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九月初九,金风送爽,在这个传统的敬老节日里,闫庄镇高垛村洋溢着别样的温馨与欢乐。在镇党委葛玉卿书记和镇政府张晓阳镇长的关心支持下,由镇范俊镇长、邓二六、万少磊主任、何洁、张继东等相关领导的参与和高垛村支部张建生、许高明、许喜文、张红海等三委全体成员携手举办情暖桑榆,爱满乡村。</p> <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高垛成功爱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彰显高垛村互帮互助,尊老爱老的良好作风。爱心成功人士名单如下:张萌、张凯凯、许红强、吴玉辉、吴文生、张全亮、杨振卫、张建国、张建恩、黄进武、张志刚、张前伟、杨伍廷、高巧锋、杨新伟、杨相娟、许喜文、张红海。</p><p class="ql-block">感谢物资捐赠者:贾喜林、张喜朝、张要听。</p><p class="ql-block">感谢所有的参与包水饺的女同志及老人陪护。</p><p class="ql-block">感谢以行爱婷为首的嵩州戏苑艺术团</p> <p class="ql-block">长桌早已摆开,像一条蜿蜒的红绸带贯穿整个广场。老人们围坐在一起,穿着厚厚的冬衣,脖子上围着红围巾,像一朵朵盛开在秋风里的花。桌上是刚出锅的饺子,白胖饱满,热气腾腾。有人夹起一个蘸点醋,咬一口直呼“香”;有人笑着把饺子推到邻座老人碗里:“你多吃点,这可是咱村媳妇们亲手包的。”舞台上方,“洛阳市嵩县九九重阳节”的横幅在风中轻轻摆动,像是在为这场温情的聚会打着节拍。</p> <p class="ql-block">饭桌旁,一位穿黑色外套的男子静静站着,目光扫过每一张笑脸。他不是演员,也不是组织者,只是默默地看着,偶尔帮哪位老人添碗汤、挪一下凳子。这样的细节,在这一天随处可见——没有喧哗的宣告,只有不动声色的关怀。老人们吃得满足,聊得尽兴,有人说起年轻时在田里插秧的日子,有人回忆起几十年前村里第一次办庙会的情景,笑声里,藏着岁月的重量,也盛着当下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斜地洒在空地上,映照着一张张布满皱纹却神采奕奕的脸。红色的凳子、红色的围巾、红色的横幅,整个村庄仿佛被一种温暖的红包裹着。舞台上的表演仍在继续,台下却已成了另一个舞台——老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生活的从容与喜悦。一位穿蓝色羽绒服的年轻人匆匆走过,手里提着保温桶,说是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去。这一刻,敬老不是口号,而是流淌在每个人脚步里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白天的阳光洒在树梢上,也洒在每一张餐桌前。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有人低头吃饭,有人抬头看戏,还有人掏出手机拍下这热闹的一幕,说要发给外地的儿女看看:“咱村过节,比城里还热闹呢!”树影斑驳,笑声不断,连空气中都飘着一股家的味道。这样的聚餐,吃的不只是饭,更是归属感,是被惦记、被尊重的踏实。</p> <p class="ql-block">舞台成了临时的饭厅,几张桌子拼在一起,老人们坐在原本是表演区的地方用餐。横幅依旧高挂,写着“洛阳市嵩洲戏苑艺术团”,仿佛在说:今天,你们既是观众,也是主角。有人边吃边哼起刚才听的戏文,旁边人笑着接上一句,顿时满桌都是清亮的调子。这一刻,舞台与生活没有界限,艺术与日常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包饺子的场面热火朝天。几张长桌拼在一起,盘子里堆满了韭菜鸡蛋馅、猪肉大葱馅,案板上散落着面皮和筷子。妇女们手指翻飞,一个个饺子像小元宝般整齐排列。有人一边包一边讲笑话,逗得旁边人笑得手一抖,馅儿飞到了邻桌。孩子们围在一旁学着包,虽然包得歪歪扭扭,却也被夸“有模有样”。这哪是做饭?分明是一场亲情的传递,一场代际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几位妇女围在桌前,动作熟练地擀皮、填馅、捏边,口罩遮住了她们的脸,却遮不住眼里的笑意。旁边几位男人也不闲着,有的帮忙递盘子,有的站在一旁指点“这馅儿得再多放点盐”。空气中弥漫着葱姜的香气,还有柴火灶里飘来的烟火味。这不仅是食物的制作,更是一场集体的记忆唤醒——多少年前,她们也是这样在自家院子里,为父母准备重阳饭。</p> <p class="ql-block">开饭前,几位妇女站在桌前,一碗一碗地分发饭菜。她们动作利落,眼神温柔,像对待自家的长辈一样细心。有人特意多舀一勺汤,轻声说:“您趁热喝。”这一碗饭,盛的不只是菜肴,还有沉甸甸的敬意。舞台的背景依旧清晰可见,但此刻,真正的“演出”正在饭桌前悄然上演。</p> <p class="ql-block">白色建筑前,长桌旁的老人们吃得正香。远处篮球架静静立着,仿佛也在聆听这场人间烟火的交响。一位穿蓝色外套的男子来回走动,时不时帮老人添菜、收拾碗筷。他不说什么,但每一个动作都在诉说:敬老,就藏在这些细碎的关心里。卡车停在一旁,像是刚从镇上运来新鲜食材,也运来了节日的诚意。</p> <p class="ql-block">一群人围着长桌忙碌着,有人揉面,有人调馅,有人负责烧火。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有人笑着说:“咱们这哪是办活动,简直是办‘村宴’!”话音未落,锅里热油“滋啦”一声,香气瞬间炸开,引得周围人直吸鼻子。这样的忙碌,不累,反而让人心里踏实——为长辈做事,再忙也甘之如饴。</p> <p class="ql-block">“闫庄镇高垛村2025九九重阳感恩孝老节”的舞台前,包饺子的队伍依旧没散。桌上堆满了刚包好的饺子,有人正把它们装进塑料袋,准备送给没能来现场的老人。舞台上的装饰红得耀眼,像一团不灭的火,照亮了整个村庄的温情。有人哼起老歌,有人讲起老故事,笑声中,传统与现代悄然融合,孝道在这一筷一勺间,代代相传。</p> <p class="ql-block">大锅里的食材在铁铲下翻滚,金黄的色泽映着灶火的光,热气腾腾地升腾而起。掌勺的师傅满头是汗,却笑得灿烂:“这可是给咱村里最尊贵的人做饭!”锅里的香气随风飘散,勾得人肚子里的馋虫直闹腾。这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场仪式——用最朴实的方式,表达最深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横幅写着“孝行传家久,润乡邻”,字迹虽不华丽,却字字千钧。三位女性站在桌前忙碌着,一位装碗,一位备料,另一位虽拄着拐杖,却始终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像是在守护一场重要的传承。泥土与水泥交界的地面有些湿润,却挡不住这份火热的人情。孝,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壮举,而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守望与付出。</p> <p class="ql-block">几位男性站在金属桌前,洗菜、切肉、摆锅,动作干脆利落。墙上的另一条横幅写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刻,这句话有了最真实的注解——美好生活,就是老人们吃得开心,笑得开怀,有人惦记,有人陪伴。冬日的风有些冷,但他们的心,热乎着呢。</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卡车改装的舞台亮起了灯,灯光打在演员脸上,也照亮了台下每一张仰望的脸。老人们坐在红凳上,看得入神,有人跟着哼唱,有人轻轻打着拍子。音响里传出的不仅是戏曲,更是村庄的心跳。这一刻,艺术不再遥远,它就在这片土地上,与乡音共舞,与温情同频。</p> <p class="ql-block">饭桌旁,老人们依旧谈笑风生。舞台的灯光映在他们脸上,像是为岁月镀上了一层金。有人说起儿孙孝顺,有人感慨村里变化大,言语间,满是知足与欣慰。这样的夜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一句“今天真热闹”,便是最好的赞美。</p> <p class="ql-block">长桌、红围巾、热饭、笑声,还有那句“洛阳市嵩县九九重阳节”的横幅,共同织就了一幅温暖的画卷。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聚餐,而是一次集体的情感回归。在这个属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