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新疆游D21.游览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和库车王府。

石河

<p class="ql-block">2025.10.28.由于昨晚十点多才回到酒店,佛队决定,今天休息半天。我们中午十二点从库车万福酒店出发,第一站,先到克孜尔尕哈烽燧景区游览。</p> 一、克孜尔尕哈烽燧景区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库车市区西北12公里处,217国道东侧盐水 沟河谷的东岸一戈壁台地上,烽燧东北距克孜尔尕哈石窟约1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克孜尔尕哈"维吾尔语,意为"红色哨卡"。</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烽燧,始建于汉宣帝年间,即西域都护府移设乌垒之后。是汉代的军事报警设施,夜里点火为烽,白天放烟为燧。</p> <p class="ql-block">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中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一个烽燧遗址,国务院2001年6月25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克孜尔尕哈烽燧201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 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景区规模较小,一个展览馆,一座克孜尔尕烽燧(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先秦时期,新疆就与祖国内地往来不断。从汉代开始新疆地区正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新疆与内地更是水乳交融,休戚与共,不可分割。</p> 矗立在广袤大地上的古代遗产,见证了中国多民族大一统格局的形成,见证了中华大家庭各民族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情谊,见证了历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保卫新疆的历程,见证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创造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努力奋斗。 作为中华文化的标识、国家主权的象征,克孜尔尕哈遗址犹如耀眼的灯塔,伴随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千年繁盛,照见了古今丝绸之路的开放、包容与多彩。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尕哈烽燧平面呈长方形,由基底向上逐渐收缩,呈梯形,夯土结构,层厚10-20厘米不等,现存残宽6米,高约13.5米。在顶部有部分木头裸露于外面,其结构属于红柳、芦苇相间的夯土建筑。</p> <p></p> 二、克孜尔石窟 <p class="ql-block">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石窟或赫色尔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p> <p class="ql-block">“克孜尔"在维吾尔语中意为"红色",因山体呈赭红色得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早于敦煌莫高窟,于8世纪后逐渐废弃,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组成部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以独特的龟兹风格壁画和建筑艺术闻名。‌</p> <p class="ql-block">虽仅开放六处探秘空间,但每一转角都藏着意外:十七号窟的38幅本生故事,色彩斑斓如初;夕阳下的红砂岩,映着"红色山崖上的佛光",像被红酒浸染的奇迹花园。</p> <p class="ql-block">石窟寺前,伫立着佛学大师鸠摩罗什在莲台上冥思的塑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鼎盛于5-8世纪,延续500余年,是龟兹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现存洞窟349个(编号236个),分谷西区、谷内区、谷东区和后山区四部分,绵延3千米,包括中心柱窟(用于礼拜)和僧房窟(用于修行),壁画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壁画采用菱格构图和凹凸晕染技法,题材涵盖佛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及世俗生活场景,融合印度、希腊、波斯与汉地艺术风格,是研究佛教史、美术史和龟兹社会的重要资料。</p> 站在克孜尔石窟前,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鲁迅笔下那沉重的悲剧色彩。这座石窟,历经了千年的沧桑,却未曾抵挡住近代人为的暴力掠夺。如今,它的珍贵文物已流散至世界各地,令人痛心。 "克孜尔石窟,千年壁画诉古今,一窟一世界!"当风沙轻抚红砂岩,历史在菱格画里苏醒——这里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缕曙光,3世纪末的笔触,藏着龟兹古国最后的绝唱。 <p class="ql-block">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劫掠近500平方米壁画,现存壁画面临崖体坍塌、空鼓等病害,文保部门正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修复。‌‌</p> <p class="ql-block">由于石窟年代久远,加之破坏严重,我们进石窟不能拍照,只能听讲解。</p> 龟兹山石窟博物馆 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的要冲,是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原的重要中转站,融合了印度、波斯、希腊和中原多元文化。 **壁画**:以"龟兹风格"著称,色彩以蓝绿为主,人物形象带有明显的腱陀罗艺术影响(希腊-印度混合风格)。 <p class="ql-block">**题材**:以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为主壁画中大量使用菱形格构图,独具特色。_**技法**:采用"屈铁盘丝"的线条技法,人物肌肤呈现"西域晕染法"(凹凸法)。</p> <p class="ql-block">**洞窟结构**:现存编号洞官226へ 公为中心杜宵、大像窟、僧房 特有的形 式供僧人绕塔礼佛。</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德国探险队(如勒柯克)割取大量壁画运往柏林,现存于德国亚洲艺术博物馆。这些壁画因二战轰炸部分损毁,加剧了文物流失之痛。</p> <p class="ql-block">_**佛教史意义*:见证了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在龟兹的盛行,后期受大乘佛教影响。_**文化交流**:融合印度、波斯、希腊和中原艺术是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_**世界遗产**: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三、库车王府 <p class="ql-block">库车,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城市,真的是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走在龟兹小巷上,仿佛穿越回了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的格局、古民居的建筑风格,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历史气息。</p> <p></p> 库车市的城门 库车王府大门 库车古称"龟兹",历史上的龟兹,辖域辽阔,汉磨最盛时北依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占姑墨旧地与疏勒接壤,东抵铁门关与焉为邻。 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清政府设置库车办事大臣并定名"库车"。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设库车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改设库车县2019年12月,设立县级库车市。 库车王府,这里曾是中国最后一位王爷达吾提·买合苏提的家。虽然他现在已经去世,但他的王妃还在王府生活,走进王府,你还能看到这位王妃的身影。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展厅是龟兹春秋,展出了龟兹古国的历史文化。第二个展厅是龟兹佛韵,展出了龟兹古国佛教文化。第三个展厅是龟兹钱币馆,第四个展厅是民族风俗馆。</p> <p class="ql-block">龟兹人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进人阶级社会以后,就和中国中原的历史发生了密切联系。特别是从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起,在近千年的时间中,龟兹一直是中国统治西域的据点,是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唐朝在龟兹驻扎守兵3万,以龟兹作为统辖西域的中心,并在此设安西大都护府,管辖着"安西四镇",其范围包括整个塔里木盆地和帕米尔以西的广大地域。如果将姑墨(今阿克苏)和尉头(今巴楚)绿洲包括在内,龟兹就拥有九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p> 库车老钱币 <p class="ql-block">达吾提·买合苏提是买合甫孜王的侄儿。由于买合甫孜王没有儿子,达吾提买合苏提两岁时被买合肃孜王抱到库车王府,自幼就过继给伯父,成了合法的王位继承人。 1937年8月买合甫孜王被盛世才抓走。后被杀害,一夜之间王府全部财致充公。被逼无奈,达吾提又回到了亲生父亲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库车王府,有库车王室历史展馆、末代库车王展馆、王爷官邸、王府花园和王府文物陈列馆。</span></p> <p class="ql-block">1942年,达吾提14岁。盛世才 加强对新疆的统治,由当时的督办公署下文批准他为库车王,被盛世才接到鸟鲁木齐一中读书,达吾提靠着每月25元钱上完了中学。</p> <p class="ql-block">1946年达吾提回到了库车,和家人一起将库车王府进行了修缮,开始靠种庄稼过日子。但人们仍习惯地称他为"巴郎子王"、1947年元月,达吾提担任库车县银行副行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封建特权。达吾提曾任县政府翻译等职。</p> <p class="ql-block">达吾提·买合苏提既是封建王爷。又是我党的忠实朋友,也是各族群众受戴的必国民主人士。他虽然在政洽运动中历经磨难,但是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从来没有怨言,坚决拥护共产党,立场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多次荣获"民族团结模范""政协廉洁好干部""优秀政协委员"等光荣称号, 达吾提·买合苏提于2014年7月30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S2S</p> 库车老街 <p class="ql-block">大囊城和旁边的大囊小巷,则是库车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走在这些街道上,你会看到库车人民最真实的生活环境和方式,仿佛走进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下午六点左右,我们从库车王府出来,大家到对面的库车老街游览,老街上的库车名吃——大馕,非常实惠,一个才五元钱,大家每人都买了一个。七点左右,继续住万福酒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