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都)616的由来2025-10-10(重庆二)

YoYo~

<p class="ql-block">雾都,在我们来之前听说一直下雨。当地人说我们幸运,竟然看到阳光。</p><p class="ql-block">一大早7点多,约车在楼下按时按点的接上我们,今天城内游,看下重庆文化。</p><p class="ql-block">车上旅行导游给每个人发一个袖标,防止上错车。我们的统一编号:616。(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重庆市人民大礼堂</p><p class="ql-block">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73号,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张家德(1913—1982),四川威远人。1930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毕业后先后设计中央大戏院、沙利文舞楼、聚兴城银行等工程。1941年至1949年在重庆开办家德建筑事务所,人民大礼堂建设工程完工后不久,调到城市建设部建筑设计院工作,后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p><p class="ql-block">1982年5月20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p><p class="ql-block">如今,张家德的塑像屹立在大礼堂外公园,这个地方现在已经属于人民每天的休闲场所。一位老者看我在拍照,指着肖像自豪地向我介绍着。</p> <p class="ql-block">重庆大礼堂的8根柱子被称为‌生肖柱‌,因其设计上象征十二生肖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八根朱红色柱子位于大礼堂正门前方,每根柱子对应一个或多个生肖,具体组合如下:‌‌</p><p class="ql-block">第一根:子鼠。</p><p class="ql-block">第二根:丑牛、寅虎。</p><p class="ql-block">第三根:卯兔。</p><p class="ql-block">第四根:辰龙、巳蛇。</p><p class="ql-block">第五根:午马。</p><p class="ql-block">第六根:未羊、申猴。</p><p class="ql-block">第七根:酉鸡。</p><p class="ql-block">第八根:戌狗、亥猪。</p><p class="ql-block">柱子采用单双单双的排列方式,代表中国传统生肖文化,游客常根据自身生肖寻找对应柱子合影。其材质为金丝楠木或枣红色漆面,兼具实用性与文化寓意。‌‌</p> <p class="ql-block">抱紧自己的本命佛:大日如来佛。</p><p class="ql-block">挡煞,因为今天的行程有渣滓洞,那里是杀害革命先烈的地方,怨气重,</p> <p class="ql-block">1987年,在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出版的《比较建筑史》中,新中国当代建筑首次载入世界建筑史册的共有42项工程,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入选。</p><p class="ql-block">亮出我们年轻的护照:616。</p> <p class="ql-block">跨江兴奋的手舞足蹈。</p> <p class="ql-block">江边街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是今天的第二站</span></p><p class="ql-block">提起轨道交通,我脑补的是空旷的场地,弯弯曲曲的轨道,列车从身边呼啸而过。</p><p class="ql-block">然而,耗资38个亿的李子坝轻轨二号线,从商住楼中穿过。车体与楼体浑然天成,没有一丝撕裂感。(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来个高级的,只要是来过重庆的人,都会这招:推火车。</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路过朝天门:长江嘉临江唯一交汇处、重庆市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相传朝天门始建于公元前314年,是秦将张仪灭巴后修筑巴郡城池时所建。明初,指挥使戴鼎在大夏国旧城基础上筑石城,并设立十七座城门;至明末,朝天门已设立水马驿,清代又新设朝天门陆驿,航运开始发展。1891年,重庆辟为商埠,朝天门被设立为海关;1927年,为扩大城市规模,朝天门被拆除;1949年,发生“九•二”火灾,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朝天门恢复,却只是一个地名,不见地标建筑。1998年,朝天门片区改造提上日程,建成了一个平坝广场。2005年9月,朝天门广场成为重庆市“零公里”标志点、重庆市中心点象征。2012年8月,朝天门片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9月,朝天门来福士广场落成,成为重庆文化地标和景观胜地,重要景点有朝天门码头、朝天门广场、朝天门大桥等。</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渝中半岛的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是重庆“九开八闭”十七座古城门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所古城门,为古代重庆交通枢纽和重要埠口。</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自古就是重庆的重要交通节点,为重庆最大的水运码头,由于天然的水陆交通便利条件,兴起了重庆最早的市场经济,并催生了重庆火锅美食文化与逛街游玩的商业文化。历史上,朝天门附近人类活动频繁,曾出土过自东周至民国九期的文物遗存。2013年12月,“朝天门”当选“重庆十大文化符号”之一。2020年,“来福士”被选为“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p> <p class="ql-block">关于朝天门何时得名,传说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在南宋时期,从临安(今杭州)来的钦差自长江经过该城门传来圣旨,地方官员都要出城门迎候,而地方官进京上朝、文人士子参加科举考试、商人进京经商也都是从此门出发,古时候皇帝为“天子”,故这座城门得名“朝天门”,意为朝向天子的门。(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华岩寺</p><p class="ql-block">又名花岩寺,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华岩乡大老山,因寺南侧有华岩洞而得名。</p><p class="ql-block">华岩寺始建于唐朝,明万历年间至清朝末期,华岩寺历经三次战乱重修;1937年,华岩寺创办华岩佛学院;2003年,进行了改扩建。2005年5月,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的西南地区唯一的高等宗教院校,重庆佛学院在华岩寺景区内正式挂牌。</p> <p class="ql-block">进入正门,寺院因游客少,显得格外清静。</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三人,带着匆忙的脚步怀着敬畏的心,跟随讲解员浏览寺院。</p> <p class="ql-block">2023年3月,华岩寺向重庆体育博物馆捐赠30件古兵器,包括刀、枪、剑、戟、鞭、锏、棍、棒等。华岩寺由大雄宝殿、接引殿、华岩洞等组成,景区内的露天金佛释迦牟尼佛金像,总高24.6米。华岩寺北大门,古亭石牌矗立面前,六柱三门漆朱红,飞檐走势成犄角,横梁上书遒劲方正的“巴山灵境”四字。华岩寺高百丈,形状像笏,寺内外松竹修茂,十分幽邃,有天池夜月、万岭松涛等八景;华岩寺分大寺、小寺。其中,大寺殿堂建筑是传统庭园式砖木结构建筑群;分为大雄宝殿(前)、圣可祖师堂(中)和观音堂(后);寺左侧为接引殿;大雄宝殿内的有寺院所少见的十六尊者木浮雕,寺内还珍藏有印度玉佛及铜、玉、石、木、泥雕像及大金塔模型等。小寺即华岩洞,与大寺隔湖相望,为华岩寺之祖庙。</p> <p class="ql-block">华岩寺是重庆市最大佛教寺庙,是蜀川名刹、西南十大丛林之一,有“巴山灵境”之称,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华岩风景区由华岩寺、重庆佛学院等组成成,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重庆市重点园林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时来运转福袋,里面有十二生肖的属相和方位。可以根据五行,推算加持自己的运势。</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渣滓洞看守所旧址</p><p class="ql-block">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20世纪20年代由程尔昌开办,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强占渣滓洞,改为看守所,1946年底关闭。</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原为人工开采的小煤窑,20世纪20年代由程尔昌开办,因煤少渣多而得名。1943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强占渣滓洞,改为看守所,把白公馆关押人员全部迁押于此。1946年底,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渣滓洞一度关闭。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1949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特务对关押人员进行集体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遇难,15人脱险。根据有关人员的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重建男牢。</p> <p class="ql-block">渣滓洞关押的主要是因为《挺进报》事件、六•一学潮、川东武装起义以及小民革案被捕的政治犯,如《红岩》小说中的江姐的人物原型江竹筠,关人最多时达300多人。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溃逃前夕策划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仅有15人脱险。</p><p class="ql-block"> 1963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复原修建,对外开放。1988年成为国家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47年12月渣滓洞作为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重新关人。分内外两院,外院为特务办公室、刑讯室等;内院有男牢16间,女牢两间,关人最多时近300人。1949年11月27日夜至28日凌晨,特务对关押人员进行集体大屠杀并焚毁男牢,180人殉难,15人脱险。根据有关人员的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重建男牢。</p> <p class="ql-block">看守所外院墙上写有用来“同化”特务的标语——“长官看不到想不到听不到做不到的,我们要替长官看到想到听到做到”,“命令重于生命,工作岗位就是家庭”以及国民党党员守则。内院墙上写有用来“分化”瓦解革命者意志的标语——“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勿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尤”等。</p> <p class="ql-block">刑讯室及各种刑具,看后不寒而栗。</p> <p class="ql-block">江姐江竹筠(1920-1949)女,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1944年,根据党组织安排,用"江志炜"名考入四川大学。1947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1948年1月,彭咏梧在起义中牺牲,她谢绝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去继续战斗"。1948 年6月14日,因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转押渣滓洞看守所。面对酷刑,她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并亲切地称之为"江姐"。为鼓舞狱中战友斗志,提出"坚持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的口号,组织难友学习、讨论。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电台岚垭。(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宋振中(1941-1949),宋绮云、徐林侠幼子。1941年11月随母亲入狱。长期的监禁使其严重缺乏营养,造成发育不良,头大身小,地友们称之为"小萝卜头"。他利用年龄小,不易引起特务注意,行动较自由的条件,在狱中经常为难友们传递消息。狱中不能上学,经过难友们的争取,由罗世文、黄呈声教他学习文化。他学习刻苦、努力,深得难友们的喜爱。1949年9月6日与父母同时牺牲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p> <p class="ql-block">医务室</p><p class="ql-block">1948 年初,渣滓洞看守所时疫蔓延,重庆绥靖公署总务处检诊所在此设立分诊所,军医刘石人担任狱医。</p> <p class="ql-block">1948年12月15日,关押在渣滓洞看守所的新四军战士龙光章因患病未得到治疗病死狱中。为抗议狱方对"政治犯"的非人待遇,各室难友相互商议,决定发动全狱难友,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斗争。难友们派出代表与所方交涉,提出为龙光章开追悼会等四项条件,经过数次谈判和全体绝食斗争,所方被迫接受全部条件。这次斗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革命者的斗志,坚定了革命者战胜敌人的意志和信念。(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龙光章是四川合川人。解放战争时期为解放军中原部队战土。1946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中原解放区,在突围中因掩护部队转移负伤被俘,囚禁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5号牢房,在敌人的百般摧残下,1948年12月15日逝于狱中。渣滓洞集中营的全体难友力此悲愤绝食,强烈抗议敌人的残暴行径。经过斗争,在集中营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难友们书写挽联中有一幅道:“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许建业(1921年-1948年7月22日),原名许明德,男,四川省邻水县延胜乡人,中共党员,中共重庆市工委委员,负责工运工作。一生从事工人运动,经历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是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许云峰就是以许建业为原型创作。</p><p class="ql-block">1920年出生于邻水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5年考入邻水县立中学。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重建后的中共邻水特支委员会组织委员,9月担任特支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后,到重庆大溪河小学任教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运工作。1947年春,密切配合川东党组织准备华蓥山武装起义。1948年4月4日,由于叛徒任达哉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口茶馆秘密接头时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狱中经受吊、烙、拗等多种酷刑折磨,坚贞不屈。</p><p class="ql-block">1948年7月21日,许建业牺牲于重庆肖家湾刑场,时年27岁。</p> <p class="ql-block">女牢房二</p><p class="ql-block">2007年7月17日,在重庆遭到的百年未遇特大强暴雨洪火袭击中,女牢建筑受到严重破坏。在火后女牢建筑复原修建施工过程中,意外地从这间女牢地底下挖出了一堆锈蚀铁器等物件。</p> <p class="ql-block">优待室</p><p class="ql-block">为了达到分化瓦解革命者的目的,在渣滓洞重新开启到1949年春节前,狱方将男牢楼下一至四室设为"优待室",每天早晨六时开锁,至晚上五时闭锁,其余各室只有放风时间才开锁。</p> <p class="ql-block">1949年夏天,该围墙因暴雨冲刷坍塌,狱方借故停止放风。经过难友们的斗争,狱方同意由难友们自行修复。难友们借机将木棒、碎石块等杂物混入修复的墙中。同年10月,该墙因雨水冲刷再次断裂,狱方再无暇顾及修复。大屠杀时,部分幸存者冲出燃烧的牢房,合力将该墙推倒突围,不幸遭岗楼上的特务扫射,仅十余人脱险。</p> <p class="ql-block">淳洞监狱旧址修复工程捐赠纪实碑 </p><p class="ql-block">二00七年七月十七日,重庆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暴雨袭"红岩联线"管落的全部十五个文物景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渣淳洞监狱旧址部分文物建筑被洪水和泥石流冲毁,损失最为惨重。灾害发生后,全社会高度关注红岩文慨解囊,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以及脱险志士、烈士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抢险修复工程捐赠资金达七百余万元。渣淳洞监狱旧址修复工程于二00七年七月开工,二00八年二月竣工。</p><p class="ql-block">谒立此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公馆看守所旧址</p><p class="ql-block">白公馆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后代,借用白居易的号取名为"香山别墅"。1939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将其改设为重庆临时看守所。1943年,白公馆改为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美方人员招待所,关押人员迁往渣滓洞。抗战胜利后,白公馆作为特别看守所关押周佛海等大汉奸。1946年底,渣滓洞看守所关闭,关押人员全部迁回白公馆,直属由军统局改组后的保密局管理,此外,重庆行辕第二看守所(渣滓洞看守所)有20多人寄押于此。1949年11月27日,特务对在押者实行集体屠杀,近30人遇难。一人在刑场身中数枪未死,侥幸逃生;十九人在看守帮助下越狱脱险。</p><p class="ql-block">1950年,白公馆被辟为西南公安部战犯管理所。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1956 年,渣滓洞看守所旧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统治期间,特务组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前身为力行社特务处,1946年7月改组为保密局)肆意横行,在西南特别是重庆盘踞十五年之久,给这些地区造成的灾难尤其惨烈,其累累暴行,罄竹难书。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重庆解放后,跑和潜伏的军统特务纷纷落网,他们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受到了人民的审判。</p> <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曾是关押革命志士的魔窟,走进这里,仿佛能看到先烈们在铁窗后坚毅的眼神。渣滓洞的刑具室里,那些冰冷的刑具诉说着敌人的残酷,可即便如此,先烈们也从未屈服。</p><p class="ql-block">展厅里,先烈们的照片、书信,每一件都承载着他们的信仰与深情。看到铁锈斑斑的刑具让我泪目。</p><p class="ql-block">缅怀先烈,不忘历史。珍惜生命,热爱来之不易的共和国。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再也看不到重庆落败的景象。留给我们子孙后代的只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望我辈:铭记历史,感谢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感谢党,感谢强大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今天第五站:长江索道</p> <p class="ql-block">长江索道位于中国重庆市,往返于渝中区的新华路和南岸区的上新街,于1986年3月20日动工兴建,于1987年10月24日竣工开通运营。</p><p class="ql-block">长江索道连通重庆渝中区和南岸区,景区由渝中城史文化区、长江空中观光区、南岸影视文化区三部分组成,面积9.8平方千米。长江索道全长1166米,运行速度6米/秒,单程运行时间4分30秒,最大载客量65人,日运客量1.05万人次。2009年12月15日,长江索道被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2月6日,长江索道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12月31日,长江索道景区被列入“第一批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名单。2020年11月18日,当选“成渝潮流新地标”。2024年,重庆长江索道荣获中国旅游投资行业权威平台ITIA艾蒂亚机构颁发的第13届艾蒂亚奖“最佳投资效益奖提名奖”。</p> <p class="ql-block">过把瘾,全体飞跃长江。</p> <p class="ql-block">拐角处打个卡</p> <p class="ql-block">跟着旅行社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最短时间领略更多景点。弊端是:每个景点都是走马观花。</p><p class="ql-block">菜园坝长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重庆铜元局观景台,现被称为“铜元之光”,是一个多功能观景台。</p><p class="ql-block">铜元局地区曾是重庆工业的一部分,特别是造铜元的工厂所在地。1905年,四川总督拨川汉铁路公司白银200万两购机建厂设局制造铜元,得名铜元局。</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由大小两个圆环组成,红与银的色彩交织,造型大气,与重庆的城市气质格外匹配。这一环形观景台又被誉为“城市最美阳台”。</p> <p class="ql-block">为了方便市民和游客前往观景台,特别设计了步道系统,包括一条新建的300米上山步道、1座人行天桥,以及7部自动扶梯,大大缩短了步行距离和时间。</p> <p class="ql-block">站在观景台上,可以270度俯瞰重庆的江景和城市风光。尤其是夜晚,璀璨的灯火在观景台上洒下斑斓的光影,如梦似幻。</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拍摄菜园坝长江大桥和苏家坝立交的绝佳地点,还能远眺渝中半岛的美景。</p><p class="ql-block">铜元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货币,也是重庆这座城市的标志之一。观景台的设计旨在展示重庆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东水门长江大桥是中国重庆市境内的一座重要桥梁,它连接重庆市渝中区与南岸区,为公轨两用桥,是重庆市区的重要快捷通道和地标性城市景观。它与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合称为“重庆两江大桥”,共同构成了重庆主城区跨越长江和嘉陵江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东水门长江大桥全长1124米,它建成通车,标志着重庆主城核心区又增添了一条跨越长江的快捷通道,极大地缩短了南岸区弹子石CBD与渝中区解放碑CBD之间的距离。</p><p class="ql-block">东水门长江大桥作为重庆市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地标性建筑,不仅承载着城市交通的重要功能,还以其独特的景观效果成为了游客们心中的热门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车路过下浩里老街,没有下车去逛,很是遗憾。</p><p class="ql-block">下浩老街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滨路东水门长江大桥南侧,包含下浩正街、董家桥、觉林寺街、葡萄园等街道,形成于清乾隆时期。该地曾为连接龙门浩码头与上新街的交通要道,从陪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前均为南岸沿江繁华街区,后因东水门大桥建设逐渐衰落。</p> <p class="ql-block">2014年敖溦迁入后创办茶室并启动街心花园众筹项目,2016年6月通过涂鸦墙、装置艺术改造街区环境,同年7月其在下浩故事通过TED重庆演讲传播,获称“南岸女侠”。《美国国家地理》评价该区域为“另一个世界”,既保留原住民传统生活方式,又融入青年创业者的新业态。2024年经改造后,老街以摄影展、艺术展览和夜市重焕活力,吸引原住民与游客在此追寻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区域内有清水溪、白甲苍髯(千年神龟)石刻、龙门浩月等景观,夜晚可俯瞰东水门大桥灯光及渝中夜景。</p> <p class="ql-block">区域内有清水溪、白甲苍髯(千年神龟)石刻、龙门浩月等景观,夜晚可俯瞰东水门大桥灯光及渝中夜景。</p> <p class="ql-block">千厮门大桥:横跨嘉陵江和长江交汇,是中国重庆市境内连接渝中区与江北区的过江通道,位于嘉陵江水道之上,为重庆市区北部城市次干道路的组成部分。建于2009年12月29日。</p><p class="ql-block">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南起于沧白路并与千厮门隧道、东水门长江大桥顺接,上跨嘉陵江水道,下层为双线轨道城市交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张1917年的老照片,拍摄于乌江汇入长江的涪陵码头。码头上停泊着不少船只,船工江木板搭岸边。远处的江面上烟波浩渺,青山连绵不绝。这样的江景画面太有意境了。</p> <p class="ql-block">江对面街景</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长江大桥是中国重庆市境内连接江北区与南岸区的过江通道,位于长江水道之上,是重庆主城区向外辐射的东西向快速干道,建成时为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拱桥。后曾被命名为红岩长江大桥,于2004年2月改为现名。</p><p class="ql-block">全线路全长1741米、桥面上层为双向6车道主干道I级公路,桥面下层为2条双向轨道交通,并在两侧预留2个车道;大桥采用BT模式兴建。</p><p class="ql-block">2024年7月1日,朝天门长江大桥下层道路正式开放交通。</p> <p class="ql-block">朝天门老照片(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归途夜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