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第六日</b></p><p class="ql-block"> 9月25日,天色微亮就又开始了新一天的行程,我们都是early bird。林语堂先生曾说“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今天的目标就是我心仪已久的英国乡村胜地科茨沃尔德(Cotswolds),为这,我一改出门甩手的习惯,提前做了功课。</p> <p class="ql-block"> 欲达心中的诗和远方,先经眼前的苟且和不易。从巴士上俯瞰街边连绵的帐篷,念及此时伦敦夜间的气温只有6、7度,在心中叹口气,只能祝愿这些流浪的人们体魄强健能够抵御寒冷了。</p> <p class="ql-block"> 天气很好,巴士很忙。我的功课不包括火车票,在去帕丁顿火车站的路上现让少年在app上给我们买去科茨沃尔德的火车票,得到的答复是早班的车票比高峰期后的车票贵一倍。</p> <p class="ql-block"> 好吧,那我们就先去附近的公园转转,过两个小时再坐便宜的火车吧。先进站认了认地儿,以便从容安排候车时间。似乎也没啥好安排的,跟国内车站从马路走到进站口,再从进站口走到安检口,再上楼寻找不同的候车厅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不同,这里,从大马路上进了一扇门就是候车大厅和站台。</p> <p class="ql-block"> 因为超长候车期,便有了此行第四家皇家公园——肯辛顿公园之旅。开放式的公园放眼就是开阔的蓝天绿地。</p> <p class="ql-block"> 公园边上的栗子树上挂满了毛栗子,有了温莎城堡栗子的经验,我已经对它们祛魅了,看看就好。</p> <p class="ql-block"> 漫天云影和飞机尾痕交错,扰乱了蔚蓝的底色,如同空战过后硝烟弥漫的天空。</p> <p class="ql-block">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夜晚栖居在陆地上,所以难得一见这些伴水而生的天鹅野鸭们都在草坪上玩耍。</p> <p class="ql-block"> 我化身牧鹅人,陪着惺忪的它们一步一步走向水域。</p> <p class="ql-block"> 安静而美好的画面,让人不忍移步。</p> <p class="ql-block"> 清晨的阳光正正好,让我们如此修长。</p> <p class="ql-block"> 湖面白与黑的搭配尊贵而优雅。</p> <p class="ql-block"> 远远看见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而建造的</span>纪念碑。他1861年因伤寒去世,女王悲痛欲绝,下令建造一座永久的纪念物来表彰他对大英帝国在艺术、科学和工业领域的巨大贡献。纪念碑建成后被认为是英国乃至全世界维多利亚时代装饰艺术的巅峰之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近观其详,纪念碑正中是阿尔伯特亲王本人手持1851年万国博览会目录的镀金坐像,万国博览会是他毕生最引以为傲的成就。亲王的雕像位于一个巨大的、带有尖顶的哥特式华盖之下,华盖之上是各种镀金的天使雕像和华美的彩色大理石镶嵌画,基座四周矗立着四组象征着欧亚美非四大洲的大理石雕像群,表明亲王的影响遍及全球。纪念碑的底座上,有一圈169个真人大小的汉白玉人物浮雕,刻画了从古至今在艺术、音乐、诗歌、建筑等领域的著名人物,包括莎士比亚、米开朗基罗、巴赫等,彰显了亲王的品味和对艺术事业的赞助与支持。</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一角象征亚洲的雕像群,用以体现大英帝国视野下的“全球影响力”,是维多利亚时代大英帝国霸权的视觉宣言。</p> <p class="ql-block"> 和纪念碑隔街相望的是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完美地延续了阿尔伯特亲王推广艺术与文化的遗志,至今仍是伦敦文化生活重地。如果说纪念碑是静态的、对过去的颂扬,那么音乐厅就是动态的、对未来的践行。这两座建筑,一静一动,一古一今,共同构成了对这位亲王完整、生动的纪念。</p> <p class="ql-block"> 继续漫步,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草坪上浅铺的落叶,分层渲染着浓浓的秋意。</p> <p class="ql-block"> 又见欢快的小松鼠,在草坪上灵动的奔跑跳跃着。</p> <p class="ql-block"> 东一只西一只,哪只更可爱,我应该跟拍哪只?</p> <p class="ql-block"> 这只吧,这只身手不凡,半人高的栅栏翻起来如履平地。</p> <p class="ql-block"> 正当我全神贯注追星跟拍,没提防身边一只突然跳到了我身上,惊得我低呼一声:我可没带吃的。</p> <p class="ql-block"> 扎着金色马尾的姑娘如松鼠般甩动着马尾奔跑着,在这里,我收获了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秋天。</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还有充满童心的彼得·潘,正吹着短笛立于树桩上,下面环绕着仙子、松鼠和兔子,为公园增添了浪漫的童话气息。</p> <p class="ql-block"> 9点多,结束公园采风溜达到帕丁顿车站,第一次独自在英国坐火车的我们赶上了一班晚点的火车。期间,用半生不熟的英语问了3次不同的工作人员发生了什么、站台变到了哪里,还好,最后后知后觉的跟着人流上了最后一节车厢,在拥挤的人潮中分别找到了不相邻的座位 。</p> <p class="ql-block"> 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为什么买一张从伦敦到莫顿因马什的车票出票是两张,分成了两段:伦敦到雷丁、雷丁到莫顿因马什,坐在车上忍不住问了坐在我身边的金发美女,到了雷丁是否需要换车,美女很客气,说自己也不知道,热心的让我问乘务员。我没有勇气再问了,因为不自信问了之后能不能听明白解答。</p> <p class="ql-block"> 到了雷丁,只有几人下车,没有需要换车的意思,靠走廊坐的金发美女问靠窗坐的我是否需要出去,我趁机跟队友坐到了一起。以前听过雷丁,因为有同学在雷丁大学读的博士,但是第一次知道雷丁的英文是reading,一下就因为这个名字喜欢上了这个离伦敦很近的小镇,有一种全镇人都很爱读书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中途路过牛津站,一位老先生上车后来到我们旁边的座位,放下一杯茶,脱了外套放在行李架上,把双肩包放在身旁座椅上,打开背包一件件的掏出便携电脑、单独的键盘、磨得掉了皮的厚厚的笔记本,然后开机,时而托腮思考时而敲击键盘,清瘦而专注。我心目中学者应有的形象和真实世界的学者形象合二为一了。</p> <p class="ql-block"> 路过一个名为金厄姆的小村庄,慢慢的,离最美的英国乡村越来越近了。</p> <p class="ql-block"> 到达莫顿因马什,火车站所见即所得,沿这条路向前在天桥处右转,离开火车就是离开火车站了,袖珍的可爱。</p> <p class="ql-block"> 下了火车还要换乘长途巴士,我选择了去科茨沃尔德地区知名小镇水上伯顿的车次。</p> <p class="ql-block"> 40分钟换乘两条线路的巴士加1个半小时火车再加45分钟长途巴士辗转才能达的远方格外令人珍惜,下了长途巴士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朴实的小房子也特别吸睛。</p> <p class="ql-block"> 水上伯顿号称“科茨沃尔德的威尼斯”,眼前的画面已经开始有威尼斯的味道了。</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石屋和石桥,趟着清澈见底的河水低头痛饮的狗狗,河边观察着同伴跃跃欲试的狗狗,桥下遛狗和桥上漫步的行人,共同构成了动静相宜、沉稳与活力并存的小镇画像。</p> <p class="ql-block"> 坐在河边长椅简餐补给,微凉的秋风轻抚,我们已入画入镜,成为别人镜头里这方别致天地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 逆光的朦胧让如诗如画的环境更添了几分仙气。</p> <p class="ql-block"> 水上伯顿的石桥历史悠久,其中最古老的磨坊桥建于1654年,其他石桥的建造年代从18世纪到20世纪不等,现在都已成为水上伯顿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石桥不仅是小镇的交通设施,也是当地历史和建筑艺术的重要见证。</p> <p class="ql-block"> 补给完毕,步行向村庄深探,据说这附近的上下姐妹村原生态的风景适合徒步。</p> <p class="ql-block"> 身临其境近距离感受水上小镇的风情,如坠英剧。</p> <p class="ql-block"> 穿过河流,来到一片牧场,如果说刚才的画面只是仿佛进入了英剧场景,那现在就像是直接走入了《万物生灵》(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的片场。喜欢英国乡村风光,喜欢温情治愈又不乏幽默和欢笑剧情的一定一定不能错过这部剧。</p> <p class="ql-block"> 经过开阔的牧场继续穿越无人的小径,漫长的小径尽头是半人多高的铁门,以为此路不通,走到跟前发现门上写着请随手关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路上经过了好几扇这样的门,</span>都是自助开启关闭,看了《万物生灵》才知道,这些门是用来拦住牛马之类牧场上的动物不要跑到马路上造成伤害的设施。</p> <p class="ql-block"> 一路上鲜少有人,到了教堂旁边的墓地区域就更加的安静,心跳的声音似乎都能被倾听。</p> <p class="ql-block"> 终于看到了路标,分指上下姐妹村。我们就这样急行军般的徒步,用双脚丈量着英国乡村的不同风貌。</p> <p class="ql-block"> 田园诗般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两个村庄的徒步,重回水路。队友问我,为什么没有看到茅草屋?细查了一下攻略,原来不是科茨沃尔德的所有地区都有经典的茅草屋,而是集中在奇平卡姆登,离水上伯顿还有相当距离的另一个小镇。</p> <p class="ql-block"> 打车或许是节约时间的最佳方式,但是完全没有出租车的身影,只能老老实实坐巴士回莫顿因马什再换乘了。因为按地图所示选择了最近的公交站,没有折回水上伯顿始发站上车,我们又多了一些周折。</p> <p class="ql-block"> 地图上显示最近的车站地点,我们到达后发现没有站牌。原地打转之际两个香港人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我们说在找站牌,他们也热心的打开地图一起找,查看之后他们笃定的说这一站没有了,只能回始发站坐车。回始发站需要走25分钟,去地图所示的的下一站需要走10分钟,在这两个选项里我选择了充满风险的10分钟,谁知道这未知的下一站会不会也消失了呢,但是谁又知道这未知的途中会不会有新的风景呢?</p> <p class="ql-block"> 还好,在呼啸的高速路旁的小道上虎虎生风的走了10分钟后,看到了巴士站牌,顺利坐车抵达莫顿因马什。然而,在车站看了看去奇平卡姆登的车次,一天两趟,最后一趟20分钟前发车走了。</p> <p class="ql-block"> 旅行怎能不留遗憾,这幅取自网络的经典茅草屋图片就这样深刻的留在了我的脑海中。或许,等少年毕业之际,我们会再来一趟,亲眼看看这些戴着“厚厚毛绒帽子”的茅草屋。</p> <p class="ql-block"> 返回伦敦的车次尚早,在莫顿因马什转转吧。这是科茨沃尔德地区一个历史悠久、功能齐全的重要集镇。早在12世纪,它就获得了举办每周集市和年度盛会的皇家特许状,这确立了它作为周边乡村地区商业和贸易中心的地位。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p> <p class="ql-block"> 作为匆匆的过客,我们没有看到热闹的集市,只感受到了安静美好的小镇风光。</p> <p class="ql-block"> 快到下一趟回伦敦帕丁顿车站的车次时间了,先在天桥上俯瞰一下车站全貌。国内是不是已经没有这样的小站了?</p> <p class="ql-block"> 回程的火车人很少,列车员从容不迫的开始逐一查票。坐我们斜对面的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很懒散的半躺在座位上,穿着鞋的脚直接踩在座位上,查票的列车员丝毫不以为意,验过票就笑眯眯的走了。</p> <p class="ql-block"> 路过人满为患的牛津站,呼拉拉的上了一批人。</p> <p class="ql-block"> 准点回到帕丁顿车站,没有了首次异域乘坐晚点火车的慌张,可以从容的看看这座历史悠久的车站了。帕丁顿车站是维多利亚时期工程的杰作,巨大的、由铸铁和玻璃构成的拱形屋顶非常宏伟,充满了工业时代的气息。站在其中最古老的一号站台,浅浅感受了一下历史的厚重与旅行的繁忙。</p> <p class="ql-block"> 一号站台最著名、最受欢迎的打卡点——帕丁顿熊。这座铜像戴着宽檐帽,脚边放着标志性的行李箱,憨态可掬。我们拍照前一对老年夫妇正在铜像边合影,看到我们也准备合影,和我们相视一笑。童心,是不分国籍和年龄的。</p> <p class="ql-block"> 车站内的帕丁顿熊商店,能让童心和少女心双双爆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也是能让各种爆棚的心看到价签就变得冷静的地方,一只不大不小的熊近400元人民币,不必拥有,让它们静静的可爱就好。</p> <p class="ql-block"> 又到夜色阑珊时,又是日行三万步,今天的故事在一偿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呼啸山庄、简爱、唐顿庄园中累积的英国乡村风夙愿和小小的茅草屋遗憾中画下了句号。明天,依然多姿多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