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沿着合肥东边的慢节奏前行,拐进一片静谧的现代建筑群,白色的墙体在雨后显得格外清亮。左侧大片玻璃映着湿漉漉的地面,倒影里云影微动,像一幅未干的水墨。那个醒目的“7”字标识旁,一簇红花拼成的艺术装置悄然绽放,仿佛在说:这里不只是一处空间,更是一次心情的停靠。</p> <p class="ql-block">推门而入,像是走进了一册摊开的书卷。长桌中央铺展着一幅色彩流动的画卷,笔触未干似的,引人驻足。四周书架高耸,木色沉静,层层叠叠的书籍无声诉说着时间的厚度。抬头是粗犷的木梁,横亘在头顶,像老屋的骨骼,撑起一片温润的安宁。墙上的山水画里,云雾缭绕,仿佛能听见溪水潺潺——这一刻,城市的喧嚣被彻底关在了门外。</p> <p class="ql-block">同样的空间,却因细节的流转而有了不同的呼吸。白墙衬着木质天花板的线条,简洁却不失温度。书架上方悬着一幅书法,墨迹遒劲,写着“心远地自偏”,恰如其分。长桌上摊着一张古旧地图,边角微卷,旁侧笔墨纸砚静列,像刚有人起身离去。那幅山水画依旧挂在原处,山势绵延,水意氤氲,让人不禁想,若真能走入画中,是否就能寻到一处无人知晓的桃源?</p> <p class="ql-block">换一个房间,气息又不同了。一尊骑马人物的雕塑立在中央,姿态昂然,似欲驰骋千里。雕花木桌旁几把椅子静静守候,桌上文房四宝齐整,仿佛随时能提笔赋诗。绿植在角落舒展枝叶,窗帘半掩,窗外光影斑驳。墙上的书法与人物画像默默对望,一个写意,一个传神。这里没有刻意的布置感,只有岁月沉淀下来的从容,像一位老友的客厅,等你来坐一坐,说说话。</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的空间,则将传统与现代悄然融合。木质展架上,陶瓷器皿错落有致,釉色温润,每一件都像藏着一段旧事。长桌依旧,文房四宝旁多了几件小巧的艺术品,像是随手摆放的心头好。四幅山水画挂在背景墙上,色彩浓淡相宜,笔意连绵,仿佛把整片江南搬进了室内。头顶的木梁与脚下木地板呼应着,暖光洒落,连空气都变得柔软。</p> <p class="ql-block">走出建筑,踏入一片开阔的绿意。草坪如毯,向远处铺展,隐约可见孩子们嬉戏的踪影。碎石小径蜿蜒而过,两旁树木挺拔,枝干被支架温柔托起,像是在成长的路上有人默默扶持。芦苇在风中轻摆,灌木丛沙沙作响,天空虽阴,却不压抑,反倒让人心境澄明。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穿过树叶的声音,和脚下碎石轻响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园林深处,一棵老树巍然矗立,树干粗壮,被木质支架稳稳支撑,像一位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立的长者。四周草木修剪得体,绿意井然,远处石墙低伏,掩映着更多不知名的植物与小径。站在这里,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连呼吸都变得绵长。原来所谓桃源,不必远寻,就在这一树一草的静默里。</p> <p class="ql-block">待到夕阳西下,整片空间被染上金红。传统建筑的屋檐下,一串串红灯笼轻轻摇曳,映着“青年创艺空间”几个大字,在绿草间熠熠生辉。晚霞如绸缎铺满天际,树影拉长,风也温柔。这一刻,古老与年轻在此交汇,不是对抗,而是共生。灯火未亮,心却已暖。</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屋舍也披上了黄昏的衣裳,白墙灰瓦,檐下红灯成串,节日的气息扑面而来。门前那只黄色的卡通雕塑憨态可掬,旁边戴着帽子的小人像在招手迎客。夕阳的余晖洒在墙上,天空由橙渐变为紫,仿佛整个世界都在缓缓入梦。这里没有匆忙,只有生活本来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街角的咖啡店门口,一只猫懒洋洋地趴着,尾巴轻甩,像在打拍子。手写菜单板立在一旁,字迹随性,透着几分俏皮。透过玻璃,能看到店内原木桌椅与城市高楼的倒影重叠,而窗外远处,一片金黄的田野在风中起伏。现代与自然,繁华与宁静,在这里不期而遇,却毫无违和。点一杯咖啡,坐在猫身边,看云走霞飞,便是最简单的治愈。</p>
<p class="ql-block">这处东边的角落,不张扬,不喧闹,却用建筑、草木、光影与细节,织出一片属于合肥的世外桃源。它不遥远,只等你慢下来,走进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