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阳光正好,教室里却弥漫着一种特别的氛围——不是紧张,而是认真;不是恐惧,而是准备。我们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地震安全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观察与思考中,真正学会“如何保护自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从“聊”开始:直面危险,消除恐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活动伊始,老师没有直接下达指令,而是和孩子们围坐一圈,轻声问:“如果地震来了,你会害怕吗?”“你觉得哪里最安全?”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躲到桌子底下”,有的说“跑出去”,还有的担心“爸爸妈妈会不会找不到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平等的对话,我们帮助孩子们正视内心的担忧,同时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恐惧不可怕,无知才可怕。只要学会正确的方法,我们就能大大提高生存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二、从“躲”到“跑”:完整演练,知行合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演练开始了!随着第一次哨声响起,孩子们立刻双手护头,迅速蹲到桌子下方,紧紧抓住桌腿——这是“伏地、遮挡、手抓牢”的黄金三原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哨声响起时,我们立即启动疏散程序。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保持安静、弯腰、快速有序地从教室出发,沿着预定路线向操场空旷地带撤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三、从“看”到“懂”:真实与科学同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孩子们理解地震的严重性,我们一起观看了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的纪实影像片段(经过精心筛选,避免过度刺激)。孩子们安静地看着,小脸上写满了震惊与心疼。那一刻,他们明白了:地震不是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用动画视频和孩子们了解了“地震是怎么来的”——地球的“皮肤”(地壳)像拼图一样,板块之间的碰撞、摩擦,就会引发震动。科学的解释,让抽象的自然现象变得清晰可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看结束后我们的表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从“练”到“思”:复盘反思,共同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演练结束后,我们没有立刻解散,而是围坐在一起进行“安全复盘”:</p><p class="ql-block"> • “刚才躲桌子时,你有没有遮住头和脖子?”</p><p class="ql-block"> • “如果在躲避的过程中被挤出来没有在桌子下方了,你会怎么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震无法预测,但我们可以做好准备。今天的每一次练习,都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愿我们的孩子,在未来的日子里,既有面对风雨的勇气,也有守护自己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全无小事,教育需用心。我们一直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