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与守望(读父亲的职场人生)

千年追风妖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活火集》(增订本)序文《职场漂泊与灵魂守望》(<a href="https://www.meipian.cn/4xwxhx17" target="_blank">https://www.meipian.cn/4xwxhx17</a>),初写于2023年11月,2024年11月修改定稿。那时我工作繁忙,只是草草一读,未能深彻体悟。如今节奏慢下来,我得以静下心,逐节读完这篇七千余字的序文。</p><p class="ql-block"> 仿佛坐在一位历经风雨的老干部面前,听他用真诚而直率的语调,讲述四十年职场生涯的跌宕起伏。这不是一篇普通的序文,而是一份完整的人生宣言,一次对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漂泊”并非被动地流离,而是主动地选择与抗争。从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到恢复高考时坚持考大学,再到放弃省直机关机会回到恩施,他的每一步都体现了独立思考和敢作敢为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上恩施一中就是为了考大学,现在有机会您不让我考,与我同等条件的人考取了,我就埋怨领导一辈子;我这次考不上,一辈子也没有再谈这件事的权利。”这种直言不讳令人动容,让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p> <p class="ql-block">  他从科长直接被提拔为一县之长,创造了多个“全州第一”;从科委到报社,再到民委,他的履历横跨政务、新闻、文化多个领域。每一次调动背后,都有政治背景与个人坚持的交织。</p><p class="ql-block"> 从序文中,可以读出守望中的价值观。在漂泊的背后,是父亲对精神世界的执着守护。我看到了他成功标准的与众不同:“想说的话没憋着,想做的事做成了,这是一种幸福。”这种标准让他在仕途受挫时不沉沦。</p><p class="ql-block"> 面对各种质疑,他没有过多辩解,而是用行动回应——完成文化著作《鄂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最终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在民族文化保护方面的成就,使他当选2011年度中华文化人物。</p><p class="ql-block"> 他的座右铭“世人评说总纷纭,自己要有八两秤”,体现了对他人评价的淡然,也展现了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肯定。</p><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个性鲜明,但不得不说,这种鲜明的个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敢言敢为让他能打破常规,创造多个“全州第一”;另一方面,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也让他在复杂的官场关系中树敌不少。他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任命,直言“除统战部外,哪里都合适”;有人请他推荐民委主任人选,他回敬“我应该推荐自己”。这些故事既体现了他的自信,也反映了他有些“桀骜”的性格特质。</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四十年,恰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应当说这段历史背景深刻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70年代末恢复高考,让他有机会改变命运;</p><p class="ql-block"> 80年代的改革氛围,为他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p><p class="ql-block"> 90年代的政治环境复杂化,让他的仕途充满变数;</p><p class="ql-block"> 21世纪初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他提供了新的人生方向。</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说,他的故事是个人奋斗与时代浪潮相互作用的典型案例,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一代干部成长的缩影。不知这种归纳对与不对,反正我是这么理解的。</p><p class="ql-block"> 父亲写下这篇序文,有对其人生经历总结的一个层面,但我认为更深层地应当有对今天职场人或多或少的一些启示,即:多元化的成功标准,不被单一的晋升路径绑架,才能找到真正的职业满足感;逆境中的自我重塑,面对不公和挫折,不要抱怨,而要寻找新的舞台证明自己;原则与灵活性的平衡,坚持底线的同时,也要学会在体制内寻找发展空间;感恩与回馈,对帮助过自己的人保持感激,这是一种难得的人格魅力。</p> <p class="ql-block">  《职场漂泊与灵魂守望》不仅是父亲个人的职场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坚持与选择的人生教科书。他的“漂泊”不是流浪,而是在体制大海中的航行;他的“守望”不是固守,而是在变化中保持本真。</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功利和浮躁的时代,父亲的故事提醒后来者: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保持内心的“八两秤”,坚持做有意义的事,才是真正的成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没有浪费党给我的每个平台。我说话讲底线,做事有原则……能做到的人就有一种别样的快乐人生。”</p><p class="ql-block"> 这种快乐,源于对理想的坚持,对原则的守护,以及对人生价值的不懈追求。我想,这或许是父亲想要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书读甚少,所见有限,我的体悟或许肤浅,但这是我真实的想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