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前言<br>在笔墨与宣纸的交响中,中国书画文化始终流淌着民族精神的脉络。当人工智能开始模仿《兰亭序》的笔意,当水墨动画在元宇宙中晕染新篇,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正催生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实验。<br>回望历史,王羲之的飘逸、八大山人的孤傲、齐白石的生机,构成了文化艺术的永恒经典;而今日的探索者,则在承袭古法之余,以创新精神拓宽了艺术的边界。著名画家用《天书》重构汉字美学,让传统笔墨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新生。与此同时,何家英、靳尚谊、盛焰等艺术理论家正致力于构建中国书画的全球化话语体系,推动其从东方走向世界。<br>此展以“文化探索”为脉络,聚焦书画领域的实践者与思想者,旨在呈现传统艺术在当代的转型轨迹。我们既关注笔墨技法的传承,亦探讨其在人工智能、新媒体艺术等领域的破圈可能。正如石涛所言“笔墨当随时代“,中国书画的每一次革新,都是对民族文化的一次深情回望与勇敢开拓。</h3> <h3>“中国文化探索前沿人物”专题报道<br> ——记镜面光雕画家盛焰博士 <br>中华镜面光雕画发明人.<br>英国剑桥大学哈默顿学院博士后.<br>美国马里兰国立大学美术学博士.<br>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br>美国道格拉斯大学荣誉博导.<br>中国镜艺非遗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br>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h3> <h3>2025年深秋,在展览厅内镜画小狗仿佛下一秒便会跃出画框。这就是“中国文化探索前沿人物”专题报道的镜画核心展品。以刀为笔中国、以光为韵的艺术革命,正将盛焰博士的东方美学推向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h3> <h3>32年刀锋上的修行,从废弃镜片到卢浮宫珍藏:1994年,19岁的盛焰在废弃镜片的水银层上划下第一道刻痕。彼时无人知晓,这个在镜反面游走的“异想天开”,将催生一门融合宋代铜镜铸造、岭南玻璃画技法与现代光电科技的全新艺术门类。如今,盛焰博士的镜画已被故宫博物院、卢浮宫等世界十多家顶级机构永久收藏,见证着从“民间技艺”到“艺术革命”的破茧之路。 2025年9月25日,纽约皇后区拍卖厅《浣熊》的镜面以94.6万元落定,现场爆发的掌声中,华尔街藏家感叹:“这是会呼吸的镜雕!” </h3> <h3>刀痕里的宇宙观,镜画与哲学的广阔未来《盼归之——爷爷》系列以镜画记录市井百态:老人布满皱纹的手掌、购物袋的褶皱,都在镜面反射中凝结成时光的切片。法国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院长评价:“盛焰博士用刻刀在东西方之间架起了坚固的桥梁,东方艺术正走向更广阔的未来”。</h3> <h3>三十年深耕镜画领域的盛焰将教学视为使命。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教授,他用独创的“镜面雕刻九段五星训练法”正培养百余名未来的青年镜画艺术家。盛焰教授说:“传统不是守护灰烬,而是传递火焰。”在这位“镜画之父”的刀锋之下,东方镜画美学正以最先锋的方式,照亮世界艺术的未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