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位于豫晋两省交界的黄河中下游晋豫峡谷的出口处,地跨黄河南北两岸,在行政区划上跨洛阳、三门峡、济源三市。黄河小浪底风景区是以黄河中下游水利枢纽工程、峡谷河流为主要特色,体观黄河山水风光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大型山岳湖泊型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 黄河由西向东穿过风景区,河流湍急,流程175千米。景区所在的晋豫峡谷,由三门峡至小浪底,全长132.8千米,落差171米,多为梯形河谷,谷底宽170米~800米。较宽河段两岸有川地分布,几处狭窄的河段两岸则为悬崖峭壁,其中三门峡河宽170米,小浪底河宽300米。风景区内注入黄河的大小河流共18条,其中比较大的有北岸的大峪河、东洋河、西阳河、沉西河,毫清河、板间河,南岸的畛河、石井河、涧河、柏隆河。这些河道多分布在库前区和库中区,但由于集水区内植被条件差,水土流失严重,雨季流量猛增,河面宽,河水浑浊。雨季过后流量锐减,形成较宽的乱石滩。</p> <p class="ql-block">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移民项目包括施工区移民搬迁安置、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和专项工程建设三部分。工程施工占地和水库淹没影响共涉及河南省的洛阳、济源、三门峡和山西省的运城共四个地级市、10个县(市、区)、39个乡镇、221个行政村,移民20万人(其中河南省15.8万人。山西省4.2万人),迁建12个乡镇、50个乡镇外单位、787家工矿企业和交通、电力、通信、文物古迹等专项设施。另外与移民安置配套的还有温孟滩河道整治及放淤改土工程,后河水库及灌区工程,中条山取水口迁建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库区黄河公路大桥四个专项工程。移民项目总投资为90.3亿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 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小浪底景区内最具特色的风景线之一,工程于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小浪底工程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立方米,混凝土348万立方米,钢结构3万吨,安置移民20万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2009年4月7日,小浪底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小浪底工程投运以来,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保障黄河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护生态与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小浪底两岸的旅游开发,早在水利工程开工不久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小浪底水库坝体上东则</p> <p class="ql-block"> 潼关古城景区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黄、渭、洛三河交汇之处,南依秦岭北靠黄河,距离华山景区15分钟车程;景区分为市井怀旧主题区、凤凰山卫城主题区、水岸人家主题区、云潼关汉文化主题区以及城防体系等区块,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及相关旅游配套,包含旅游休闲、民宿体验、温泉度假、历史文化展示、实景演艺、水上娱乐等丰富的旅游项目;现景点有河伯广场、山河一览楼、古民居遗址区、十二生肖广场、女娲广场等。</p><p class="ql-block">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西北地区的东大门,中华十大名关,素有"第一关"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毛泽东语:"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黄河流经潼关县境18公里,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忽急折东流形成"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奇伟景观;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 历代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据史书记载考证的大小战事有82次,多次影响到一个朝代命运,如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之战,唐代中期哥舒翰失潼关之战,明朝末年李自成破潼关之战,近现代抗日战争,潼关保卫战等。</p> <p class="ql-block"> 黄河.渭河.洛河三河的交汇处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地处秦、晋、豫三省交通要津,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入河口,也是黄河“几”字形最后一个大拐弯处。以下是关于交汇处的一些地理特征:1 交汇处位于潼关县港口镇附近。2 这里也是黄河从南北流向转为东西流向的最后一个大几字弯处。3由于两河含沙量的差异,交汇处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独特景观。4对岸是山西省的风陵渡。</p> <p class="ql-block"> 潼关博物馆位于陕西省潼关县秦东镇,2018年9月开放,建筑复原明清山河一览楼,2024年8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馆藏文物1717件套,其中珍贵文物65件,通过现代科技展示潼关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古代攻城与守城器械:攻城战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惨烈的一种战争形式,攻守双方所用器械则成为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p><p class="ql-block"> 塞门刀车是守城器械的代表,车前有木架三四层,各层固定尖刀若干口,车体有长辕,敌人一旦攻破城门,守城士兵则猛推刀车塞住城门,既可杀伤敌人,又可挡住敌方的矢、石,形成活动的壁垒。此外,攻城与守城器械还有冲车、云梯车、巢车、攻城车、抛石机、狼牙拍、夜叉橘、床弩等。</p> <p class="ql-block">井勿幕 张凤翙</p> <p class="ql-block">潼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内部分为四层,每层的展厅主题和展示内容如下:一层:历史文明厅追溯潼关从石器时代到当代的历史,通过幻影成像和声光电技术展示潼关的建制沿革和重要历史事件。二层:关隘文化厅展示潼关的军事历史,运用CAVE空间技术和影片再现曹操战马超、哥舒翰兵败潼关等著名战役。三层:漕运民俗厅还原古代漕运商贸的繁忙景象,展示潼关的水运历史、经济发展、乡风礼俗和饮食文化。四层:美好金城厅展示潼关的自然资源和金矿产业,提供了解潼关当前发展和未来规划的平台。</p> <p class="ql-block"> 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每周一闭馆。</p> <p class="ql-block"> 潼关古城女娲雕像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古城女娲广场,高18.8米,由著名雕塑家刘艺杰设计,选用福建虾红花岗岩雕刻而成,重3620吨。雕像坐东向西,手捧婴儿面向黄河,寓意力量、庇护与创造,象征女娲作为大地之母的慈爱。</p> <p class="ql-block">女媧广场</p> <p class="ql-block">潼关八景之一,潼关钟楼道观神钟,相传明万历年间河水泛滥,流有二钟!雄钟止于潼关,雌钟止于陕州!潼关钟楼值得一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