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賦能:有「備」而來的華文課

英中世遗文化教育

<p class="ql-block">在當今教育變革的浪潮中,如何以「智效賦能」為引領,落實「有備而來」的教學理念,已成為華文教師提升課堂品質的關鍵。北京語言大學應用中文學院蔡建永博士從五個核心維度——備學生、備教材、備資源、備環境、備教案——出發,結合多元教育方法與數位工具,協助教師精準掌握學生差異,靈活運用教材,創新教學設計,從而打造更生動、更智慧、更高效的華文課堂作出了指導。</p> 一、課程核心定位 <p class="ql-block">核心關鍵詞:</p><p class="ql-block">智效賦能:融合「智能」(技術智能 + 教師智慧)與「效率」(教學效果 + 課堂效能),實現精準教學與個性化學習。</p><p class="ql-block">有備而來:以「備課」為核心,貫穿研課、說課、上課、評課、磨課等教學全過程,形成系統化教學閉環。</p> 二、備課的核心認知 <p class="ql-block">備課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備課是決定課堂成敗的關鍵環節,需要投入充分的時間與心力。</p><p class="ql-block">充分備課能使教學過程流暢自如、富有成就感;反之,則可能導致課堂效果不佳,師生皆感疲憊。</p><p class="ql-block">備課的比喻與原則:</p><p class="ql-block">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備課是為教學積蓄「糧草」。</p><p class="ql-block">如同相聲中的「人保活、活保人」,既要備內容,也要備經驗。</p><p class="ql-block">正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強調幕後積累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所有準備的核心原則都是:以學生為中心。</p> 三、備課的五大核心維度 <p class="ql-block">1. 備學生:以學習者為中心</p><p class="ql-block">學生差異與教學現狀:</p><p class="ql-block">學生在年齡、國籍、學習風格、動機、能力及中文水平等方面存在差異,但教學常趨於統一,易造成需求錯位。</p><p class="ql-block">技術賦能方法:</p><p class="ql-block">利用數位化系統(如北語國際中文智慧教學系統),透過預習任務單收集學情數據,實現「以學定教」。</p><p class="ql-block">示例:設計「中國飯館點菜」主題教學,根據學生自學與測試結果動態調整教學內容。</p><p class="ql-block">無技術支持方法:</p><p class="ql-block">透過課堂觀察、課前課後交流、與其他教師協作等方式,深入瞭解學生。</p><p class="ql-block">特殊情況處理:</p><p class="ql-block">面對年齡或水平差異大的班級,可採用分眾化教學(如自選難度作業)、生生互助(輪流擔任助教)等策略。</p><p class="ql-block">2. 備教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p><p class="ql-block">教材使用要點:</p><p class="ql-block">對教材進行二次處理,關注編寫說明、電子資源與配套課件,實現「教材重構」。</p><p class="ql-block">教材形態演變:</p><p class="ql-block">從紙質教材到電子版、智慧教材(含點讀筆、二維碼等互動元素),教師應根據教學需求靈活選擇。</p><p class="ql-block">3. 備資源:素材多元,智能輔助</p><p class="ql-block">資源類型與獲取:</p><p class="ql-block">工具性資源:如漢語語音查詢系統、漢字錯字練習紙、HSK資料庫等。</p><p class="ql-block">智能資源:利用大模型生成例句、圖片等個性化內容。</p><p class="ql-block">原創資源:教師拍攝真實圖片,增強教學親近感。</p><p class="ql-block">官方平台:如國家智慧教育平台,提供豐富且權威的教學資源。</p><p class="ql-block">資源運用原則:</p><p class="ql-block">優先選用真實素材,貼近學生生活,提升學習興趣與注意力。</p><p class="ql-block">4. 備環境:因地制宜,靈活調整</p><p class="ql-block">環境分類與差異:</p><p class="ql-block">地域:國內語言環境豐富,海外需增加課堂漢語輸入。</p><p class="ql-block">教育階段: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目標與方法各異。</p><p class="ql-block">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各有特點。</p><p class="ql-block">微觀環境:教室硬體、軟體支持、桌椅擺放等均影響教學效果。</p><p class="ql-block">環境應對策略:</p><p class="ql-block">提前瞭解教學環境,根據硬體與軟體條件調整教學設計與方法。</p><p class="ql-block">5. 備教案:教學的「路線圖」</p><p class="ql-block">教案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教案是教學設計的具體呈現,整合技巧、方法與步驟,形成教師個人的教學理論體系,需不斷打磨與迭代。</p><p class="ql-block">教案核心內容:</p><p class="ql-block">· 包括課型、教材、教學對象、內容、目標、重點與難點、教學環節、方法、媒體與教具、時間分配、教學評價等。</p><p class="ql-block">建議加入技術操作指南與螢幕截圖提示,提升課堂執行流暢度。</p> 結語 <p class="ql-block">「智效賦能」不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教育理念與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透過系統化、多維度的「有備而來」,華文教師能夠在複雜多變的教育場景中游刃有餘,真正實現因材施教、寓教於樂的課堂理想。唯有課前精心準備,方能課中從容施展,課後反思精進,讓每一節華文課都成為師生共成長的智慧旅程。</p> <p class="ql-block">附錄:</p><p class="ql-block">蔡建永,北京語言大學應用中文學院,北京高校青年教師創新教研工作室負責人。研究方向為中文二語習得和中文智慧教育。主持國家語委重點課題等4項,在《世界漢語教學》《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獲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最佳現場展示獎、最受學生歡迎獎、最佳教學反思獎(2021)。獲北京語言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第一名、最佳教案獎、最佳演示獎(2020);參與建設的“速成漢語語法課堂”獲評“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018)和“國家級一流本課課程(20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