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访谈录:文昌阁对话田金轩——关于文学创作的“深耕”之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访问者:文昌阁(以下简称"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受访人:田金轩(以下简称"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访谈背景:在文学创作的浩瀚星空中,无数创作者怀揣梦想启程,然而能在这条路上长久深耕、收获硕果者寥寥。文昌阁作为资深文学评论家,对文学创作的发展脉络与深层规律有着深刻洞察;田金轩则是历经多年沉潜、在文坛崭露头角的作家。此次对话,在汉阳招商公园尚府田金轩家中进行。二者围绕文学创作的“深耕”之道展开深度交流,探寻其中的奥秘与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田老师,您曾说“文学创作路上我只顾深耕”,这句话让我想到一颗种子——既需向下扎根的专注,亦含向上生长的期待。在您看来,文学创作中的“深耕”具体意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农人耕作的场景。文学创作和种地很像,都离不开耐心与敬畏。所谓“深耕”,从不是盲目堆砌文字,而是像农人翻土那样,反复打磨每个细节。比如一个段落的比喻,可能修改十几遍才找到最贴切的表达;一个角色的性格,或许推翻重写多次,直到他的灵魂真正“活”起来。这种“较劲”不是固执,而是对文字的尊重——你愿为它付出时间,它才会回馈你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的初心:在热爱中埋下种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在信息爆炸、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许多年轻创作者更倾向于追逐短期流量与热度,而您选择在文学领域深耕。能否分享一下,您最初踏上这条道路的初心是什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文先生,我的初心其实很纯粹,就是对文学的热爱。小时候沉浸在书籍世界里,那些精彩的文字、动人的故事像磁石般吸引着我。我渴望自己也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用文字触动他人的心灵。而且我深知,文学有着强大的力量——它能反映现实、传递情感、启迪思想。我不想让自己的创作只是昙花一现,而是希望通过长期深耕,为文学大厦添砖加瓦,留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这份热爱与责任感令人钦佩。那在决定深耕的初期,是否遇到过困难或阻碍,让您有过动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困难自然是有的。一开始,我的作品很难得到认可,投稿常常石沉大海。文学创作本就是孤独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构思、写作、修改。有时为一个情节或词语绞尽脑汁,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表达,那种挫败感格外强烈。但每当想起经典作品的魅力,念及自己对文学的执着,就告诉自己不能放弃。我始终相信,坚持深耕,总会等到收获的那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的姿态:与孤独对谈,与自我博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您提到“深耕”需要面对漫长的沉默期,这种孤独感是否会动摇创作信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孤独是创作的底色,也是礼物。我曾为一段描写反复修改三天,最后发现最初的版本反而更真诚;也曾写完一部小说后,怀疑它是否值得被阅读。但后来渐渐明白,这种“较劲”恰恰是创作的意义——你不是在迎合市场,而是在与自己对话。就像农人不会因季节漫长而放弃播种,作家也不会因反馈延迟而停止深耕。文字的价值,往往要在时间的沉淀中才会显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的策略:在阅读与生活中汲取养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在深耕过程中,您一定形成了自己的创作策略。能否分享一下,您是如何保持灵感、实现持续输出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对我而言,阅读与生活观察是两大源泉。我一直坚持广泛阅读,不仅读经典文学,也涉猎历史、哲学、科学等领域。不同的书籍像不同的窗户,让我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为创作提供丰富素材与灵感。同时,我格外注重生活观察——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人物、场景,都可能成为创作的素材。我会用心感受其中的喜怒哀乐,把真实体验融入作品,让文字更贴近生活、打动人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阅读与观察确实是创作的根基。那在具体创作中,您是如何构思与架构作品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构思一部作品就像建造房子,得先有清晰的蓝图。我会先确定主题与核心思想——这是作品的灵魂。然后围绕主题构建故事的主线与支线,设计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构思中会反复推敲调整,让情节更合理、紧凑、有吸引力;同时注重结构,合理安排开头、中间与结尾,搭建完整框架。创作过程中,还会不断修改完善,力求达到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中的突破:在困顿中寻找新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文学创作是不断探索与突破的过程。多年深耕中,您一定遇到过瓶颈,是如何突破并实现自我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创作瓶颈是每个作家的必修课。遇到瓶颈时,我会暂时放下手头的作品,去接触新事物、新体验。比如去旅行,看不同的风景,感受不同的文化;或参加文学活动,与同行交流心得。这些新体验能开阔视野,激发灵感。另外,我也会回顾过往作品,分析优劣,从中汲取经验,为新作提供参考。有时还会尝试新的创作手法与风格,突破固有模式,挑战自己的极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这种突破精神很可贵。有没有哪次突破经历让您印象深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有一次创作长篇小说时,情节陷入僵局,人物形象也显得单薄。尝试多种方法都不见效后,我决定去偏远山区体验生活。在那里结识了当地村民,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些真实的经历深深触动了我,也为小说带来了新思路。我重新调整情节与人物,融入真实的生活元素,最终完成了作品。那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唯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有生命力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的收获:让文字穿越时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您认为“被深耕过的文字”最终会以什么形式回馈创作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可能是某个读者深夜读到时突然落泪,可能是某个场景十年后依然鲜活,也可能是作品成为某个时代的注脚。文学的价值从不在即时的掌声,而在能否穿越时空,与不同的人产生共鸣。比如我曾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我的某段描写让他想起了去世的祖母——这种共鸣,就是深耕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与传承:让文学之树常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您的深耕不仅成就了自己,也对文学传承意义深远。您认为创作者在深耕中,该如何承担起传承责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我想,首先要传承文学的精神与价值观。文学是人类精神的载体,蕴含着智慧、情感与道德观念。我们要通过作品传递积极的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传承创作技巧与艺术风格——学习借鉴优秀传统,结合时代需求与个人特点创新发展。此外,还要关注年轻创作者,为他们提供指导,培养文学人才,让事业后继有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您说得很全面。那在文学传承方面,当前面临哪些挑战,该如何应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挑战是存在的。比如互联网与新媒体改变了阅读习惯,快餐式、碎片化阅读盛行,对传统文学的传承造成冲击;文学市场的商业化倾向也较严重,一些作品为追求利益忽视了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加强文学的宣传推广,通过讲座、读书活动、文学比赛等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文学、热爱文学;同时引导市场健康发展,鼓励作家创作出更多有思想、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让文学在市场中保持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深耕的未来:在多元与创新中前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最后想请您展望一下,文学创作深耕的未来趋势会是怎样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我认为未来的深耕会更注重多元化与个性化。随着社会进步与思想开放,读者需求愈发多样,作家会更关注不同群体的需求,创作出更丰富的作品。同时,个性化创作会成为趋势——作家们会更注重展现独特风格与个性,通过独特的叙事、手法与主题,写出鲜明个人特色的作品。此外,科技进步会让文学与科技更紧密结合,比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可能为创作带来新机遇,作家可借此创造更生动的文学世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文:感谢田老师的分享,您的“深耕”之道,既是对文字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礼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田:谢谢。文学的路很长,只要愿意俯身耕耘,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