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壮美野性 — 颓废方丹

刻舟求剑

<p class="ql-block">在纳米比亚西北部,广袤苍凉的荒漠中隐藏着一片苍天、红山、黄草组成的天地,蓝色苍穹下,赭红山峦炫目,萋萋荒草摇弋,强烈的色彩对比构筑着颇具意境的荒凉壮美,这里就是著名的“颓废方丹”。</p> <p class="ql-block">“颓废方丹”这个听起来很奇特的名字,源自南非荷兰语,意为“废弃的泉水”。这个名字在悄然告诉我们,今天荒芜的这里曾经是人类聚居的地方,还生动地描绘了这个地方的特征:一个曾经有水源、后来干涸成了苍凉的山谷。</p><p class="ql-block">认识“颓废方丹”是一次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天高地阔的寂静荒凉开始。</p> <p class="ql-block">随着走近山谷,红色的山体开始呈现它饱经沧桑的一面,山岩嶙峋似鬼斧劈就,石壁上褶皱层叠,岁月的痕迹满脸。</p> <p class="ql-block">走在山脚边,迎面而来的是一幅幅心为之震撼的乱石嶙峋画面。在历史长河中被上天之手从母体剥落的红砂岩石块散落在山坡上,或固执地兀立或静卧在草丛中,孤独地承受着漫长岁月的风蚀雨刷,石块沧桑的面容将大自然荒野的残酷展现无遗,教人感叹其中。。。</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荒凉的山坡上,除了山体石块的赭红在炫目,还有生命在石缝间顽强生长,孤单树影乱石群中傲然挺立、绵延芳草围绕孤石间、色彩绚丽小野花在悄然绽放、还有小动物在乱石间爬行跳跃,大自然中的荒生让人倏然起敬。</p> <p class="ql-block">看到“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牌,穿过人类在这里生活痕迹的最后遗存,进入到“颓废方丹”精华区域。这里是一间露天的岩石艺术画廊,在遍布山谷的砂岩巨石上,保存着2000多幅古老的石刻和绘画,非洲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岩画遗迹群。</p> <p class="ql-block">“颓废方丹”的岩画艺术作品创作于距今2000至6000年前,出自石器年代居住于此的布须曼人之手。岩画内容丰富,有栩栩如生的犀牛、大象、长颈鹿、鸵鸟等野生动物图案,还有人和动物的脚印画以及狩猎场景等,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体系。这些岩画是了解南部非洲最早居民布须曼人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和世界观的无价之宝,记录了人类与自然环境数千年的互动。</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史前人类精美岩画露天博物馆”的颓废方丹是纳米比亚乃至整个非洲最具标志性的历史遗址之一。沿途攀爬在岩石堆间,观赏散落在山坡上的岩画,体验“跨时空对话”的情感交流,是一段默默无言而回味无穷的精神旅程。思古幽情,眼前不仅仅是一堆古老的石头,而是一部镌刻在岩石上的史诗,古老的布须曼人在默默地诉说着人类文明曙光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走在古老的河道上,曾经的流水潺潺波光粼影,今日的苍凉荒野芳草萋萋,世间的沧桑变化现眼前在脚下。</p> <p class="ql-block">离开之际,回望夕阳残照中清晰又朦胧的“颓废方丹”,教我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歌,人生如梦。</p> <p class="ql-block">颓废方丹将跨越数千年的岩画艺术与原始苍凉的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给了我一次直接感受史前人类文化与纳米比亚独特地质景观的深刻体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