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南边境行之元阳梯田</p><p class="ql-block">摄影:张平及部分团员</p><p class="ql-block">演员:刘团率全体成员</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又称元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哀牢山南部,是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面积约17万亩。历史可追溯到隋唐时代。</p> <p class="ql-block">坝达景区位于元阳县城南部约44千米处,距老城新街约14千米,是观赏日落、梯田、云海及哈尼村寨等风光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坝达梯田气势磅礴、面积大、壮观、线条美、立体感强,以梯田的田埂为计算单位,共有3000多级。</p><p class="ql-block">站在坝达观景点可以看到包括箐口、全福庄、麻栗寨、主鲁等连片14000多亩的梯田。坝达梯田与其它景区梯田不同的是它地势陡峻,重重叠叠。</p><p class="ql-block">最小的梯田面积小如簸箕,而最大的一块也不会超过三亩。它从海拔800米的麻栗寨河沿山而上,坡陡田陡,坡缓田缓;山岭相连,交错贯通,一直伸延到2000多米海拔高度,上万亩梯田组合在一起,看上去像登天的梯子。</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生态系统完整,有丰富的水源涵养林。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梯田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这些土壤富含有机质,肥力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p><p class="ql-block">山上森林茂密,为梯田提供水源,村寨坐落其中,人们在梯田里种植水稻等作物,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隐于山林,“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山顶的森林涵养水源,形成涓涓细流,为山腰的村寨提供生活用水,又为村寨下方的梯田灌溉提供水源;流水继续顺流而下,在低地的河谷中交汇成河流,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搬运回森林。</p><p class="ql-block">在这一层层流转、生生不息的系统中,哈尼人还发明了“木刻分水”——在沟渠中设置横木,横木上凿出开口宽度不一的凹槽,以凹槽的大小宽度控制支渠水流的大小,让其刚好能满足下游的梯田灌溉需要。</p> <p class="ql-block">多依树景区位于元阳县城东部约53千米处,距老城新街约23千米,是观赏梯田、云海、日出及蘑菇房等风光的景区之一。</p><p class="ql-block">景区包括多依树、爱村、大瓦遮等连片近万亩梯田,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核心保护区之一。状如一个大海湾,十几个哈尼族、彝族村寨点缀其间。《云南故事》就是以这片梯田和村寨为主拍成的。</p> <p class="ql-block">老虎嘴景区位于元阳县城南部50.5千米处,距老城新街20.5千米,交通便利。</p><p class="ql-block">该景区包括赏勐品、硐浦、保山寨和阿勐控等连片的6000多亩梯田,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之一。这一片梯田分布于深谷。</p> <p class="ql-block">元阳梯田依山势而建,因地制宜,巧妙地构建了与等高线相吻合的层层梯田及纵横交错的灌排沟渠系统,凝聚了上蓄下排、环坡引流、木刻分水等宝贵经验与科学智慧。</p><p class="ql-block">其塑造的以水为核心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三生立体格局,是世界农耕文明史上的奇迹。</p><p class="ql-block">云南元阳梯田是板块运动塑造地形、水文地质提供水源、岩石风化与生物作用形成肥沃土壤的综合作用结果,更体现了人类与地质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