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70岁,1976年入伍,1998年以正团级转业到公安部门,后以正处级退休,如今月薪1.1万多。从权力中心到退休老者,这个过渡并不容易,好在退休前我早做准备,学了摄影、书法、垂钓、骑行和乒乓球,加上22年部队生涯养成的自律,退休生活本应闲适安逸,却被人说“混成了这个样子”。</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我先当了两年半婚拍师。带着作品应聘影楼成功,每次收费1000元。这活儿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新婚夫妇要求苛刻,一场婚礼要拍上千张,常累得两腿发软;因行动稍缓被其他摄影师呵斥,还被议论“家里经济困难”,我只笑不答。回家后还要筛选照片,常忙到深夜,后经教育界朋友劝说才放弃。</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生活愈发清净。在岗时,饭局隔三岔五,每天电话数十甚至上百个,来自同事、战友、网友、摄影协会等,应接不暇。退休后,电话和信息锐减,起初有些失落,觉得人太现实。就像刚过去的五月,我仅接了十来个电话,其中四个是骚扰电话。但渐渐习惯了无人打扰,反倒觉得是种享受。正如战友所说:任职时享受工作,退休时享受生活。</p><p class="ql-block"> 我在网上结交了五个聊得来的朋友,话题从文学创作、户外健身到儿女情长,偶尔也开些玩笑,心情得以放松。部队生活让我习惯了干净整洁,退休后更是发挥到极致,老乡来家都夸内务比宾馆还干净:每天打扫无死角,床底一尘不染,衣服叠放整齐,鞋柜按“5S”标准摆放,垃圾及时清理。我还坚持每天练钢琴、写书法或绘画各一小时,雷打不动,且至少写一篇文章,计划有生之年出版一本自传。</p><p class="ql-block"> 爱人离异,孩子远在加拿大魁北克,我单身一人,时间自由。每天睡到自然醒,可随时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需向谁报备归期。我理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退休后我很自律,不吸烟,少饮酒,不在乎吃穿,偶尔看场喜欢的电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p><p class="ql-block"> 我已做了15年公益,和同仁帮近30个困难家庭脱困,“一对一”助学14名贫困学子,还多次帮助困境战友。我觉得生活本是单调的,因爱而变得不同,人生也更丰盈。“你拿什么量器给别人,别人也会拿什么量器给你”,爱能让人际关系更美好。</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我尽量低调,不凑热闹。有战友退休后爱“扎人群”,生活被裹挟,我却从不参与人多的场合、普通朋友的宴请、求人办事或无意义的免费享受。我学会甄别真朋友——相处轻松,如淡茶般细水长流。退休后我缩小朋友圈,放弃负能量朋友和可有可无的人,觉得晚年时间宝贵,不该浪费在无价值的人和事上。</p><p class="ql-block"> 我信奉凡事包容、忍耐、相信、盼望。包容是美德与智慧,相信能让人在困境中坚定,盼望让人对未来期待,忍耐能化解矛盾。与亲人相处,不为小事争论;开车遇加塞会礼让,觉得对方或许有急事;上公交总最后一个上。适当礼让能收获好心情,也是社会和谐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讲究轰轰烈烈、看重面子、追求名牌,如今讲究平淡从容、看重心境、能用就好。上次战友聚会,一位老领导见我这般变化,随口说:“如今你怎么混成了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 本文述评:</p><p class="ql-block"> 他如今的样子,哪里是“混成了什么样子”,分明是活成了最健康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褪去职场的喧嚣与浮华,把日子过成了自己喜欢的节奏:晨起练笔,墨香伴着晨光漫进窗;午后垂钓,看水波漾起圈圈涟漪,心也跟着静下来;傍晚与投缘的老友小坐,不聊过往权位,只话家常里短。那些被精简的朋友圈,留下的都是能共品一杯淡茶的人;那些被省去的应酬,换成了公益路上的脚步、书桌前的专注。</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混”,是剔除了虚荣与浮躁的通透,是把时间花在真正值得的事上。无论是滋养心灵的爱好,还是温暖他人的善举,都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比起在职时的风光,这份从容自在,更显生命本真的力量,才是岁月最好的馈赠。</p><p class="ql-block"> 是啊,真正的体面从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是把日子过成自己舒服的模样。他卸下了世俗的负累,守住了内心的安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值得的人和事上。这份清醒和通透,其实是比所谓的“风光”更难得的智慧。毕竟,能按自己的节奏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圆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