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眉宇.星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片:网络下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18027718</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闻一则对话,触动心弦。穷人问佛:“我为何如此贫穷?”佛答:“因你未曾学会给予。”穷人困惑:“我一无所有,何以给予?”佛遂道出即使身无长物亦可布施的七种财富:颜施微笑,言施善语,心施真诚,眼施善意,身施行动,座施谦让,房施包容。初读这则对话,我亦如那穷人般疑惑。在世俗观念里,“给予”总与物质相连——捐款济贫、赠人物品,似乎总需某种资本。一个自认贫穷的人,自然感到无力布施。但佛所指的七施,全然超越了物质的层面,指向了一种生命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细思之,颜施最为简单,却也最为深远。一个真诚的微笑,不费分文,却能照亮他人的心情。我想起地铁站里那位总是微笑着的安检员,每天清晨经过,他温暖的笑容宛如朝阳,让匆忙的都市人感受到一份人性的温度。这便是给予的力量——即使最微小的善意,也能在世间激起涟漪。言施、心施、眼施,这三者关乎我们如何与他人相遇。鼓励、安慰、赞美的话语,能成为他人黑暗中的灯火。敞开心扉的真诚,善意的目光,都能让另一个人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在这个充斥着疏离的时代,这种心灵的给予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身施、座施、房施,则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公交车上起身让座,帮助提重物的路人,乃至以宽广的胸怀包容他人的过失——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实则是人性光辉的显现。我逐渐明白,佛所说的“贫穷”,并非指物质匮乏,而是心灵的贫瘠。真正的贫穷,是认为自己无可给予;真正的富裕,是发现自己本就拥有无尽的善意可以分享。当我们开始学习给予,便已踏上从贫穷到富足的转变之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种给予的哲学,颠覆了我对财富的理解。我们常常忙于追逐外在的拥有,却忽略了内心本自具足的丰饶。微笑、善言、真诚、善意、行动、谦让、包容——这些无形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给予,自己反而越丰富。在实践七施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一种奇妙的回报:每当我微笑对人,大多收获微笑;每我出言鼓励,也感受到内心的温暖;每我伸手相助,便与这世界建立更深的联结。给予,原来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一种能量的流动,在施与受之间,我们都变得丰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路上,我们都会经历各种形式的“贫穷”——或是物质短缺,或是心灵干涸。而佛的智慧提醒我们:即使身处困顿,我们依然可以成为给予者。这正是人性最可贵之处——在任何境况下,我们都有选择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的自由。现在的我渐渐学会在平凡日子里实践七施。清晨对邻居的微笑,对同事困难的援手,对家人情绪的理解,对陌生人不便的包容……这些微小的给予,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我终于懂得,贫穷与富足间的界限,不在银行账户的数字,而在心灵的宽度。当我们学会给予,便已踏出贫穷的阴影,步入内心的光明。这或许就是人生最深刻的感悟:真正的富足,源于我们能够给予什么,而非仅仅获取什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