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奇妙的“红头”之旅,一次精彩的思维碰撞——《在牛肚子里旅行》

双沟镇三官小学李小婷

<p class="ql-block">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堂课中悟真知。” 在这秋意渐浓的日子里,我校的芦国豪老师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之旅。下面我们共同走进科普童话《在牛肚子里旅行》</p> <p class="ql-block">  芦老师的课堂,如同一部精心编排的舞台剧,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温故知新,巧妙衔接:她非常注重知识的连贯性,通过课前朗读,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自然引出本课课题——《在牛肚子里旅行》。</p> <p class="ql-block">  芦国豪老师以“沉浸式旅行”为课堂设计理念,分二步推进教学。第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图”,并标注对应牛的消化器官(胃、肠等),将抽象科学知识转化为具象图示;第二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代入红头、青头的对话场景,体会人物心情变化,落实“朗读训练”与“情感体悟”。</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明晰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是本节课堂的核心环节!芦国豪老师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动画,将红头的旅行路线一步步清晰地展示出来:</p><p class="ql-block">“牛嘴 → 食道 → 第一个胃(瘤胃)→ 第二个胃(网胃)→ 牛嘴(反刍)...”</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牛把吃下去的食物重新送回嘴里咀嚼,这个过程叫什么?”老师问。“反——刍——!”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抽象的科普知识,在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变得如此直观和难忘。</p> <p class="ql-block"> 这堂公开课,没有枯燥的分析,只有沉浸式的体验;没有生硬的道理,只有孩子们在探索中自己悟出的成长真谛——原来语文学习,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只要带着好奇与思考,就能收获满满的惊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