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记事) 衣宽容颜瘦

友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阳节一晃就过去了,只有几张照片留住了吴家兄妹四人和他们的老伴,一起登高上海第一百货八楼的御延公馆,以及品尝上海菜的欢乐时光。正可谓:重阳登高楼,衣宽容颜瘦。岁月不及念,一晃又一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月二十九日重阳节,上午十点多我和老伴走出上海地铁站人民广场站八号口,两人互相搀扶着拾梯而上,来到了南京东路步行街。</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俩漫步走在大道上,迎风眺望,天高云阔,令人耳目一新。我们互相拍照,闻着桂花的香味儿,心情格外愉悦。</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一点兄妹们相聚在人民广场步行街,又一起走进第一百货商店。一路上,久违的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我们乘电梯直达八楼的御延公馆,然后由服务员带我们进入了预定的包房。入座后大家互相嘘寒问暖,情深谊长;聊起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快乐无限。我和服务员对接了预定的八人套餐后,也加入了大家聊天的氛围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很快冷盆端上了桌,有熟醉大蟹、上海白切鸡、本帮爆鲳鱼、冷切素鲍兰花蚌和四喜烤麸。服务员泡上了雅君自带的红茶,我们开始相互为对方的杯子沏茶,然后一起端起茶杯,以茶代酒,齐声说道:“祝大家身体健康!重阳节快乐!”稍后热菜上桌,有红烧肉、蒜蓉粉丝蒸鲜鲍鱼、清蒸海南东星斑等八大菜。还有每人一份汤品招牌鱼胶汆黄鱼。待点心蛋黄流沙小麻球、桂花白糖糕和酒酿圆子上桌时,有人说,吃不下了。有人说,重阳节吃重阳糕,每人一块还是要吃的。好在服务员及时为我们添了热茶,大家一起吃起了又香又甜的重阳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这样,我们一边品尝美味,一边碎碎念念聊着过去的事情。提及住在老城厢里的那些人和事,那些青春岁月里的人间烟火,总有一番亲情和乡愁在心头萦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饭后我们余兴未尽,一起走在了南京东路的步道上。我们这一辈,中间有六人出生于上海老城厢,两人住在虹口区。用现在上海的市区、中环和外环来论,那时候我们的家离南京东路可以称之为一步之遥吧。如今我们中间最年长的已步入耄耋之年,最小的也六十八岁了。现在两个妹妹住在上海的浦东和市区,另外两家住在上海的远郊。还好上海的地铁四通八达,出行还算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我们一起走在南京东路上的步行街,望着浦东的东方明珠(1994年落成),金茂大厦(1999年竣工)、上海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竣工)和上海中心大厦(2016年竣工),我们的思绪仿佛回到了从前。从青春年华到古稀之间,三十多年的回忆如潮水,从出生到现在,弹指一挥间啊!一下子都浓缩在上海浦江两岸,这座有着百年建筑历史和现代繁华的建筑群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就这样,我们一边品尝美味,一边碎碎念念聊着过去的事情。提及住在老城厢里的那些人和事,那些青春岁月里的人间烟火,总有一番亲情和乡愁在心头萦绕。</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十年,因为赶上三年疫情我们聚少离多,在前后七八次的聚会中,留下的合影也不多。有一张是七年前,我们兄妹八人在晶彩人生酒店门口和大堂的合影,彼此都珍藏在相册里。那次两天一夜的聚会活动,安排得丰富多彩。正餐是八菜一汤,早餐为自助式,全天提供KTV包房。棋牌室、健身房和休息室入口处的长桌上都摆放着咖啡、茶和各式水果和点心,供游客尽情享用,非常适合亲友聊天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酒店门口合影的照片中,左边第一对是雅君和她的丈夫兰泉,兰泉退休前是一家企业的厂长。左二是雅萍和她的丈夫国良,雅萍退休前是某医院病理科的主任。左三是我和我的丈夫仁祥,他是一位有文化底蕴的工匠。还有雅珍和她的丈夫国钧,国钧退休前是某中学的高级教师、办公室主任。我用百余字介绍了仁祥和他三个妹妹以及爱人的简况,从中可见他们年轻时与时俱进、努力向上的样子,还有曾经出彩的人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我们平均年龄在七十五岁以上,看上去依然显得骨骼清朗,精神矍铄。我们的穿着宽松得体,与舒适同行;我们的容貌皓首苍颜,将风霜刻在了眉宇之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重阳登高楼,衣宽容颜瘦。转辗步行街,生活慢悠悠。今天我们一群老者,迎风走在百转千回的南京路上,所剩无几的黑发在银发中乱舞,仿佛在述说着曾经飞扬的青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