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探秘阿拉伯半岛北部诸王国特展

乐山好水

<p class="ql-block">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一场跨越万里、连接两大古老文明的特展正热烈上演。2025年10月31日,我怀着对未知文明的憧憬与期待,踏入这扇通往阿拉伯半岛的时空之门,开启了一场与“时空寻踪:阿拉伯半岛北部诸王国文明特展”的奇妙邂逅。</p> <p class="ql-block">一进展厅,独特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属于沙漠绿洲的神秘与遥远。策展团队巧妙运用色彩,将象征沙漠与夯土的黄色、代表绿洲与青铜的绿色交织,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空间,瞬间将我带离中原大地,置身于阿拉伯半岛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展厅内,袅袅熏香萦绕,仿佛穿越千年时光,将古老的阿拉伯故事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以“绿洲文明”为主线,精心设置六大主题展区,全面展现了德丹、利哈亚尼与纳巴泰三大古国文明的独特魅力。在第一展区,关于北阿拉伯地理风貌的展示,以逼真的地理模型、精美的影像资料,让我看到了沙漠与绿洲共生的奇异景观,感受到自然环境对文明孕育的深刻影响。</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第二展区,一尊高大的德丹统治者砂岩雕像吸引了众人目光。它静静矗立,虽历经岁月侵蚀,却依然散发着威严庄重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德丹王国曾经的辉煌。旁边展柜中,那些人型祭祀雕像碎片,承载着古人的信仰与祈愿,每一道裂痕、每一处磨损,都像是历史的密码,等待着后人去解读。</p> <p class="ql-block">利哈亚尼王国展区则呈现出别样的风情。砂岩香炉造型简洁而古朴,让人不禁联想到汉代的博山炉 ,它们虽远隔万里,却共同诉说着焚香礼仪在东西方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在对比中,我深刻体会到不同文明在相似需求下,发展出的既各具特色又有所共通的文化现象。</p> <p class="ql-block">纳巴泰王国的遗迹无疑是展览的一大亮点。纳巴泰墓葬中出土的丝织残片,虽脆弱微小,却意义非凡。研究推测其纤维可能来自两千年前的北印度甚至中国,这一发现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古代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丝绸之路在连接世界文明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而那些精美的墓葬雕刻、独特的建筑遗迹,也生动地展现出纳巴泰人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展览中,最令我惊喜的是中国文物与阿拉伯文物的同场“对话”。西汉的陶俑头与德丹的还愿人像遥相呼应,他们的神情姿态虽有不同,但都凝聚着古人对生命的理解与表达;战国铜壶与纳巴泰陶器并排放置,它们在造型与装饰上的差异,展示出不同地域文化对美的独特诠释,却又在实用功能上有着共通之处 。这些对比,不仅没有凸显出文明的隔阂,反而让我看到人类在不同环境下,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和相似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在展厅的铭文展示区,我久久驻足。中国商代的铭文多与祭祀占卜相关,而埃尔奥拉的铭文则关联信仰、贸易与王权。它们虽书写在不同的材质上,使用着不同的文字,但都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记录着古人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仔细端详这些铭文,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看到古代商队在沙漠中穿梭,听到集市上的喧闹声,感受到不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走出展厅,我的内心依旧澎湃。这场特展不仅是一次文物的展示,更是一次跨越时空与地域的文明对话。它让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文明虽形态各异,但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在全球化的今天,这样的文明交流互鉴显得尤为重要。它让我们看到彼此的不同,更让我们理解人类命运的紧密相连。此次参观,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了对多元文明热爱与尊重的信念,激励着我不断探索世界文明的奥秘 。 </p> <p class="ql-block">谢谢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