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永年城,也称广府古城、永年广府城,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始建于唐代,现存永年城为明代遗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p> <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作为华北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是军事重镇,也是文化名邦,见证了中原与北方民族交流融合的历史进程。城墙雄伟壮观,城内布局严谨,以城墙、护城河、城内街道、民居及各式古建筑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被誉为中国北方唯一的水城遗珠。</p> <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简介</p><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p><p class="ql-block">广府古城坐落于河北省第三大洼淀永年洼中央,是中国北方唯一的旱地水城。史书最早记载于《春秋》,时称"曲梁",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城池形成于魏晋,是历代郡、府、州、县所在地。隋末夏王窦建德和汉中王刘黑闼曾建都于此。历史上官署棋布,庙字半城街巷纵横,商贾云集,曾经的繁华不可胜数,汉代曾有"平干八景"之誉。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广平府,为畿南三府之一。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留县,期间作为明清时期的府治达545年。</p><p class="ql-block">广平府明代辖九县,即永年、鸡泽、曲周、肥乡、广平、成安、威县、邯郸、清河。清代承前制,为直隶广平府,治所未变。雍正四年(1726年),为解决滏阳河建闸争水纠纷,将河南彰德府属磁州(今磁县)划归广平府,至此,广平府辖一州九县直至清末。</p><p class="ql-block">广平府署坐落于广府古城南北中轴线北端,正对南大街,建筑规制较高。府署占地约,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多平方米,有大小院落19个,房屋160余间。建筑格局为中轴对称。中轴线最南端建有仪门,进入仪门有庄严的"圣谕戒石坊",戒石坊南面上书战国末期赵国著名思想家荀子提出的"公生明"三个大字,意为"公平公正方能明察秋毫";北面上书北宋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字的官箴,官箴出自后蜀皇帝孟昶的《令》,意思是对为官者有所做戒。仪门内两侧按左文右武,文为上、武为下的传统依次排列府署的办事机构六科,东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吏科、户科、礼科,西面自北向南依次是兵科刑科、工科,与朝廷六部相对应。广平府署正堂为全府核心机构,是封建社会权威象征,是知府迎送圣旨,举行大型庆典,审理重大案件的场所。正堂后面是二堂院落,二堂主要是知府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二堂之后为三堂,由宅门相隔,是接待重要客人的地方。三堂之后是东四堂和西四堂,为内宅,是知府亲属家眷居住的场所。中轴线最北端建筑是浮青阁(镇楼)。府署中轴线东侧有东客厅、马神庙、大花厅、戏台、东湖、厨房等,西侧有西客厅、幕僚室、莲池、吏癣、自怡亭、账房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广府武家大院(武汝清故居)是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东大街的清代官宦宅院,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821-1824年),由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三兄弟为侍奉母亲而建,2008年被列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府古城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古民居建筑群,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弘济桥为单孔双敞肩石拱桥 大券似长虹飞架, 横跨在滏阳河上桥东西长48.9米,宽6.82米,大券由18道单券纵向排列组成,券石间用铁束腰相连接,券脸雕龙首、龙、凤、飞马等。望柱顶端刻狮、猴、桃</p><p class="ql-block">等。栏板雕刻动物、花卉、民间典故。</p><p class="ql-block">弘济桥始建于隋代,明代万历十年重修,是我省乃至全国保存较好的古代石拱桥之一..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弘济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杨露禅故居</p><p class="ql-block">杨露禅故居始建于清末,位于广府南门外,总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坐东面西,分两个院落,原有建筑早年被毁,后在此基础上重建并对外开放,每年有大量中外太极拳爱好者前来敬拜始祖、切磋拳艺。清光绪皇帝的老师,著名书法家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与人比武后,随即亲手写了一副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身怀绝技压群英"。现在,这副对联就挂在杨露禅故居正厅门前。</p> <p class="ql-block">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妨放慢脚步,走进广府古城,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宁静与美好。在这里,每一块石板路、每一座古桥、每一条小巷都承载着故事与记忆,等待着您的聆听与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