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蟹记

雨华

<p class="ql-block">——太湖、阳澄湖吃蟹之旅</p> <p class="ql-block">  立秋已经快三个月了,霜降也就是一周前的事,古诗云:“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舟中杂纪·其十》王冕)”又到了吃蟹的时节。于是,我们一行数人便先抵达了太湖。这湖是极大的,莽莽苍苍的一片水,直铺到天边去。</p> <p class="ql-block">  风从水上过来,带着一股子湿漉漉的、微腥的气息,像是远古的叹息。湖水并不清澈,而是一种饱经沧桑的、含着大量生命积淀的浑黄和蓝绿。它不像西湖那般如女子梳妆的明镜,它更像一个敞开胸膛的、沉默的壮汉,每一道波纹都是他呼吸的起伏。远处有帆影,疏疏落落的,像是粘在天地交界处的几片羽毛,几乎感觉不到它们的移动。这景象,无端地教我想起唐人皮日休的《太湖诗》来,:“闻有太湖名,十年未曾识。今朝得游泛,大笑称平昔。”</p> <p class="ql-block">  我此刻不曾大笑,但内心也是被这般宏阔的、几乎要将人吞没的景致所感动。那万顷的波光,粼粼的,碎金子一般,晃得人眼晕,也晃得人心动。水鸟啾啾地叫着,从一片芦苇丛中惊起,飞向另一片更远的芦苇丛。这太湖的美,是带着几分野性与苍凉的,需要人用整个胸怀去承受,而不能仅仅用眼睛来欣赏。我站了许久,直到暮色像一滴浓墨滴入清水,渐渐地从天边晕染开来,才带着满身的湖风与满心的欢喜离开。</p> <p class="ql-block">  此次之行程被称之为“吃蟹之旅”,心中惦念的还是那“青壳白肚”的尤物,当日就迫不及待地要去集市买蟹,入住农家乐的老板娘十分热情地告诉我们:今年天气较热,还没有完全到吃蟹的好时机,现在的蟹,母的三两、公的三两五最好,再大一点的基本是十蟹九空。只有到天气冷到要穿羽绒服的时候,蟹子才会“黄满、膏肥、肉实”。我们听取了老板娘的建议,专挑三、四两之间且缺胳膊少腿的(断腿的蟹卖相差,每只便宜10圆),可谓是性价比拉满!</p> <p class="ql-block">  游玩太湖西山景区是吃蟹之旅的附属行动,这里的小众山水玲珑有致!我们这群有闲阶级游兴甚浓,林屋洞探深幽、缥缈峰瞰太湖、丽波湾观日落……。所到之处拍照打卡从不落下。好在景点之间都是十多分钟的里程,驱车往返,来去如风、轻松惬意。这样的行程,十分符合这群老态龙钟、步伐缓慢的老家伙们。我十分怀疑,再过十年,我们这群老家伙的生活空间,大概只能局限在五十米半径的范围内了!所以:尽快出来溜达,再晚了就真的跑不动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日,我们便转向了阳澄湖。湖边村庄处处立着卖蟹的广告和吃蟹的招牌,气息是截然不同了。阳澄湖浩荡的、雄浑的、明媚的、安详的景象全然变得“蟹里蟹气”。当然,我的心思确实也不在景上。寻了一处临水的、干净敞亮的农家饭庄坐下,首要的,便是去看那传说中的蟹。店家是个爽利的本地人,引我到屋前的水池边。好家伙!只见数个水池里爬满了蟹,青褐色的背壳如打磨过的古玉,光泽温润;肚腹却是惊人的白,像是上好的宣纸,不染一丝尘埃。它们的长脚上生着黄色的茸毛,一双大螯尤其威猛,在空中徒劳地挥舞。老板将我们选好的蟹用麻绳捆住,使其动弹不得,可那股子桀骜的、属于水泽的精魂,却仿佛要从那硬壳里迸出来似的。我心中暗赞:这蟹鲜活!</p><p class="ql-block"> 待到蒸熟了端上来,红彤彤的一盘,便是一团凝固的霞光了。先前那股子戾气全然不见,只余下一种温润的、诱人的暖意。我也顾不得什么斯文,亲手掰开一只。那蟹壳与蟹身分离的瞬间,竟有一种极轻微的、悦耳的“啵”的一声。霎时间,一股混合着水草清甜与脂膏浓香的热气,直扑鼻腔。再看那蟹黄,饱满而殷红,像一团尚未完全凝固的琥珀;旁边衬着半流动的、略浅一些的蟹膏,腴润得让人心颤。我学着当地人的法子,什么蘸料都不用,先尝那原味。小心翼翼地用舌尖一挑,那蟹黄便在口中化开了,一种极复杂的、层次分明的鲜味,立刻攻城略地,占满了每一个味蕾。它不是单调的咸鲜,而是带着一丝隐隐的甜,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自湖底淤泥的矿物气息,丰腴、醇厚,而又不失清雅。接着是那蟹肉,一丝丝的,嫩如凝脂,只需轻轻一吸,便滑入口中,其味清甜,与蟹黄的浓烈恰成绝妙的对照。</p> <p class="ql-block">  我故意吃得很慢,也极专心,仿佛在进行一种庄严的仪式。窗外吹来阳澄湖的秋风,窗内是满手满口的膏腴脂香。这一刻,物质的享受与精神的遐想,竟如此完美地交融在一起。我想,古时那些文人雅士,对着秋景而思莼鲈,大抵也是这般心境。这蟹,哪里仅仅是一味吃食,它分明是这湖水的精魂,是浓缩了的秋天,是造化赐予辛劳一夏的人间最丰厚的犒赏。忽然便记起苏轼的句子:“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用一首诗换两只螃蟹,这在旁人看来或许是痴傻的行径,但于懂得这舌尖至味与心头诗意可以相通的人而言,却是再风雅、再值得不过的交易了。我辈虽无东坡的才情,但此刻这份“馋”的满足,这份对天地恩物的感激,大约是古今一同的。</p> <p class="ql-block">  归途上,暮色又起。我回味着唇齿间久久不散的余香,再想起太湖的苍茫,与阳澄湖的秀润,忽然觉得,这一番游历是圆满的了。那浩渺的太湖,给了我想象的翅膀;而这只小小的、膏满黄肥的蟹,却将那份空灵的想象,化作了踏实的、温暖的人间至味。湖蟹之美,大约美在这虚实之间吧。</p> <p class="ql-block">  湖蟹留下的味觉记忆在舌尖上尚未消退,我们又余兴未减地夜游古镇西塘,本以为乘着重阳节来西塘,也许会更加热闹,事实是一如平常,灯火没有想象的那么辉煌,行人也是三三两两、稀稀拉拉,沿街商铺的店主们心不在焉地刷着手机,都懒得看行人一眼。</p><p class="ql-block"> 无论如何,拍照留念那是头等重要的事,街景的萧条并不影响打卡拍照的情绪,昏暗的灯火中也不忘做足了表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的一生,其基本需求莫非就是衣食住行,旅游就是践行“食、住、行”的最浪漫的方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10..31于芝城家中</p>

太湖

阳澄湖

湖蟹

这群

蟹黄

舌尖

拍照

我们

打卡

精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