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本人喜与驴友登山,上峣山,越林泉,写画笺。游历褒赏大自然的迤逦风光。作为南太行林虑山近在咫只的河南林州人,登山写生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多与本域登山队友们游历赏境,游览了南太行林虑山最美的沟壑群峰,几年间,与旅友们,踏遍青山,看山的姿态,岭之纵横,峰的起伏,境的开合,树的错落,云之悠逸;总以画山读山人的眼光,生态景观设计的取舍与鉴赏角度,在欣赏迤逦大山风光之余,特别喜欢分布在山村山乡的石房小院,山中的萧村陋房,石门石墙,石阶石房。这些繁衍生息的乡愁标志,无处不体现着在画家和摄影师眼中的独特美,自然美与生态美。</p> <p class="ql-block">登山赏境,仰看群山巍峨,俯瞰萧村风景,临风听溪琴。冬天里的雪,将浮华削冗,能感悟大山之体貌寂静与通透,万木萧条之容颜素净,高木森森,交枝簇簇,老树虬枝,万木姿态尽显。看着僻壤的萧村古院,断垣残墙,充满着禅意禅心的本真。原本承载着厚重的乡愁和童年记忆,象被喧市遗忘的白发老人,承载着时代变迁与世事沧桑,蕴藏着萦绕不尽的人生故事。给人以乡情,乡音,乡愁,乡恋的追思和记忆。</p> <p class="ql-block">深巷老村寻旧踪,快乐童年常忆处。</p> <p class="ql-block">风霜雪雨,时过境迁。农村因交通,入学,就医与环境僻壤而失去优势,人们趋向人声喧嚣的城市,从农村弃村入城,儿时的乡愁和乡情被遗忘,被淡忘,只留下最美好的童年记忆,逐渐成为孤寡老人留守村和遗弃的空村,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门久不开",给人一种悲怆、悲凉、悲悯而引发悲伤的无奈和惋惜。</p> <p class="ql-block">萧村石屋寒林画,冰清境入乡愁图</p> <p class="ql-block">似曾相识乡愁境,如今已是画中庐。</p> <p class="ql-block">分布在峰垴沟壑崭崖上的古老山村,历经寒暑,饱经风霜,风雨里程,承载着时代变迁的印记,刻画着岁月的痕迹,记录着时间的年轮。记忆着风华浓浓的乡愁。袅袅炊烟,石岸清溪,虬树高松,古村石房,古道,他本身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表现出不同内容的写意画,而且意境深远。它们不同形式的建筑组合,因地势高低错落而建,以立体空间布局,依山傍水建址,它是乡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造成一院院参差的充满历史遗迹建筑文化,一村村徒阶窄巷,纵横围村的古木,彰显着农民农村绘制的水墨画与人文风情。</p> <p class="ql-block">多少往事成过往,唯留残垣独与孤。</p> <p class="ql-block">古村静悠冰雪韵,虬树斜横冷清幽。</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萧条,已是人们向往城市生活和社会发展和取向的转移逐渐形成,人们因生活,交通,就医,上学等条件的差异和客观现实,向往喧嚣城市,<span style="font-size:18px;">而趋向城市喧嚣的生活,而零落在大山里的村庄,经风经雨,雨洗风摧,呈现出风刀霜剑而斑剥的老态,已成为走出山里人</span>的乡愁记忆,是中老人的乡情的痕迹,是成年人的永恒记忆,是历史流光中的一种无奈。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里,是交通,入学,医疗等生活资源的缺失,是人们走出大山后,对最美老家遗弃的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一种退化。</p> <p class="ql-block">经寒暑,历春秋,岁月往事问悠悠。</p> <p class="ql-block">满面沧桑尘与色,无言姿态象共形。</p> <p class="ql-block">古村炎凉襟冰玉,天地冷暖一檐分。</p> <p class="ql-block">寒风削尽浮华叶,见山萧逸透本真。</p> <p class="ql-block">老树横斜柴门外,总见夕阳山外山。</p> <p class="ql-block">村颜自依青山在,树影总在明月中。</p> <p class="ql-block">门静无声拾光远,院空有叹岁月惊。</p> <p class="ql-block">古村的现状,已是古藤老树昏鸦,残垣断墙人家。人迹与烟火气渐少,大都只有那些孤寡留守的老人,年迈而无奈,他们不愿也不习惯到城里和子女们在一起生活,也是不愿意和子女们添麻,有的也是子女不让这些老人到城里去,他们无奈而孤独,凄楚与悲凉,风刀霜剑的容颜,多病残弱的佝身,他们的日常生活简朴而简单,这些老人和这些老房子相守相伴挂念着他们的乡恋,回忆着少年时的乡愁和记忆,他们可能会成好遗弃村落留守的最后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萧村石板参差院,老树频摇炎凉风。</p> <p class="ql-block">老街古房清梦浅,断壁残墙岁月深。</p> <p class="ql-block">走过这些古老村庄,给游人一种沧桑的厚重感,悲凉的沉重感,这些古村落的出路何在,有没有前途,它们还会存在多少年……</p> <p class="ql-block">石板房,小窄路,走过多少匆旅步。</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村建村历史久远,承载着不同的地域各异的风土人情,人文故事与历史传说,见证了建村的年代,家族姓氏与村名的起源,这些古村建筑结构的精美,高低地势合理的利用,建筑用材多是就地取材,使每一寸地方都用到了极致,鳞次栉比的错落,依山而建的采光,建成天然的民宿文化博物馆,用不规则的石材,黄土坯,木石结构,垒砌成手工艺术的精妙,彰显着多少乡村人的勤劳与智慧,承载着多少劳动人民的历史故事,至今仍是人们记忆一抹乡愁,一种情结,一幅图画。</p> <p class="ql-block">石房石碾几曾经,烟树横斜愁萦处。</p> <p class="ql-block">客过山乡人迹远,唯见游人行声顾。</p> <p class="ql-block">石街苍苔老树前,清风明月空照户。</p> <p class="ql-block">历经岁月萧村路,犹忆乡愁寒烟幕。</p> <p class="ql-block">山村院落如一本书,记载很受鲜为人知的故事,又如一幅水墨画,尽显太行山的厚重与沧桑,它离喧嚣的城市渐行渐远,留下的只有几代人童年的记忆,中年的坎坷,老年的乡愁。</p> <p class="ql-block">老态渐随深岁旧,古村先入画图看。</p> <p class="ql-block">年光冉冉催人老,岁事悠逐梦残。</p> <p class="ql-block">风里树围拂秋事,村外依山又无山。</p> <p class="ql-block">树上叶青带雨繁,村里人烟随年稀。</p> <p class="ql-block">这些古村古房,阶院残垣,分散在山乡崖崭,峰岭沟壑的村庄,像世态炎凉中将被遗忘的老人,他们见证了历史的长河,时代的变迁,<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雨的侵蚀,</span>子孙的敷衍,岁月的霜剑,使这些古村庄如留守老人,留下了满面沧桑,皱痕斑斑,断墙残垣,留下了子孙们乡愁的记忆,父母的往事,故人的眷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愁渐与时光远,留得与客赏风图。</p> <p class="ql-block">这些被遗忘的村落,曾经的乡愁,如故人将渐行渐远,默默伫立在原地,破败凋残,成为古村的标本,游人的对话,建筑人的叹息,画家眼中的素材,登山者的景观……</p><p class="ql-block">现实是再过多少年,将残破,倒塌,消失而不可再生而消失永远。</p> <p class="ql-block">成规模的传统村落,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扶持下,也对古村落保护,制定很多修善保护政策,在申报,审批,保护,修善,实施等方面,作出过很大努力,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作了保护性修善,也取得一些成效,带动了一些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文化旅游。</p> <p class="ql-block">但在实施和政策落实过程中,地方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对一些国家级或省级传统村落投资进行修善和保护,使有些古村得到资金的扶持与保护性修善。由于对传统古村落保护监督和资金落地监控不力,督导不够,使很多古朴而建筑形式精美的古村落,由于施工者不懂古村落的建筑文化和用材风格,更不懂保护传统村落的现实意义,国家对古村落专项保护资金花光了,但效果差之千里,使修善后的古村落被修成了的不伦不类,面目全非,完全失去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与建筑文化的韵味与面貌,失去古村保护的意义与初衷,使人既挽惜又无奈,留下无尽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一个村落,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村落,承载着一期的文明,一个小院,是一本厚厚的书,讲述着多少人生故事,一条街房,是一幅浓浓的乡情画,见证了多少炎凉世态,度过了多少春夏秋冬;它已成登山人的住脚的地方,已成拍摄人和画人眼中的画面。我喜爱着美丽的山村,记录着美丽的山村,它的形象,它的容颜,它的体格,是纯朴的,生态的,自然的美,如这些乡民和留守老人,他们无嗔,无欲,无求而无奈,留给读者也只有惋惜和无奈,只有记忆中的浓浓乡愁……</p> <p class="ql-block">图文:秋窗读易/岳瑞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