许愿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文庙秋日不止是一个季节,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当古老的殿宇披上金色的霞光,当千年的文明与一季的绚烂在此刻相遇,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满目的风景,更是一份源自历史深处的宁静与感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大成殿的左右两侧现存两株古银杏树,树龄逾600年,比晋祠500年的连理银杏树还长100余年,是太原现存最古老的银杏树群之一,秋日满树金黄的美景已成为城市文化地标,现在这两棵银杏树已经成为游客和摄影爱好者每年秋季的打卡圣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秋日的暖阳把树叶映在红墙上别有一番意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颔书院”位于太原文庙西院古民居院落,以山西考古大家张颔命名,依托整体院落布局和馆藏图书资源,以及近年对张颔生前资料的整理,“张颔书院”成为集学术研究、图书阅览、艺术展览、讲座沙龙、社教活动、文创交流等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颔(1920年—2017年1月18日),山西介休人,中国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别署作庐,号不扫堂主、二触老人。历任山西省参议会秘书、北平华北文法学院文书主任,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副处长,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兼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古文字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中国钱币学会理事。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学术代表作有《侯马盟书》《古币文编》《张颔学术文集》,兼涉诗文、书法、篆刻创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讲学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大家张颔生平展“荣光映匾”“山西会馆馆藏科举匾额展”两个展览,同时在讲学堂的二楼开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山西会馆馆藏科举匾额展,集书法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于一体,展示中国传统士子浓厚的家国情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张颔生平展以时间为线索,展示了他经历曲折辗转成为文博大家的一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文庙里的泮(pan)池,它的存在是跟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化相关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般有池子就得有桥,泮池的桥就厉害了,他们都说这是状元桥,所以大家一定要去山西太原文庙“游泮”哟,沾沾喜气也是好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话说春秋时期的鲁禧公兴养学士,在泮水边修建学宫,称作是泮宫,这在当时形成了一股效仿热潮,各诸侯纷纷开凿泮池,修建泮学宫,作为是本国的学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文庙时再回望这片圣地,不禁感慨万千。太原文庙,不仅是一座建筑群的集合,更是一个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平台,它以其独有的方式,让每一个到访者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在这片静谧的土地上,文化之光永远璀璨,照亮着前行的道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