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驱散天边的阴云,我便踏进了这座城市的中心广场。游人三三两两地散落在石板路上,有的举着相机对准中央那座朱红檐角的牌坊,有的倚在廊下低声交谈。我驻足片刻,抬头望去,那飞檐如鸟翼般舒展,仿佛要将千年的风声都卷入它的弧线里。牌坊两侧的红顶建筑静静伫立,雕梁画栋间藏着旧日的讲究与体面。而就在这古意盎然的前方,玻璃幕墙的高楼与远处的跨江大桥在云层下若隐若现——传统与现代,竟在这片广场上安然共处,像一场无声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顺着人流往东走,黄鹤楼的身影渐渐从城市轮廓中浮现出来。它立于高台之上,层叠的飞檐在灰蓝天幕下划出一道道优雅的弧线,像一首写在空中的诗。石阶前,游客们或仰头细看匾额,或摆出姿势请人拍照,热闹却不喧嚣。我注意到楼前那只铜鹤,羽翼微张,仿佛下一秒就要腾空而起,飞越长江,飞向崔颢笔下的“烟波江上”。绿树环绕间,这座楼不仅是一座建筑,更像是一个被时光精心保存的梦境,让人忍不住想走进去,看一眼古人眼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再往深处走,一座宏伟的古建筑静静矗立,红墙金顶,在微光中泛着沉静的光泽。拱形门洞深邃,仿佛通向某个被遗忘的朝代。门前石狮蹲坐,目光平和,历经风雨却依旧威严。几位游客站在石板路上,举着手机对准门楼,笑声轻快。我站在一旁,忽然觉得这红与金不只是颜色,更像是一种记忆的底色——它不张扬,却让人心生敬意。这里没有喧天的锣鼓,可每一块砖、每一道檐角,都在低声诉说。</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拐进一座幽静的园林。园中巨石巍然,上面刻着鲜红的大字,在绿树掩映中格外醒目。石下是一池清水,倒映着天光云影,也映着几片飘落的树叶。几尾锦鲤悄然游过,搅碎了镜面般的水面,又很快恢复平静。我坐在池边长椅上,看白云缓缓移动,听风吹过竹叶的沙沙声。这一刻,时间仿佛被拉长,城市的喧嚣被隔在了墙外,只剩下自然的呼吸与内心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离开前,我路过一片果园。橙黄的果实沉甸甸地挂在枝头,绿叶在夕阳下泛着金光,整棵树像被点亮了一般。远处几株高树静静伫立,天空湛蓝,白云如絮。我忍不住停下脚步,深深吸了一口气——那是泥土、果实与阳光混合的气息,是大地最朴实的馈赠。这棵树不说话,却让我想起了童年老家院里的那棵橘子树,想起了母亲踮脚摘果时的笑声。</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站,是城市边缘的一片草坪。巨大的石雕头像静卧其间,面容庄重,眼神仿佛穿透岁月。前方花坛里,红黄相间的花朵开得热烈,与绿草形成鲜明对比。蓝天如洗,几朵白云悠然飘过。我站在雕像前,不知他是谁,也不知为何被安放于此。但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有些存在不必被所有人认识,只要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一眼,便已完成了某种对话——人与历史,人与美,人与这片土地之间,最温柔的连接。</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行走即将结束,我回望这座城,它既有飞檐翘角的低语,也有高楼林立的回响;既有园林池塘的静谧,也有广场人潮的喧闹。它不急于定义自己,而是让过去与现在并肩而立,让每一个路过的人,都能在某个瞬间,听见属于自己的那一声回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