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遗址博物馆纪实,(2025.10.25)

栗建林

<p class="ql-block">为了更全面的了解<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蜀国的文明发展,看完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后,</span>今天有半天空闲时间去金沙遗址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介绍,金沙遗址地处成都平原东南边缘,东距市中心约5公里,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相对高差不足5米,摸底河横贯中部将其分为南北两区。主体文化遗存年代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300—前800年),是古蜀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极可能是三星堆文明衰落后在成都平原兴起的继任都邑,它与三星堆遗址共同构建了古蜀文明发展演进的四个阶段,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博物是一座为保护、研究、展示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的考古博物馆。博物馆分为遗迹馆和陈列馆两部分,其中遗迹馆是中国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祭祀礼器埋藏最丰富的古代遗存。</p> <p class="ql-block">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遗迹馆和陈列馆两大主体建筑外形都采用了斜坡的方式。遗迹馆为近圆形,陈列馆为方形,一圆一方象征着中国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考古遗迹馆现场,周围布置展板介绍金沙遗址。</p> <p class="ql-block">展板介绍:“遗迹馆”是一座大跨度钢结构建筑,主要展示了金沙遗址最重要的考古发掘现场之一“祭祀区”。</p><p class="ql-block">金沙考古从2001年2月8日正式开始。金沙王国“祭祀区”是古蜀时期一处专用的滨河祭祀场所,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相当商代晚期至春秋早期(约公元前1300年~前650年)。现已发现60余处祭祀遗存,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石器、漆木器等珍贵文物8000多件以及数以吨计的象牙和众多的野猪獠牙、鹿角等。</p><p class="ql-block">目前,这里的考古发掘工作尚未结束,黄土中仍掩埋着许多珍奇之物,可望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考古截至2025年,发掘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发现大型建筑基址、祭祀区、居住址、墓地等遗迹。‌‌</p><p class="ql-block">‌宫殿区‌:“木(竹)为骨泥墙”建筑群,推测为王室宫殿。‌‌</p><p class="ql-block">‌祭祀区‌使用约500年,分三阶段:早期以象牙、石器为主;中期盛行玉器、铜器、金器;晚期多用野猪獠牙、鹿角。出土金器200余件、铜器1200件、玉器2000余件、象牙数以吨计。‌‌</p><p class="ql-block">‌生活区‌:发现灰坑、陶窑、水井等,出土陶器、石器及生产工具,反映农业为主、狩猎为辅的经济形态。‌‌</p><p class="ql-block">‌代表性文物‌:太阳神鸟金饰(四鸟绕日图案)、石跪坐人像、石虎、卜甲等,体现古蜀宗教与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号坑象牙堆积地。</p> <p class="ql-block">树根</p> <p class="ql-block">金冠带出土地</p> <p class="ql-block">太阳神鸟出土地</p> <p class="ql-block">离开遗迹馆到陈列馆,两座建筑分布在摸底河的南北两岸,与园林区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屋顶的设计融入了金沙和考古的元素,天花板圆形标志是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地面也设计成太阳神鸟圆形标识。</p> <p class="ql-block">斑鹿角</p> <p class="ql-block">树桩</p> <p class="ql-block">王都剪影</p> <p class="ql-block">出土建筑物木板</p> <p class="ql-block">各种陶器</p> <p class="ql-block">各种金箔饰品。</p> <p class="ql-block">青铜项圈</p> <p class="ql-block">铜立人</p> <p class="ql-block">浸泡在防腐液象牙,这里发现成吨的象牙。可以想象,公元前1300年的时候,成都平原大象成千上万,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象牙。</p> <p class="ql-block">动物骨骼</p> <p class="ql-block">玉器</p> <p class="ql-block">跪坐石人像</p><p class="ql-block">石蛇</p> <p class="ql-block">石虎</p> <p class="ql-block">铜壁</p> <p class="ql-block">方孔形铜器</p><p class="ql-block">此为古蜀祭祀活动中特殊的礼仪用器,在同时期其他考古学文化中尚未发现。</p> <p class="ql-block">铜环</p> <p class="ql-block">螺形铜器</p> <p class="ql-block">铜铃铜挂饰</p> <p class="ql-block">方孔形铜器</p> <p class="ql-block">卜甲,这是最大的,长46.4厘米。</p> <p class="ql-block">金箔残片</p><p class="ql-block">鱼形金箔</p> <p class="ql-block">该人像眼睛以雕刻与彩绘相结合的手法表现,眼睑涂红彩,眼仁为白色,口内涂满朱砂。</p><p class="ql-block">其奇异的发式、脑后的发辫、绑手的绳索交待了人像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匀称的造型及成熟的雕刻技艺反映了金沙石雕艺术的发展水平。</p> <p class="ql-block">该石虎以蛇纹石化橄榄岩制作而成,其黑色石料上遍布的白色纹理</p><p class="ql-block">恰如老虎自身的斑纹。在管钻的虎</p><p class="ql-block">口内及虎须、耳间还涂满了鲜艳的</p><p class="ql-block">朱砂。金沙出土众多石虎,既反映</p><p class="ql-block">了蜀人的崇虎习俗,也代表了金沙</p><p class="ql-block">石雕技艺的发展水平。</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p><p class="ql-block">直径12.5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含金量94.2%,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p> <p class="ql-block">该器呈喇叭形,正面镂空三组卷云</p><p class="ql-block">纹,背面未经打磨,可能是镶贴在某种物体上使用。这类器物造型奇特在古蜀文化中为首次发现,体现了古蜀先民独特的祭祀习俗与精湛的黄金制作工艺。</p> <p class="ql-block">该人形器作伏卧状,颈部有一直径较大的圆孔,无头。颈部与小腿处各有一对称小孔,可能为铆接固定或悬挂之用。人像身体正面凸起,背面平整,可以平放在地上。此类器物为古蜀文化中首次发现,共出土2件,造型完全相同。</p> <p class="ql-block">有领玉璧</p><p class="ql-block">该器制作规整、打磨精细,环面上 刻划有同心圆圈纹。目前金沙遗址祭祀区内共出土有领玉壁近100件,大多色泽艳丽,制作精良,表明这类器物在金沙祭祀活动中占有十分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领玉牙璧</span></p><p class="ql-block">牙壁是古代玉璧的一种特殊形式,缘一般都有三节或四节的牙状突起,或附有多少不等的齿状装饰。该牙璧形制明显区别于以往各地所出牙壁,属首次发现。</p> <p class="ql-block">金冠带</p><p class="ql-block">该器系锤成形表面錾刻出四组相同的图案,每组图案由一个人头像、一支箭、一只鸟、一条鱼组成。此图案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图案十分相似,应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王权与威仪。</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金沙遗址博物看到许多出土的金器、铜器、玉器、石器、象牙器等珍贵文物,有的是第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发现的的文物,特别是精美绝伦镇馆之宝太阳神鸟,还有金冠带等,由衷佩服古蜀国先民们精湛高超的工艺水平,不愧</span>是古蜀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