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芒康千年盐田

郑中

<h5><p> 千年古盐田位于西藏昌都芒康县盐井镇澜沧江东西两岸,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古老、最原始手工晒盐方式的地方。<br> 古盐田所产之盐有些独特之处,一江水却产出不同颜色的盐,盐田多产红盐、白盐两种,在澜沧江的两岸,土壤有呈红色的有呈白色的。其中红盐在经过风干日晒之后结出来的盐色如桃花,所以被称为红盐。红盐和白盐除了颜色不一样之外,还有就是其含铁量不同,红盐的含铁量比白盐要高19%。</p><div> 盐田沿澜沧江两岸分布,层层叠叠的盐池在阳光下呈现出红、白、蓝等不同色彩,景色独特。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当地纳西族和藏族居民的传统制盐...。</div></h5> <h5> 盐井所产之盐还有些独特之处,如澜沧江两岸,西岸地势低缓,盐田较宽,所产的盐为淡红色,因采盐高峰期多在3-5月,俗称桃花盐,又名红盐;江东地势较窄,盐田不成块,一处一处的,但产的盐却是纯白色,称为白盐。红盐和白盐的颜色与土质有关。红盐产量高,但价格低;白盐多在江东高地筑田晒得,量少,略贵。</h5> <h5> 晒好的盐,用刮刀把盐粒刮出扫在一起,沥干装袋后背回家。澜沧江西岸的红盐很受牧民青睐,牦牛、绵羊等动物吃了红盐不仅膘肥体壮而且不易生病,村民用来泡脚除湿更是一绝。</h5> <h5> 盐田在澜沧江两岸依山而建,由多根木柱搭架,架上用透水性强的泥土铺成平面夯实。当地居民从澜沧江畔的盐井、盐池中取出卤水倒入盐田,经阳光蒸晒、风干,结晶成盐。远远望去,盐田错落有致,田中卤水宛若镜面,形成壮丽奇观。</h5> <h5><i>编辑、摄影:郑中</i></h5><h5><i>文字介绍来源于网络</i></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