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卡是一种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卷轴画,被誉为“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以下是关于唐卡的详细资料:</p><p class="ql-block">定义与特点</p><p class="ql-block">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意为“在有限的空间展现无尽的世界”,是绘制或刺绣在布、纸等材质上,用彩缎织物装裱而成的卷轴画。它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知识性、宗教性、工艺性等特点,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p><p class="ql-block">起源与发展</p><p class="ql-block">唐卡起源于松赞干布时期,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其起源与西藏长期发展的苯教文化和摩崖石刻艺术有关,也受到印度佛教传入的影响。现存可见最早的唐卡实物是绘制于11世纪的《绿度母》。</p><p class="ql-block">流派</p><p class="ql-block">唐卡有多个流派,如尼泊尔画派、齐乌岗巴画派、勉唐画派、钦泽画派、噶赤画派、勉萨画派等,各流派在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分类</p><p class="ql-block">按内容可分为圣像唐卡和故事唐卡;按题材可分为教规教理唐卡、藏医学唐卡、天文历算唐卡等;按制作方法可分为绘制唐卡(止唐)和堆绣唐卡等;按材质可分为用珍珠、珊瑚等宝石制作的唐卡及普通布面唐卡等。</p><p class="ql-block">绘制工艺</p><p class="ql-block">传统唐卡绘制要求严苛,程序复杂,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步骤。绘制材料采用天然矿物和植物颜料,画布需经过洗净、绷框、涂胶、上白底、打磨等处理。</p><p class="ql-block">价值</p><p class="ql-block">唐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予以了保护,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瑰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