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月考成绩出来了,本周的热点话题自然就聚焦在孩子的成绩上了。星友在小管家收到信息后,多位家长给我发来了JL的信息。有些表达比较婉转,有些表达比较直接,都指向一个意思:我的孩子这样的成绩,根本上不了高中了,完蛋了!</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感慨:孩子目前成绩不够好,代表他今后也不好吗?如果孩子明年真的考不上高中,他的人生就完蛋了吗?</p><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起来捋一下如何看待孩子(孩子的成绩)。</p> <p class="ql-block"> 认识一:人是动态发展的,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学生当前成绩不好,在帮助他们发展了内驱力的情况下,他未来的成绩是有可能会好起来的。当然,孩子也有可能向反方向发展。至于孩子往哪个方向发展,就看身边的人是否给孩子赋能,是否点燃孩子内心那颗想学习的心。总体而言,要想孩子往正向发展,周围须有源源不断的能量补给。而能给孩子补给能量的主体人是家长和老师,同伴的力量补给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认识二: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请看冰山理论图)我们大多数人看见的孩子的成绩就是露出在水面的现象,还有前意识层面中孩子对待学习的姿态(不认真对待作业,不听课呀……),但是,极少数家长或老师会看见孩子潜意识里的感受、观点、期待与渴望,能看到人的精神与灵性层面的更是少之又少。“看见”与“被看见”是一对相互的作用力,“看见者”更心慈友善,“被看见者”更喜悦绽放。</p> <p class="ql-block"> 认识三:每个人的潜能都不相同,每个人的潜能能否被开发出来也是个未知数,每个人的潜能能被开发出来的时间也是不确定的。在多元智能理论里(见下图),只有在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和肢体动觉智能发育比较好的孩子,才能在当前的应试体制下考出优秀的成绩。只能说他们本身的发育刚好契合了当前的应试体制。那些那些在自然观察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沟通智能和个人内省智能比较优越的孩子,却遗憾地不能通过考卷的分数体现出来。这难道是孩子的错吗?这本身就不存在对错的问题。我曾看过一幅漫画,动物界举行一个竞赛活动,把小鸟、大象、鱼、猴子等动物放在一起来比谁的力气大,怎么比呢?当前的考试制度就是把全部孩子放在一起比谁的力气更大。</p> <p class="ql-block"> 按照以上所言,难道是国家的应试制度错了?不!是大多数老百姓没有弄明白应试体制背后的本质。</p> <p class="ql-block"> 认识四:应试制度只是当前教育体制下的一种筛选人才的方式。通过考试来筛选人才,这本身就是相对公平的方式。国家筛选出来的人才是要肩负国家顶层设计和精尖技术的开创者,这类人员是在金字塔的顶端,注定只是少数的人,也注定须是天赋极高的人。更多的人是通过常规的校园教育,能在日常生活领域作出自己的贡献和成就个体生存生活的能力。而这众多的人就构成了国家这个金字塔重要的根基。在中国实施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也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仕人。大部分考上的人进入仕途后也依然经历了各种人生的风雨。从未涉足科举的众多百姓依然安生于自己的生存之道。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既要尽人事,也要顺天命。</p> <p class="ql-block"> 认识五:家长勿用自己成长的经验来养育当下的孩子去适应未来的世界。75年-90年这批家长,自己遇上了学历红利时代或是吃了学历的亏,然后就把自己的经历作为模板来让孩子走同样的路。AI世界的到来后,肉眼可见未来世界需要人具备的素养不再以学历作为唯一的衡量指标了。有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以后要考公考编需要学历呀!君不见在上世纪90年代,多少有学历的人都从公编下海了?君未见,未来的公编工作还是您认知的最优的工作选择吗?其实,工作本身并不存在优劣之分,只有人的能力和心态才存在优劣之分。有能力的人无论在哪个领域都能如鱼得水,能力弱些的人终究是要吃点苦绕点弯路的。能力强弱都会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这背后需要的是稳定而强大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人父母者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少吃点苦少走弯路,这份拳拳之心天地可鉴。而要孩子真得其旨,须以前瞻眼光和宽宏之心去给孩子铺设更广阔的成长之路。</p> <p class="ql-block"> 认识六:人活着的终极意义是在生活中体验人生百态。成绩是孩子在校生活学习的其中一项成果,无论成绩优劣,导致孩子情绪的高低,都是一份体验。考到好成绩,大家当然高兴喜悦。若是考差了,先体验失落,再唤起心的觉醒,接着感受努力的过程,最后再体验收获的喜悦,这不是一份更完整而丰富的体验吗?就像今天的辩论课,每个孩子的脑子都转起来了,甚至有些孩子(国、叶、玥、博、萱、卉、珺、蕙、亮、楷、沁……)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过程他们体验过思考一个问题且参与一个话题讨论的感受,这不就是最真实的成长体验吗?</p> <p class="ql-block"> 结论:孩子成绩好差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他个人的一份体验,家长无须过渡JL。咱们尽力托举想学能学的孩子;努力帮助想学却费力的孩子;唤醒或包容内驱力不足的孩子;静待一切暂时还没开放的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