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月三十日上午下雨,湖南省文化馆太极养生班的授课改在大厅里上课,我们班同学们展示了优秀的素质!自动排队排练,万班长很早来到学校,组织了同学们课前练习!大家做了八段锦和易筋经,为洪老师上课做了热身准备。</p><p class="ql-block"> 洪老师在今天上课中,很透彻细心的讲解了我们学习的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前面六式的内容。一直到近十一点仍然热心回答同学们的提问!我们为洪老师点赞!</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十三日,经过前三周与今天上午洪菁霞老师的精心传授,我们太极养生班的同学们完整学习完了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大家非常高兴,十分感谢洪老师的精心传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养生气功12法的第一式“乾元启运”是整套功法的开端,动作优雅,内涵深刻。下面这张表汇总了它的核心信息,方便你快速把握要领: 核心要素 详细说明 名称内涵 “乾”代表天,象征万物起始、阳气生发。此式寓意通过动作开启身体的气机运行,为新一天的活力或整套功法的练习打下基础 。 </p><p class="ql-block">动作流程 </p><p class="ql-block">1. 开步平举:左脚开步,两臂内旋侧摆,头左转,配合吸气。</p><p class="ql-block">2. 前摆下按:两臂外旋前摆,屈膝下蹲,双掌下按于腹前,配合呼气。</p><p class="ql-block">3. 反向练习:起身做右侧练习,动作相同,方向相反。</p><p class="ql-block">4. 收势并步:最后收回左脚并步,双手垂于体侧 。 呼吸配合 起吸落呼:手臂抬起、起身时配合吸气;下蹲、手掌下按时配合呼气 。呼吸讲究深长、徐缓,与动作自然结合。 </p><p class="ql-block">意念与作用 - 意守丹田:排除杂念,将注意力集中于下丹田(关元穴附近),有助于补中益气、扶正培本 。</p><p class="ql-block">- 疏导经络:通过手臂的旋转和开合,有效畅通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对增强呼吸系统功能、防治感冒有积极作用 。 </p><p class="ql-block">💁 动作分步指引与细节</p><p class="ql-block"> 1. 起始:并步站立,周身放松,两手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 </p><p class="ql-block">2. 左式(开步举臂): </p><p class="ql-block">◦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脚,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 。</p><p class="ql-block"> ◦ 同时,两臂内旋,向左右分摆至约与肩平,掌心朝后,头向左转,目光注视左掌 。 </p><p class="ql-block">3. 左式(前按下蹲): ◦ 动作不停,两掌随两臂外旋使掌心朝下,向身前平摆,两掌距离约与肩同宽。 </p><p class="ql-block">◦ 随着呼气,松腹松肛,两腿缓缓屈膝下蹲;同时,两肘稍下沉,带动两掌下按至与脐同高,掌指朝前,目视前方 。 </p><p class="ql-block">4. 右式练习: </p><p class="ql-block">◦ 随后,随着吸气,两腿伸直,同时两臂内旋再次向左右分摆,头向右转,目视右掌。接着重复类似左式的动作,完成右侧练习 。 </p><p class="ql-block">5. 收势:最后呼气时,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缓缓伸直;同时两掌轻轻下按后,自然垂于体侧,恢复成并步站立姿势 。 </p><p class="ql-block">🧘 练习核心要领 • 动作与呼吸的协调:这是本式的关键。务必做到 “起吸落呼” ,即手臂抬起、身体直起时吸气;下蹲、手掌下按时呼气 。让动作引领呼吸,呼吸深长匀缓,避免憋气。</p><p class="ql-block"> • 以腰为轴,带动四肢:手臂的摆动和身体的转动,其动力源头在腰脊,而非单纯的手臂局部动作。通过腰部的微旋来带动肩、臂的运动,能使气血运行更顺畅 。</p><p class="ql-block"> • 旋臂充分,拇指助力:在做两臂内旋、向外分撑的动作时,拇指可稍用力,这样有助于增加手臂的旋转幅度,更好地刺激手部的经络 。 </p><p class="ql-block"> ⚠ 重要注意事项 • 下蹲深度因人而异:下蹲的幅度完全根据个人腿部力量和膝关节状况决定,不可强求一致,以舒适为度 。初学者或膝部不适者微蹲即可。 </p><p class="ql-block">• 保持身体中正:在整个练习过程中,特别注意 “虚领顶劲” ,即感觉头顶百会穴有一根线轻轻上提,保持颈椎和整个脊柱的竖直放松,避免前倾后仰。 </p><p class="ql-block">“乾元启运”作为起始式,奠定了整套功法“调身、调息、调心”的基础。熟练掌握它,能为后续式子的练习开一个好头。</p> <p class="ql-block"> 养生气功12法第二式“双鱼悬阁”是一个蕴含太极阴阳平衡思想的动作,通过以腰为轴的旋转和独特的切脉手势来调理身体。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它的核心信息,方便你快速把握要领。 核心要素 详细说明 名称内涵 “双鱼”源自太极图中的阴阳鱼,象征阴阳平衡、相互转化。“悬阁”意指动作定势时,一手上托、一手下按,犹如两条阴阳鱼悬挂于庭,寓意调和体内阴阳之气 。</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效 • 增强肺功能:通过手臂的旋转拉伸,刺激手太阴肺经等经脉,有助于缓解咳喘等呼吸系统问题 。</p><p class="ql-block">• 改善消化:以腰为轴的旋转能刺激肠胃蠕动,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脘痛 。</p><p class="ql-block">• 强肾固本:步型的转换和身体的伸展对提高肾功能、预防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作用 。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遵循 “起吸落呼”、“开吸合呼” 的原则。一般而言,手臂抬起、身体转动展开时配合吸气;下按、合掌、成定势时配合呼气。呼吸要求深、长、徐、缓,并可默读“呼”音以助健脾 。 意念关注 练习时精神集中,可意守丹田(关元穴) 。 </p><p class="ql-block"> 💁 动作分解指引 “双鱼悬阁”以左侧动作为例(右侧动作与之对称,方向相反),通常可分为四个节拍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1. 转身丁步切脉(以左式为例) ◦ 接预备式或上式。身体先向左转约45度,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约60度,掌心向后 。</p><p class="ql-block"> ◦ 随后,身体右转,重心移于右脚,右腿半蹲,左脚跟提起成左丁步(左脚尖虚点地,靠在右脚足弓处) 。</p><p class="ql-block"> ◦ 同时,左掌外旋收于右小腹前,掌心向上;右掌弧形摆落,以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腹依次置于左手腕部的寸、关、尺三个部位,模拟中医切脉状 。 </p><p class="ql-block">2. 弓步摆掌与虚步合掌 ◦ 身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绷脚上步,由虚步过渡成左弓步 。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手呈切脉状顺势向左前方弧形摆出,左臂自然伸直,掌心仍向上;眼随手动 。</p><p class="ql-block"> ◦ 接着,重心后移,身体向右转正,成左虚步(左脚尖翘起) 。 </p><p class="ql-block">◦ 同时,左臂内旋,右臂外旋,右掌指在捻转左手太渊穴后,两掌劳宫穴相对,相合于胸前,距胸约20厘米;眼之余光看手 。 </p><p class="ql-block"> 3. 并步撑掌定势 ◦ 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 。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掌先稍作横向对摩,随即左掌内旋下按于左胯旁(距胯约20厘米,掌指朝右),右掌内旋上架于头右前上方(掌指朝左),两臂均呈弧形,如托物按球状;此时眼向左平视 。这个姿态是“双鱼悬阁”的典型定势。 </p><p class="ql-block">4. 沉肘收势 ◦ 保持身体姿势,目光转视右掌,随后右掌沉肘,向右前方稍下按 。</p><p class="ql-block"> ◦ 接着,右掌下落,与左掌一同自然垂于体侧,恢复并步站立姿势;目视前方 。完成左式后,再接做右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p><p class="ql-block"> 🧘 练习核心要领 • 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这是本式的精髓。所有手臂的运行和步法的转换,其动力都应源于腰部的旋转,而不是手臂的局部运动。要以腰领臂,使动作圆活连贯,气机顺畅 。</p><p class="ql-block"> • 切脉准确,意到气到:做切脉动作时,三指指腹要准确放置在寸、关、尺部位,并稍用意念关注,这有助于引导内气运行,增强练习效果 。</p><p class="ql-block"> • 上下相随,协调一致:动作过程中,务必将步法的移动、身体的转动和手臂的运转协调配合,做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避免动作脱节 。 </p><p class="ql-block">⚠ 重要注意事项 </p><p class="ql-block">• 量力而行,保持平衡:虚步、丁步等步型转换时,若平衡能力稍弱,可适当增加双脚间距或降低动作幅度以确保稳定,安全第一。</p><p class="ql-block"> • 身体中正,松静自然:整个练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身体中正安舒,避免前倾后仰。肩部要放松下沉,切勿耸肩。</p><p class="ql-block"> • 高血压患者特别注意:在做身体前后移动或头部位置明显变化的动作时,动作应更为和缓,避免过快起身或长时间低头,以防头晕 。 </p><p class="ql-block"> “双鱼悬阁”通过优美的动作和深长的意念配合,能有效调节全身气机。掌握其要领并坚持练习,对改善呼吸、消化及肾脏功能颇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 养生气功十二法第三式“老骥伏枥”的名称,寓意着即使年华老去,依然心怀远大的志向与活力。它通过一系列开合、屈伸的动作,配合呼吸与意念,来强心益肺、补益中气。 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它的核心要领,帮你快速把握全貌。 </p><p class="ql-block">核心要素 详细说明 </p><p class="ql-block">名称内涵 取自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寓意虽处人生晚年或身体阶段性疲乏时,仍能激发潜能,保持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效 强心益肺:通过点抠劳宫穴、刺激原穴等手法,有助于提高心脏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缓解效果 。补益中气:通过动作导引,能补中气、壮元气,扶植正气,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遵循 “起吸落呼”、“开吸合呼” 的原则。手臂抬起、展开时多配合吸气;下蹲、合收、成定势时多配合呼气。要求深长徐缓 。 </p><p class="ql-block">意念与口诀 练习时可意守太渊穴(手腕桡侧动脉搏动处),或默读“呬”音,有助于益肺 。 </p><p class="ql-block"> 💁 动作分解指引 以左侧动作为例(右侧动作方向相反),可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p><p class="ql-block">1. 开步摆臂 ◦ 接上式。随着吸气,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脚,左脚向左开一大步(约三脚长的距离),随之重心移至两脚之间,两腿逐渐伸直。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臂外旋,掌心向上,向前侧摆起至与肩同高,两掌距离约与肩宽;眼兼视两掌 。 </p><p class="ql-block"> 2. 屈肘抠拳 ◦ 随着呼气,松腹松肛。两掌逐渐握拳,随两臂屈肘收于胸前,肘尖下垂,两前臂相靠贴身,拳高与下颌齐平。 ◦ 关键:握拳时,用中指尖端点抠劳宫穴,这个细节对提高心功能有益 。眼平视前方。 </p><p class="ql-block"> 3. 马步勾挂 ◦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两拳变掌,随两臂内旋向前上方伸出,掌心朝前,两臂自然伸直。 </p><p class="ql-block">◦ 接着,随着呼气,松腹松肛。两腿缓缓下蹲成马步(高低因人而异)。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掌逐渐成勾手,分别从体侧向身后勾挂,勾尖朝上,两臂伸直;此时,头部左转,眼向左平视 。</p><p class="ql-block"> ◦ 关键:勾手时要求“商商相接”,即大拇指内侧的少商穴贴在食指桡侧的商阳穴上,并稍用力捏压,以此接通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形成“臂周天” 。 </p><p class="ql-block"> 4. 收势准备 ◦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两腿不动。两勾手变掌,随两臂内旋于腹前使掌背相靠,掌指朝下。 ◦ 随后,起身,将气沉入丹田,为接下式或收功做准备 。 </p><p class="ql-block">🧘 核心要领与注意事项 • 动作与呼吸的深度配合:本式的呼吸要求尤为细腻,特别是前两拍,宜做到吸、呼各一次,且深长徐缓。务必让动作的节奏去配合呼吸的绵长,避免憋气。</p><p class="ql-block"> • 把握核心细节,追求功效:</p><p class="ql-block"> ◦ 点抠劳宫:握拳时中指点抠劳宫穴是强心的关键细节,应有意识地操作 。 </p><p class="ql-block">◦ 商商相接:成勾手时,少商与商阳穴的相接是疏导肺经与大肠经的核心,需做到位 。 </p><p class="ql-block"> • 量力而行,重在舒适:马步的高低完全没有标准,务必根据自身的腿力和膝关节感觉来调整,以舒适为度,切忌勉强蹲低 。初学者可做高架马步。 </p><p class="ql-block">• 保持身体中正: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尤其在马步勾挂时,躯干需保持挺直,做到“虚领顶劲”,避免前倾后仰 。 </p><p class="ql-block">“老骥伏枥”一式,将雄心壮志寓于柔和的动作之中,通过身体的有序运动来激发内在正气。掌握其要领并坚持练习,对提升心肺功能、补益元气大有裨益。</p> <p class="ql-block"> 养生气功十二法第四式“纪昌贯虱”是一个融合了典故、导引与中医智慧的招式,通过模仿拉弓射箭的动作来调理身心。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它的核心信息,帮你快速把握全貌。</p><p class="ql-block">核心要素详细说明</p><p class="ql-block">名称典故 源自《列子·汤问》,讲述纪昌为学射箭,苦练眼力,最终能将微小虱子看成车轮大小的故事,寓意全神贯注、精益求精6。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效 • 清心降火,调和心肺:握拳点抠劳宫穴有助清心火、降血压;拉弓动作能舒胸畅气,改善胸闷。</p><p class="ql-block">• 强腰固肾,滋阴补肾:意守命门穴配合脚跟侧蹬,能激发肾气,强健腰肌,改善腰膝酸软。</p><p class="ql-block">• 疏肝明目,提升专注:动作要求精神集中,有助增强眼部气血循环,并训练专注力。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严格遵循 “起吸落呼”、“开吸合呼” 原则。如开步推掌时吸气,转体拉弓下蹲时呼气。呼吸要求深长、匀缓,与动作自然结合。 </p><p class="ql-block">意念关注 动作过程中,精神宜集中,可意守命门穴(后腰与肚脐相对处),以利于滋补肾阴,强腰固肾。 </p><p class="ql-block">💁 动作分解指引(以左式为例)</p><p class="ql-block">开步推掌(吸气)接第三式收势,身体自然站立。随着吸气,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腿。 </p><p class="ql-block">左脚向左侧开一大步,脚尖向前,两腿随之伸直。 </p><p class="ql-block">同时,两手轻握拳变掌,掌心向上,双臂自然前推至与肩同高、同宽,掌指朝上;目视双掌。 </p><p class="ql-block">转体拉弓(呼气)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身体向左旋转。 </p><p class="ql-block">左腿屈膝下蹲成弓步,右腿伸直,右脚跟侧蹬,意在捻动足底涌泉穴。 </p><p class="ql-block">同时,两手轻轻握拳,用中指尖端点抠掌心劳宫穴。左臂向左平伸,拳心向下;右臂屈肘,右拳从左肘前、左胸前拉回至右胸前,沉肩坠肘,如拉弓弦;目视左拳方向。 </p><p class="ql-block">转身摆掌(吸气)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身体向右转正。 </p><p class="ql-block">右腿弯曲,右脚跟内旋,脚尖向前,重心移至右腿。 </p><p class="ql-block">同时,两拳变掌,随两臂内旋,掌心向下,弧形平摆至身体前方,两臂自然伸直,与肩同高;眼先随左掌,身体转正后兼视两掌。 </p><p class="ql-block">并步收拳(呼气)随着呼气,松腹松肛,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缓缓伸直。 </p><p class="ql-block">同时,两掌轻轻握拳,收于腰部两侧,拳心向上;眼平视前方。百会上顶,沉肩坠肘,感觉将气息沉入丹田。 </p><p class="ql-block">右式动作与左式完全相同,唯方向相反。完成一侧练习后,需接做另一侧以保持平衡。</p><p class="ql-block">🧘 核心要领与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动作与呼吸的深度配合:此式呼吸节奏分明,尤其前两拍,宜做到吸、呼各一次,并力求深长徐缓。让动作的节拍去配合呼吸的绵长,避免动作过快而呼吸短促。 </p><p class="ql-block">把握核心细节,追求功效: 点抠劳宫:握拳时中指点抠劳宫穴是清心降火的关键,应有意识地进行。 </p><p class="ql-block">脚跟侧蹬:做弓步时,伸直腿的脚跟要主动侧蹬,有助于捻动涌泉穴,激发肾经之气。 </p><p class="ql-block">力起于根:掌臂发力宜“起于根(肩),顺于中(腰),达于梢(手)”,节节贯穿,而非手臂局部用力。 </p><p class="ql-block">保持身体中正:在做转体拉弓动作时,上体需保持正直,避免前倾或后仰。后脚跟要踏实,切勿抬起。 </p><p class="ql-block">精神集中,意守命门:将意念集中于后腰的命门穴,能更好地引导气血,达到强腰固肾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纪昌贯虱”一式将古代寓言中的专注精神融入导引动作,通过形、气、意的结合,有效调理心肺肾等多脏腑功能。掌握其要领并坚持练习,对改善现代人常见的焦虑、胸闷、腰背不适等问题颇有助益。</p> <p class="ql-block"> 养生气功十二法第五式“躬身掸靴”通过大幅度的前俯动作来锻炼腰部和督脉 。</p><p class="ql-block">下面汇总了它的核心信息,帮你快速把握全貌。 </p><p class="ql-block">核心要素 详细说明 </p><p class="ql-block">名称内涵 “躬身”指身体前俯,“掸靴”形象地比喻用手轻拂靴子或脚面的动作。此式寓意拂去身体的尘埃与脑海的杂念,达到安神定志、强身健体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 主要功效 • 强腰固肾:充分伸展督脉,有助于滋养肾阴、温肾壮阳、纳气归肾,对改善腰膝酸软有益 。</p><p class="ql-block">• 健脑增智:前躬动作可促进气血上涌于脑,有健脑增智之效 。</p><p class="ql-block">• 安神定志:通过排除杂念、意守命门,帮助净化大脑,安定心神 。 呼吸配合 遵循 “起吸落呼” 原则。通常,手臂抬起、身体展开时配合吸气;身体前俯、手臂下探时配合呼气。呼吸要求深长、匀缓。 意念关注 练习时精神集中,意守命门穴(后腰与肚脐相对处) 。 </p><p class="ql-block">💁 动作分解指引(以左式为例) </p><p class="ql-block">1. 转身举手 ◦ 接上式。身体先向左转约45度,左拳变掌,随转体向左后方伸出并高高举起,掌心向上;目光随左手移动。 </p><p class="ql-block">◦ 接着,身体缓缓向右转正,左臂随之经头上方向右前方摆动,至右肩前上方。 </p><p class="ql-block">2. 躬身掸靴 ◦ 上动不停。随着呼气,两腿伸直,身体向右前方做大幅度前俯。 </p><p class="ql-block">◦ 同时,左掌随势向右脚面(或尽可能靠近的方向)轻拂(即“掸靴”动作),掌心向内;稍抬头,目视手的方向 。 </p><p class="ql-block">◦ 关键:前俯过程中,应沿右腿外侧摩运而下 。 </p><p class="ql-block"> 3. 缓缓起身 ◦ 随着吸气,缓慢地将身体竖直抬起,速度要均匀 。 </p><p class="ql-block">◦ 同时,左手随左臂外旋,轻轻握拳,并贴紧右腿外侧向上摩运,收于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 </p><p class="ql-block">右式动作与左式完全相同,唯方向相反(身体先右转,右手掸左靴)。完成一侧练习后,需接做另一侧以保持平衡。 </p><p class="ql-block">🧘 核心要领与注意事项 • 动作舒缓,幅度适中:本式所有动作,尤其是前俯和起身过程,必须徐缓进行,切忌过快过猛。前俯的幅度应根据个人柔韧性而定,初学者和病患者切不可强求,以舒适为度,循序渐进 。 </p><p class="ql-block">• 意守命门,精神集中:</p><p class="ql-block">将意念始终集中于后腰的命门穴,这能更好地引导气血,强化壮腰固肾的功效 。 </p><p class="ql-block">• 双腿伸直,但非僵直:要求两腿伸直,主要是为了充分拉伸膀胱经和督脉。但应保持膝关节微松,避免过度绷直造成紧张。</p><p class="ql-block"> • 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在练习此式时,务必保持头部抬起,不要低头,以避免血压骤然升高带来的风险 。</p><p class="ql-block"> “躬身掸靴”一式将身体的伸展与精神的内守相结合,是疏导督脉、补益肾气的有效方法。掌握其要领并坚持练习,对改善腰背功能和安神定志颇有助益。</p> <p class="ql-block"> 养生气功十二法第六式“犀牛望月”通过巧妙的转体与眼神配合,能有效舒缓肩颈腰背。下面这个表格汇总了它的核心信息,帮你快速把握要领。 </p><p class="ql-block">核心要素 详细说明 </p><p class="ql-block">名称内涵 名称“犀牛望月”取自传说犀牛角上有白纹,感应灵敏,故称“灵犀”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心领神会 。</p><p class="ql-block">该式通过模仿犀牛转头望月的姿态,寓意动作与意念的高度统一 。 </p><p class="ql-block">主要功效 • 疏通经络,缓解疼痛:通过转颈旋腰,有助于疏松颈项部和腰背部的肌肉,松解其粘连,缓解肩、肘、腕、颈、背、腰等部位的疼痛,畅通手足三阴三阳经脉 。</p><p class="ql-block">• 调理脏腑:有助于强心益肺、通调三焦、润肠化结、舒肝利胆、和胃健脾、滋阴补肾 。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遵循 “起吸落呼”、“开吸合呼” 的原则。一般而言,开步、转身、展臂时配合吸气;成定势、转正、收势时配合呼气。呼吸要求深、长、徐、缓。 </p><p class="ql-block">意念关注 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命门穴位于后腰,与肚脐相对。 </p><p class="ql-block"> 💁 动作分解指引(以左式为例)</p><p class="ql-block"> 1. 开步按掌 ◦ 接上式。随着吸气,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脚。 </p><p class="ql-block">◦ 左脚向左开一大步(稍宽于肩),脚尖向前。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拳变掌,两臂内旋下按并向身后坐腕撑掌,掌心向下,掌指朝斜外侧;目视前方 。 </p><p class="ql-block">2. 转体望月(定势) ◦ 随着呼气,松腹松肛,身体向左转。 ◦ 左腿屈膝前弓(膝盖前跪),右腿伸直(后腿蹬直),右脚跟侧蹬并捻动涌泉穴,且后脚跟不得离地 。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掌放松,从身体两侧抖腕,亮于头的左右前侧上方,两臂自然弯曲成弧形,掌指相对;随后,头部尽量向左后上方转动,眼视左后上方,成“望月”状 。 </p><p class="ql-block">3. 转正摆掌 ◦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身体缓缓向右转正。 ◦ 右脚跟向里捻动,重心移回两脚之间。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臂外旋,两眼先注视左手,随身体转正,两掌缓缓摆落至胸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 。 </p><p class="ql-block"> 4. 并步收拳 ◦ 随着呼气,松腹松肛,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缓缓伸直。 </p><p class="ql-block">◦ 同时,两掌内旋,掌心向下,下落至体侧后,再轻轻握拳收于腰侧,拳心向上;目视前方 。此时可配合提肛收腹,感觉将气息沉入丹田 。 </p><p class="ql-block">右式动作与左式完全相同,唯方向相反。完成一侧练习后,需接做另一侧以保持平衡。 </p><p class="ql-block">🧘 核心要领与注意事项 </p><p class="ql-block">• 转腰充分,下沉髋胯:这是本式的关键。转体时,腰部的旋转幅度要尽量大,同时髋部要下沉,感觉尾闾内收,这样才能充分伸展腰背。 </p><p class="ql-block">• 握拳点劳宫:在动作衔接或收势握拳时,应用中指尖端点抠掌心劳宫穴,这个细节有助于清心降火,安神定志 。</p><p class="ql-block"> • 动作均匀,避免忽快忽慢:整个动作过程,特别是转体和摆臂,速度要舒缓、柔慢、均匀,切勿端肩或速度突变 。</p><p class="ql-block"> • 特别提醒(平衡与幅度): </p><p class="ql-block">◦ 下蹲深度因人而异:前腿屈膝的幅度(即“跪”的深度)应根据个人腿部力量和柔韧性决定,不宜强求一致,以舒适为度 。 </p><p class="ql-block">◦ 高血压患者注意:在做头部后转动作时,应循序渐进,幅度不宜过大过快,如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 </p><p class="ql-block">“犀牛望月”一式将身体的旋转伸展与深长的呼吸、专一的意念紧密结合,是缓解现代人常见的颈肩腰背疲劳的极佳方法。掌握其要领并坚持练习,对改善身体柔韧性和调理脏腑功能颇有助益。</p> <p class="ql-block">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第七式“ 芙蓉出水”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一个非常优美的动作,它模仿莲花从淤泥中生长、最终洁净出水的姿态,不仅动作优雅,更蕴含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养生价值 。</p><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个说明可以帮你快速抓住这个动作的核心要点: </p><p class="ql-block">核心维度 具体说明 动作内涵 模仿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过程,寓意身心在纷扰中保持清净 。 </p><p class="ql-block">动作流程 主要包含四折弹甲、盘根步、捧荷上托等关键环节 。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动作开、起时配合吸气;动作合、落时配合呼气 。 意念引导 想象自身如莲花,根盘泥中而花朵洁净出水,心境洒脱自然 。 </p><p class="ql-block"> 主要作用 疏通手、足三阴三阳经,有助于强心益肺、和胃健脾、提高五脏六腑机能 。 注意事项 动作连贯不滞,盘根步时上下一致,沉肩顺项,血压高者练习时需谨慎 。 </p><p class="ql-block">💁 分步动作详解与养生原理 “芙蓉出水”的动作讲究连贯圆活,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来理解每个环节的要领和养生目的。</p><p class="ql-block"> 1. 起势与四折弹甲:并步站立,放松周身。随着吸气,提肛收腹,重心移于右脚,左脚跟提起;两掌背相靠于腹前,掌指朝下。随后,左脚向左开步,稍宽于肩,重心移至两脚之间,两腿伸直;同时,两掌由腕掌骨、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第三指骨依次卷屈,顺势弹甲(指甲)变掌分别向左右分开达于体侧,掌心朝上 。这个依次卷指、弹甲的动作,能有效刺激指尖的井穴,有助于疏通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对强心益肺有积极作用 。 </p><p class="ql-block">2. 盘根步与转体:随着呼气,松腹松肛,重心移于左脚,身体左转;同时,左掌随左臂内旋曲肘握拳稍下落,右掌随右臂内旋握拳平摆至身体左前方。接着,右脚向左脚左后方插步下蹲成盘根步;同时,左拳下落于左胯旁,右拳回屈收于右胸前,眼向左平视 。</p><p class="ql-block">这个盘根步的动作,能疏通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有助于和胃健脾、舒肝利胆、固肾壮腰 。 </p><p class="ql-block">3. 捧荷上托与收势:随着吸气,提肛收腹,两拳变掌,使两掌根相靠上托于胸前,呈莲荷开放状;随后,右脚向右开步回到原位,两腿逐渐伸直;同时,两掌继续向上顺势托起,抬头,目视两掌。最后,随着呼气,收左脚并步,两臂垂落于身体两侧 。</p><p class="ql-block">两掌根相靠上托,象征着莲花的绽放,这个动作有助于调理气机。 </p><p class="ql-block">💡 练习要点与意境配合 要真正做好“芙蓉出水”,获得其养生益处,需注意以下几点: </p><p class="ql-block">• 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这个动作采用的是“起吸落呼”的规律。当动作打开、上升时(如四折弹甲、两掌上托)配合吸气;当动作闭合、下降、沉稳时(如成盘根步)配合呼气 。呼吸要深长匀细,与动作自然结合。</p><p class="ql-block">• 意境的融入:练习时,想象自己如同莲花,根茎盘曲于泥土之中(盘根步),而花朵却洁净高雅,破水而出(捧荷上托),展现清新洒脱之态 。这种意境的引导,有助于排除杂念,达到身心兼养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 常见注意事项:</p><p class="ql-block"> ◦ 动作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连贯柔和,儒雅大方,避免僵硬 。 </p><p class="ql-block">◦ 下蹲成盘根步时,身体要稳,上下要协调一致 。</p><p class="ql-block"> ◦ 血压偏高者练习时,动作尤其要缓慢柔和,避免过快起身 。 </p><p class="ql-block"> 🧘 主要养生价值 长期正确练习“芙蓉出水”,对身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 • 疏通全身经络:通过手臂的旋转、身体的扭转和步法的变化,能同时刺激手、足的三阴三阳经,促进气血流通 。 </p><p class="ql-block">• 提高脏腑机能:由于全身经络得到疏通,相应地也能调和与之相连的脏腑功能,如心、肺、脾胃、肝胆、肾等,起到综合调理的作用 。 </p><p class="ql-block">• 安定心神:动作本身要求精神集中,配合意境想象,有助于放松心情,净化思绪,获得心灵的宁静 7 。 </p><p class="ql-block"> “芙蓉出水”是一个将形体、呼吸、意念很好结合的动作。建议你先熟悉动作路线,再逐步加入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循序渐进地练习。</p> <p class="ql-block"> 第八式“金鸡报晓”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一个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招式,它模仿雄鸡单足独立、昂首报晓的姿态,通过特定的肢体动作来引导体内气机,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为了让你快速掌握其核心,我们先通过一个统计来梳理它的主要信息: 核心维度 具体说明 名称内涵 模仿雄鸡报晓之姿,取其“文、武、勇、仁、信”五德之寓意 。 </p><p class="ql-block">动作核心 一腿独立,一腿后伸,同时两手成勾手提腕上举,身体呈反弓形 。 呼吸配合 动作上升、展开时吸气(提肛收腹),动作下沉、合拢时呼气(松肛松腹) 。 意念与口诀 精神集中,意守关元或丹田,呼气时可轻吐“吹”音以舒胸 。 </p><p class="ql-block">主要作用 提脚跟压迫涌泉穴,激发肾经;勾手上摆与下按,疏通手臂经络,养护心肺等脏腑 。 </p><p class="ql-block"> 关键要点 独立抓地百会领,即单足站立时需五趾抓地,头顶的百会穴虚领上顶以保持稳定 。</p><p class="ql-block"> 💁 分步动作详解与养生原理 “金鸡报晓”的动作讲究平衡与舒展,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来理解每个环节的要领和养生目的。 </p><p class="ql-block">1. 起势提踵与勾手侧摆:接上式,首先百会穴(头顶)虚领上顶,两腿伸直,脚跟提起;同时,两掌逐渐变成勾手从体侧分别向上摆起,约与肩平 。这个动作中,提踵有助于压迫足底的涌泉穴,而勾手的形成(五指指腹捏拢,称为“六井相会”)能有效刺激手指端的井穴,初步调动手三阴三阳经的气机 。</p><p class="ql-block"> 2. 屈膝下蹲与按掌落踵:接着,脚跟落地,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勾手变掌,随沉肘弧形下按于体侧 。这一升一降、一开一合,配合呼吸,有助于调和气机,使气血沉降。</p><p class="ql-block"> 3. 金鸡独立与反弓成型(核心动作):随后,右腿伸直独立支撑,左腿屈膝向后抬起,脚面绷平;同时,两掌先向内划弧至腹前再变成勾手,直臂向前、向上提举至头的上方,身体形成反弓形 。这个姿势是整套动作的精华所在。单足独立要求“五趾抓地”,百会虚领,极大锻炼了身体的平衡能力。身体成反弓状,则充分伸展了胸腹和前侧的经络,特别是刺激任脉和调节肾经 。</p><p class="ql-block"> 4. 收势并步与气息归元:最后,左脚下落与右脚并拢,两腿半蹲;同时,两勾手变掌下按于身前。继而两腿缓缓伸直,两掌垂于体侧,回归并步站立 。此过程使之前调动起来的气血得以平和收拢。 </p><p class="ql-block">💡 练习要点与意境配合 要真正做好“金鸡报晓”,获得其养生益处,需注意以下几点: </p><p class="ql-block">• 动作与呼吸的深度配合:这个动作严格遵循“起吸落呼”的规律。当提踵、摆臂、独立成反弓时,动作上升展开,配合吸气,同时提肛收腹。当下蹲、落掌、并步时,动作下沉合拢,配合呼气,同时松肛松腹 。深长的腹式呼吸是效果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 意念引导与“吹”音运用:练习时精神需集中,可以意守下腹部的关元穴或丹田区域。在呼气时,可以轻吐“吹”字音,这个发音有助于引导气机下行,起到舒胸和补肾的作用 。 </p><p class="ql-block">• 保持平衡的关键技巧:做好单足独立的反弓姿态是难点也是重点。关键在于 “独立抓地百会领”——支撑脚的五个脚趾要微微抓地,如同树根一样稳固;同时,感觉头顶的百会穴有一根线向上轻轻牵引,这样身体就能中正稳定 。 </p><p class="ql-block">🧘 主要养生价值 长期正确练习“金鸡报晓”,对身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p><p class="ql-block">• 滋阴补肾,固本培元:通过提踵压迫涌泉穴(肾经的井穴)和身体反弓伸展,能有效激发足少阴肾经,起到滋阴补肾、固护先天之本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 疏通经络,养护脏腑:勾手的“六井相会”和手臂的上举下按,充分刺激了手部的井穴和原穴,有助于疏通手三阴经(肺、心包、心)和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从而对心肺等脏腑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 。 </p><p class="ql-block">• 增强平衡,强健筋骨:单足独立的姿势能显著增强下肢力量和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对维持中老年人身体稳定性、预防跌倒有积极意义。反弓的姿势也锻炼了脊柱的柔韧性。 </p><p class="ql-block">“金鸡报晓”是一个将形体、呼吸、意念很好结合的动作。建议你先熟悉动作路线,再逐步加入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循序渐进地练习。</p> <p class="ql-block">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的第九式“平沙落雁”。这个动作模仿大雁从高空盘旋降落的优雅姿态,通过身体的盘根步、手臂的侧推和深长的呼吸,达到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效果。</p><p class="ql-block">为了让你快速掌握其核心,我们先通过一个表格来梳理它的主要信息:</p><p class="ql-block">核心维度具体说明</p><p class="ql-block">名称内涵 模仿大雁盘旋降落之姿,寓意首领关心队友、长幼有序的友爱深情。 </p><p class="ql-block">动作核心 盘根步(高难度歇步)结合手臂的沉肩坠肘、坐腕侧推。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动作起、收时吸气(提肛收腹),动作下沉、侧推时呼气(松肛松腹),呼气时可轻吐“呵”音以舒缓心脏。 </p><p class="ql-block">意念活动 精神集中,意守劳宫穴。 </p><p class="ql-block">主要作用 意守劳宫畅通手厥阴心包经,盘根步疏通足三阴三阳经,从而改善心、脾、胃、肝、胆、肾等脏腑机能。 </p><p class="ql-block">技术要点 盘根步下蹲时大腿紧贴,臀部坐于两脚之间;侧推时力从肩发,经肘、腕,达于掌根7。 </p><p class="ql-block">💁 分步动作详解</p><p class="ql-block">“平沙落雁”的动作讲究沉稳与舒展的结合,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来理解每个环节的要领。</p><p class="ql-block">起势与插步:接上式,两掌以腕关节为引领,向身体两侧弧形摆起至与肩同高,掌心向下,同时转头看向右掌。随后,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右脚的右后方插步;同时,两臂屈肘,双掌弧形回收,仍保持约与肩高,掌心向下,目光随右掌。</p><p class="ql-block">盘根步与侧推掌(核心动作):两腿缓慢下蹲,成盘根步(一种高强度的歇步,要求大腿紧贴,前脚全掌着地,后脚前掌着地,臀部虚坐于两脚之间)。在下蹲的同时,两臂沉肩坠肘、坐腕立掌,向两侧弧形缓缓推出,直至两臂自然伸直,手腕约与肩平,掌心向外,指尖向上,眼看右掌。此为核心定势,需保持片刻。</p><p class="ql-block">起身与重复:两腿缓慢伸直,身体舒展,但左脚仍保持插步。同时,两掌先向两侧延伸,再屈肘弧形回收至肩平。然后,再次下蹲成盘根步,做第二次侧推掌。此左右式需交换重复练习。</p><p class="ql-block">收势:动作完成后,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同时两掌自然垂于体侧,恢复并步站立姿势。</p><p class="ql-block">💡 练习要点与意境配合</p><p class="ql-block">要真正做好“平沙落雁”,获得其养生益处,需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呼吸与动作的深度配合:这个动作严格遵循“起吸落呼”的规律。当起身、手臂回收时,动作上升展开,配合吸气,同时提肛收腹。当下蹲成盘根步、坐腕侧推时,动作下沉发力,配合呼气,同时松肛松腹。在呼气时,可轻吐“呵”字音,有助于引导气机,舒缓心情。 </p><p class="ql-block">意念引导与“劳宫”关注:练习时精神需集中,意守劳宫穴(在手掌心)。想象气息和劲力贯注于掌心,这能有效引导手厥阴心包经的气血运行,起到强心益肺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保持盘根步稳定的技巧:盘根步是此式的难点也是重点。下蹲时,要大腿内侧相互靠紧,臀部虚坐,重心沉稳。头顶的百会穴要感觉有线上提,保持身体中正,不前倾不后仰,这样才能如大雁落沙,稳而不乱。 </p><p class="ql-block">🧘 主要养生价值</p><p class="ql-block">长期正确练习“平沙落雁”,对身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强心益肺:通过意守劳宫穴和手臂的侧推动作,有效刺激手厥阴心包经和手三阴经,对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胸烦闷有积极作用。 </p><p class="ql-block">调理脾胃,舒肝利胆:深度的盘根步动作,能充分拉伸和刺激足部的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包括经过腿内侧的脾经、肝经、肾经,以及腿外侧的胃经、胆经、膀胱经,从而有助于调和脾胃、疏肝利胆。 </p><p class="ql-block">增强下肢力量与平衡:盘根步的屈蹲起身,能有效锻炼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同时极大考验身体的平衡能力,对维持中老年人身体的稳定性有良好效果。 </p><p class="ql-block">“平沙落雁”是一个将优雅形态与内在气机调理很好结合的动作。建议你先熟悉步法和手法的路线,再逐步加入呼吸和意念的配合。</p> <p class="ql-block">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的第十式“云端白鹤”,是一个模仿白鹤展翅翱翔的优雅动作。它通过特定的肢体导引,能很好地疏导经络、调理脏腑。</p><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个统计先帮你快速抓住它的核心要点: 核心维度 具体说明 名称内涵 模仿白鹤(长寿仙禽)在云端抖翅亮掌的姿态,寓意品德高尚、健康长寿 。 </p><p class="ql-block">动作核心 脚趾上翘、合谷穴按摩大包穴、抖腕亮掌。 呼吸配合 动作上升、展开时配合吸气(提肛收腹);动作下沉、合拢时配合呼气(松肛松腹) 。 意念引导 精神集中,意守丹田(气沉丹鼎),想象白鹤翱翔长空的轻盈洒脱 。 </p><p class="ql-block">主要作用 滋阴补肾(通过跷脚刺激涌泉穴)、和胃健脾(通过合谷捻大包穴)、通调三焦(通过抖腕亮掌) 。</p><p class="ql-block"> 技术要点 脚趾上翘时背部要直,头颈上领;抖腕亮掌时力发肩部,带动手腕;下蹲时两腿内侧相靠 。 </p><p class="ql-block"> 💁 分步动作详解 “云端白鹤”的动作讲究轻柔舒缓,上下相随。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来理解每个环节的要领和养生目的: </p><p class="ql-block">1. 起势跷趾与摩运大包:接上式,两腿伸直,脚趾用力上翘。同时,双手的合谷穴(虎口附近)沿身体两侧向上摩运至大包穴(腋下约第六肋间隙处),掌指朝后,目视前方 。这个动作中,脚趾上翘能有效刺激足少阴肾经的井穴涌泉穴,而合谷穴按摩大包穴则有助于健脾和胃。 </p><p class="ql-block"> 2. 屈膝下蹲与压穴叠臂:随着呼气,松腹松肛,两腿微屈膝下蹲,同时脚趾抓地。两掌背继续挤压大包穴,随后屈肘,两臂交叉(左臂在里或右臂在里)叠于胸前 。这一过程有助于气息沉降。 </p><p class="ql-block"> 3. 分掌上摆与提踵亮掌(核心动作):接着,两腕相叠,卷指弹甲(模仿白鹤弹水)后向左右分开至体侧,掌心朝前。随后,两臂内旋,经体侧向上摆起,同时两腿伸直,脚跟提起。当两臂摆至头上方成弧形时,用力抖腕亮掌(掌心朝上),同时脚跟落地,松腹松肛,目视前方 。抖腕亮掌如白鹤展翅,能通调三焦、通利水道。 </p><p class="ql-block"> 4. 收势并步:最后,两掌自然下落,垂于体侧,左脚向右脚并拢,成并步站立势,目视前方 。如此左右交换重复练习。 </p><p class="ql-block">💡 练习要点与意境配合 要真正做好“云端白鹤”,获得其养生益处,需注意以下几点: </p><p class="ql-block">• 呼吸与动作的深度配合:这个动作严格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规律。当卷指分掌、提踵摆臂向上时,动作上升展开,配合吸气,同时提肛收腹。当抖腕亮掌后脚跟落地、两掌下落时,动作下沉合拢,配合呼气,同时松肛松腹 。深长的腹式呼吸是效果的关键。 </p><p class="ql-block">• 意念引导与“白鹤”意象:练习时精神需集中,意守丹田(气沉丹鼎)。</p><p class="ql-block">想象自己如同白鹤,在云端舒展羽翼,姿态轻盈洒脱,心境宁静高远。这种意境的融入能更好地引导气机,达到身心同练的效果 。</p><p class="ql-block"> • 关键动作的到位:脚趾上翘要充分,以明显刺激涌泉穴为准。抖腕亮掌时,力要从肩部发出,经肘、腕,最终达于掌指,抖腕要干脆利落,体现白鹤的精气神 4 。 🧘 主要养生价值 长期正确练习“云端白鹤”,对身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 滋阴补肾,固护先天:通过脚趾上翘和提踵动作,强烈刺激足少阴肾经的起点涌泉穴,可以有效地滋阴补肾,对固肾壮腰有积极作用 2 4 。 • 和胃健脾,增强运化:合谷穴按摩大包穴的动作,能刺激脾经的大包穴和大肠经的合谷穴,有助于健脾和胃,改善消化功能 。</p><p class="ql-block"> • 通调三焦,疏导水道:双臂大幅度的展开及抖腕亮掌动作,可以疏通手少阳三焦经,有助于通调全身气机和水液代谢 。</p><p class="ql-block"> “云端白鹤”是一个将优雅形态与内在气机调理很好结合的动作。建议你先熟悉手脚配合的路线,再逐步加入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循序渐进地练习。</p> <p class="ql-block"> “凤凰来仪”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中一个非常优雅的动作,它模仿凤凰舒展羽翼、翩翩起舞的姿态,通过身体的旋转、手臂的开合和步法的转换,来疏导经络、调理气机。</p><p class="ql-block">下面这个表格先帮你快速抓住这个动作的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核心维度具体说明</p><p class="ql-block">名称内涵 模仿凤凰舒展羽翼、翩翩起舞的优美姿态,寓意吉祥和谐。 </p><p class="ql-block">动作核心 身体的旋转、虚步与提步的转换、手臂的勾手与分掌。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动作上升、展开时配合吸气;动作下沉、合拢时配合呼气6。 </p><p class="ql-block">意念引导 精神集中,意守丹田,想象自己如凤凰般轻盈舒展。 </p><p class="ql-block">主要作用 通过身体扭转和手臂运动,疏导手三阴三阳经,有助于强心益肺、调理脾胃。 </p><p class="ql-block">技术要点 身体中正,以腰脊转动带动手臂;勾手短暂用力;分掌时舒胸直背。 </p><p class="ql-block">💁 分步动作详解与养生原理</p><p class="ql-block">“凤凰来仪”的动作讲究连贯圆活,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来理解每个环节的要领和养生目的。</p><p class="ql-block">转体旋臂:随着吸气,身体半面向左转约45度;同时,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至约与肩平,然后移至身前,手心朝上。这个以腰为轴的转动,能启动全身气机,手臂的内旋则初步刺激了手臂的经络。</p><p class="ql-block">上步勾手(核心动作):随着呼气,蹲腿,左脚绷脚上步,由虚步变成提步,两腿伸直;同时,两手逐渐成勾手,向身后勾挂,右脚跟提起,身体舒展,如同凤凰展翅飞舞。勾手时,五指指腹捏拢(称为“六井相会”),能有效刺激手指端的井穴,有助于疏通手三阴经(心、肺、心包)和手三阳经(大肠、三焦、小肠),对强心益肺有积极作用。身体的舒展则有助于气机的升发。</p><p class="ql-block">转身分掌:随着吸气,重心后移成虚步,前脚尖翘起;两勾手变掌先合于胸前,随身体转正,经面前将两手向左右分开,手腕约与肩同高,眼转向前方。这个分掌的动作,继续疏导手臂经络,同时开阔胸襟,调畅气机。</p><p class="ql-block">并步收势:随着呼气,左脚向右脚并拢,两腿由屈逐渐伸直;两手同时垂于体侧。此过程使之前调动起来的气血得以平和收拢,气归丹田。</p><p class="ql-block">💡 练习要点与意境配合</p><p class="ql-block">要真正做好“凤凰来仪”,获得其养生益处,需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呼吸与动作的深度配合:这个动作严格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的规律。当转身、两臂摆起、分掌时,动作上升展开,配合吸气。当下蹲、上步成勾手、并步垂掌时,动作下沉合拢,配合呼气。深长的腹式呼吸是效果的关键。</p><p class="ql-block">意念引导与“凤凰”意象:练习时精神需集中,意守丹田(气沉丹鼎)。想象自己如同神鸟凤凰,姿态优雅轻盈,舒展自如。这种意境的融入能更好地引导气机,达到身心同练的效果。</p><p class="ql-block">关键动作的到位:</p><p class="ql-block">身体中正:在整个动作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头顶(百会穴)上领,身体中正,以腰脊的转动来带动四肢,避免左右歪斜。 </p><p class="ql-block">勾手与分掌:勾手屈腕时应短暂稍用力,以充分刺激腕部穴位和经络。分掌时,力宜起于肩,顺于肘,达于手,动作圆活流畅。两掌经面前分开时,要舒胸直背,松腰敛臀。 </p><p class="ql-block">🧘 主要养生价值</p><p class="ql-block">长期正确练习“凤凰来仪”,对身体的益处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疏通经络,养护脏腑:通过手臂的勾手、分掌和身体的扭转,能有效刺激手部的井穴和原穴,有助于疏通手三阴三阳经,从而对心、肺、脾胃等脏腑起到良好的养护效果。 </p><p class="ql-block">增强协调,强健筋骨:虚步与提步的转换,以及身体在移动中的平衡,能显著增强下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p><p class="ql-block">调畅气机,安定心神:动作本身要求精神集中,配合深长的呼吸和优雅的意象,有助于放松心情,疏导肝气,调和气血,获得身心的和谐。 </p><p class="ql-block">“凤凰来仪”是一个将优美形态与内在气机调理很好结合的动作。建议你先熟悉步法和手法的配合路线,再逐步加入呼吸和意念的配合,循序渐进地练习。</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式“气息归元”是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收功之式,寓意将演练中调动起来的精气神收归丹田,达到培元固本、阴阳平衡的效果。下面这个表格先帮你快速抓住它的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核心维度具体说明</p><p class="ql-block">名称内涵 将演练中所采的天地精华和体内调动之气,收归丹田(关元),使阴阳平衡,培补元气。 </p><p class="ql-block">动作核心 两臂外旋前摆 → 屈膝半蹲,两掌抱腹(掌指相对,覆于丹田)。 </p><p class="ql-block">呼吸配合 吸气(提肛收腹)时,两臂前摆;呼气(松腹松肛)时,屈膝微蹲,两掌抱腹归元。 </p><p class="ql-block">意念引导 意识跟随动作,将气息引向丹田(关元穴),想象精元之气如百川归海,纳回本源。 </p><p class="ql-block">主要作用 引气归元,培补先天;平衡阴阳,调和气血;健脾和胃,安神养心。 </p><p class="ql-block">收势要点 通常重复三遍,最后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叠掌轻抚丹田,静养片刻。 </p><p class="ql-block">💁 分步动作详解与养生原理</p><p class="ql-block">“气息归元”的动作舒缓内敛,重在引导气机回归。我们可以将其分解来理解每个环节的要领和养生目的:</p><p class="ql-block">吸气旋臂前摆:随着吸气,同时提肛收腹;两臂内旋继而外旋,向身体两侧前方摆起,约与身体成60度角,掌心逐渐转为朝前,目视前方。</p><p class="ql-block">这个动作有助于舒展身体,为接下来的收气做准备。</p><p class="ql-block">呼气屈膝抱腹(核心动作):随着呼气,同时松腹松肛;两腿缓缓屈膝微蹲;与此同时,两掌自然向腹部前收回,掌心朝向腹部,掌指相对,呈抱球状覆于丹田(关元穴) 位置,目视前方。</p><p class="ql-block">此式为整套功法的收功动作,通过两掌抱腹,意守丹田,可起到引气归元、益气养肺、补脾和胃、安神养心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重复与最终收势:上述过程通常重复三遍。最后一遍结束时,两掌叠于关元穴(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p><p class="ql-block">静立片刻,使气息完全平和。有时会配合“赤龙搅海”(即用舌头在口腔内左右搅动)和吞咽口中津液(称为“金津玉液”)的动作,认为此举可以“练精化气”,有益延年。</p><p class="ql-block">💡 练习要点与意境配合</p><p class="ql-block">要真正做好“气息归元”,获得其养生益处,需注意以下几点:</p><p class="ql-block">呼吸与动作的深度配合:这个动作的呼吸与动作配合非常明确。当两臂向前摆起时,动作上升展开,配合吸气,同时提肛收腹。当屈膝下蹲、两掌抱腹时,动作下沉内收,配合呼气,同时松腹松肛。呼吸应力求深长、徐缓、均匀。 </p><p class="ql-block">意念引导与“归元”意境:练习时精神需集中,意守丹田(气沉丹鼎)。随着两掌抱腹,要想象在整套功法练习中调动起来的精气神,以及所采撷的天地精华,都随着动作如百川归海般缓缓收归丹田,使身心达到一种宁静、充盈、平衡的状态。 </p><p class="ql-block">整体动作的协调:动作应连贯、柔和、自然,不急不躁。屈膝下蹲的幅度可因人而异,以感觉舒适稳定为宜。 </p><p class="ql-block">🧘 主要养生价值</p><p class="ql-block">长期正确练习“气息归元”,其养生价值主要体现在:</p><p class="ql-block">引气归元,培补先天:作为收势,此式能将前面各式锻炼所激发和运行的周身气血、精气,重新收归、固摄于丹田这一根本之所,达到培养元气、巩固根基的效果,尤其适合体质偏弱或病后康复者练习。 </p><p class="ql-block">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通过深长的呼吸和舒缓的动作引导,有助于调和全身阴阳,使气血归于平和与顺畅。 </p><p class="ql-block">健脾和胃,安神养心:意守丹田及两掌覆于腹部的动作,对腹部脏器有温和的按摩作用,有助于调理脾胃功能。同时,深缓的呼吸和精神的内守,能有效安抚心神,消除杂念,带来宁静祥和的感觉。 </p><p class="ql-block">“气息归元”虽为收势,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关系到整套功法锻炼的最终效果能否巩固。建议在练习时保持心境平和,动作从容,真正体验到气息归元、身心合一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