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当超市货架上的零食琳琅满目,当手机屏幕取代了露天电影的幕布,当孩子缠着要智能家居时,70、80 后的我们总会突然愣神, 那些藏在岁月褶皱里的日子,像老唱片里的旋律,一响起就满是温热的回响。</p><p class="ql-block">70 后背着粗布书包,踩着土路上学;80 后攥着几毛钱零花钱,在巷口追逐打闹。那时的快乐简单得纯粹:铁皮青蛙上了弦就能蹦跳整个午后,弹珠在泥地上滚出输赢的欢呼,跳皮筋的口诀伴着夕阳回荡在胡同深处。没有智能手机,连环画是睡前的精神食粮,《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的小人书翻得卷了边,仍舍不得借给别人;没有空调,夏天的傍晚搬着竹床到院里纳凉,听长辈讲聊斋故事,看萤火虫提着灯笼飞过墙头,西瓜的甜混着蒲扇的风,便是一整个夏天的满足。</p><p class="ql-block">70 后记得粮票、布票的珍贵,一件衣服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80 后难忘大大泡泡糖的香甜,攥着攒了许久的零钱,在小卖部换一根冰棍,舔一口就能甜到心坎里。那时的玩具是自己动手做的:用铁丝弯成弹弓,用碎布缝成沙包,用硬纸叠成纸飞机,看着它飞向天空,仿佛就能飞向遥远的未来。春晚是过年最隆重的期待,一家人围在黑白电视机前,吃着饺子,笑着看赵本山的小品、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窗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年味浓得化不开。</p><p class="ql-block">70 后经历了恢复高考的浪潮,背着行囊挤上绿皮火车,奔赴远方的校园,坚信 “知识改变命运”;80 后赶上了市场经济的春风,看着 BP 机、大哥大从稀罕物变成潮流,见证了互联网从拨号上网到宽带普及的跨越。课堂上,70 后背着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校训,在煤油灯下刷题;80 后在微机课上第一次接触 DOS 系统,对着 “黑屏白字” 充满好奇,偷偷在练习本上抄写 QQ 号,盼着能和网友聊上几句。</p><p class="ql-block">那时的青春藏在磁带和 CD 里:70 后听邓丽君、罗大佑,歌声里满是理想与迷茫;80 后追周杰伦、孙燕姿,歌词里写着青涩的爱恋与成长。情书是偷偷夹在课本里的纸条,字迹稚嫩却饱含真心;友谊是一起逃过的课、一起淋过的雨,是放学路上并肩走过的街巷,一句 “一辈子的朋友” 便真的藏在心里许多年。70 后看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从粮票时代走进商品丰富的市场;80 后亲历了城市化的加速,从平房搬进楼房,从自行车换成摩托车,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p><p class="ql-block">如今,70 后已近天命,80 后也步入不惑。我们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上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下要抚育年幼的子女,职场上还要应对竞争与挑战。房贷、车贷、教育经费,像一座座小山压在肩上,但我们从未退缩 —— 就像小时候摔了跤爬起来拍拍尘土,如今的我们依旧带着韧性,在生活的风雨里稳步前行。</p><p class="ql-block">偶尔翻到旧照片,看到年轻时的自己,穿着喇叭裤、留着爆炸头,脸上满是青涩与张扬,总会忍不住笑出声。那些曾经以为跨不过去的坎,如今都成了成长的勋章;那些曾经耿耿于怀的遗憾,如今也学会了与过往言和。我们开始怀念童年的纯粹,想念巷口的冰棍车,想念和朋友围坐在一起的露天电影,但也珍惜当下的安稳:周末带着孩子回老家,陪父母吃一顿家常菜,和老朋友聚在一起聊聊近况,日子平淡却温暖。</p><p class="ql-block">70、80 后的我们,是时代的见证者,也是变革的亲历者。我们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来,在时代的浪潮中摸爬滚打,褪去了青涩,多了份担当。那些藏在记忆里的时光,不是用来怀念的,而是用来滋养我们前行的力量。往后的日子,愿我们依旧带着童年的热望、少年的勇气,在中年的岁月里,活得从容、活得通透,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