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烟雨朦胧刘公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大连坐海轮到烟台,一路上艳阳高照,风平浪静,参观号称人间仙境的篷莱阁时也是难得的好天气,惟独到了威海,乘渡轮上刘公岛时就变了天。与在别的地方旅游时欣喜若狂的心情不同,到了刘公岛,我的心情格外沉重。上刘公岛时,空中阴云密布,从海上刮过来一阵风,不多一会儿,淅淅沥沥的小雨就开始下个不停,似乎老天也为当年中国的遭遇、为北洋海军将士们的忠魂流下了眼泪……</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不仅仅是一座岛……刘公岛,坐落在山东省威海市,一处天然的海湾,海湾外的刘公岛与大连的旅顺港形成了渤海的门户,成为了京津的要塞。清朝海军最大的舰队一﹣北洋水师就驻扎在这里。刘公岛没有美丽的风景,也没有数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论面积,它与台湾岛、海南岛不可同日而语;论文化,它根本赶不上普陀山;论出产,它不及舟山群岛的数万分之一。然而,就是这一处毫无特色的小岛,却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使它成为了国人闻之色变、热泪纵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它与中日甲午海战密切联系在一起。它横陈于威海港外的万顷碧波之中,小小的海岛见证着当年北洋水师将士们的悲愤,承</p> <p class="ql-block">载着中华民族太多的屈辱。海浪拍岸,那是亿万热血男儿辛酸的泪水;海风怒吼,那是千万北洋水师将士愤怒的呼喊……刘公岛,你能承担起这么重的精神寄托吗?十几亿人民的希冀、一百多年的渴望,你肩上的担子实在是太过于沉重了!</p><p class="ql-block"> 刚登上刘公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高耸立的"北洋海军忠魂碑"。1994,为了纪念北洋海军官兵牺牲一百周年,威海市政府在岛上建立了这座碑。碑呈六角型,坐落在松柏丛中,上窄下宽,就像一把刺向蓝天的利剑,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我穿过一段铺满台阶的上坡路,来到纪念碑前,读着上面的碑文,抚摸着上面的浮雕,一百多年前那场悲壮的甲午海战涌现在了我的眼前……</p><p class="ql-block"> 1894年9月17日,清朝政府的北洋舰队从大连护航运兵到大东沟,在准备返航时为日本舰队所袭击。海军提督丁汝昌负伤,右翼总兵兼定远号管带刘步蟾负起了指挥作战的重任。北洋海军大多数官兵英勇奋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在军舰受重伤,弹药用尽的情况下,命令官兵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全舰二百五十多人壮烈牺牲。经远号舰长林永生指挥官兵奋勇杀敌,全船沉没。旗舰定远号和镇远号在不利的形势下坚持战斗到底。日军十二艘战舰中有几艘受重创,一艘被击沉,旗舰松岛号陷于瘫痪状态,日军全体舰队不得不全部撤走。</p><p class="ql-block"> 大东沟一战,虽然日军并没有</p> <p class="ql-block">占到太多的便宜,但是军机大臣李鸿章却吓破了胆,他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全部躲进威海卫港口内,实行他既定的"以保船制敌为要"的方针。实际上就是他的这一方针导致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彻底失败、北洋舰队悲惨地覆灭。躲进海港,拒不出战,谈何制敌?龟缩海港,只能被动挨打,如何保船?在大东沟海战两个月后,日军在继占领旅顺港后,又派出两万多大军,从山东半岛的最东端成山角登陆,从后路抄袭威海卫。在威海卫港内躲避的北洋海军大小十五艘兵舰和十三艘鱼雷艇守定李鸿章的命令,不能出来阻挡。日军从登陆到占领威海卫,只用了十天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占领威海卫后,日军很快就攻下了港口两岸的炮台。炮台陷落后,日军海军出动,很快就封锁住了刘公岛两侧的港口,把北洋海军所有的舰只全部堵在港口内。北洋海军被困在这弹丸之地,成了瓮中之鳖,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只能被动挨打,他们只能寄希望于陆地上的救援。然而,腐败的清政府根本就没有任何反抗的准备,一任北洋水师遭受没顶之灾。</p><p class="ql-block"> 如果北洋舰队拼死突围,刘公岛上的岸炮加以配合,部分战舰突围而出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担任海军副提督的英国人马格禄和担任顾问的美国人浩威等一些洋人,都主张投降。他们煽动岛上的部分士兵哗变,胁迫提督丁汝昌投降。丁汝昌无法统帅全军,也不甘心承担投降的罪</p> <p class="ql-block">名,绝望之中,这位海军将领只好服毒自杀。美国顾问浩威起草了投降书,北洋水师官在激战后,这支清朝政府的最大海军部队全部落入了日军的手中。</p><p class="ql-block"> 过去,我们一直认为,中日甲午之战中方战败是因为敌强我弱,力量悬殊太大。以李鸿章为首的淮军势力也是持这种观点。李鸿章公开说,日军的兵舰新、速度快,陆军的枪炮也比中国的"精而且多"。他甚至认为,对敌双方只要稍有优劣,胜败就十分明显了,因此清军战败是不可避免的。战争尚未开始,他就极力夸大日军的力量,把自己多年经营的陆海军说得不堪一击。实际上,甲午之战中,中国的军事实力并不比日军差。日本海军所有的军舰数量与总吨位同北洋海军大致相当,何况清朝政府除了北洋舰队外,还有规模较小的南洋舰队和福建、广东的海军。</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的史书中,我们看到过太多的"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统帅了。李鸿章,这位在消灭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中继湘军曾国藩之后出现的淮军将领,在与太平军作战中屡战屡胜,从而名声大振,以至于最终取代了湘军成为了大清的顶梁柱,一时权倾朝野,无人可以与之抗衡。这位力挽狂澜的名将,怎么就在与外寇的战争中畏首畏尾,不但毫无作为,而且从最初就直言战争必败呢?当年,他是为了挣得头上的顶戴花翎,如今他是为了保住既得的宝座。万一他手中的王牌损失殆尽,军机大臣兼直隶总督的职务可就岌岌可危了。</p> <p class="ql-block"> 然而,他还是没有保住他一手筹办的北洋水师,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在《马关条约》上签字。《马关条约》可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呀!不但战争赔款达到了二万万两白银,而且我国神圣的宝岛台湾岛从此就割让给了日本,一直到1945年日军战败后才回归祖国的怀抱,日军的铁蹄也踏上了辽东半岛的大地。祖国在流血,大陆在沉沦,四万万人齐落泪,天涯何处是神州?小小的刘公岛,连着那么大的一座台湾岛,刘公岛,你能承载起这么大的重担吗?偌大的中华民族,你能忍受这么严重的奇耻大辱吗?难怪在北洋水师的指挥部海军公所里、在甲午海战纪念馆里,所有的参观者都是默默肃立,眼含热泪。</p><p class="ql-block"> 大清拥有四亿人民,是日本的十倍之多。日本自古以来一直以学生的姿态来师礼中国,历史上,它多次派学生到中国来学习,甚至把中文直接照搬来运用。大清的祖先当年在建州起兵反明时,只有十三副铠甲,然而却取得了天下,当时满洲的铁骑纵横天下,所向披靡。然而,战无不胜的满洲八旗子弟,逐渐沦落为只会拎着鸟笼子满大街进饭店、逛戏院的纨绔子弟。每当战事来临,满洲八旗不堪一击,不得不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出战。不久以后,绿营兵也衰落了,在对太平天国的作战中,大清只能依靠湘军、淮军这些由团练组成的军队。</p><p class="ql-block"> 清朝政府日渐腐败,可是他们</p> <p class="ql-block">仍然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是上邦大国。当年清军入关后,曾郑重许诺永不加赋,可是随着政权的巩固,当初的承诺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劳动人民越是贫穷,统治阶级越是腐败、越是花天酒地,二者非常不和谐地纠结在一起。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水深火热,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却是造起了举世闻名,中西合璧、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圆明园被八国联军付之一炬后,又不惜挪用海军经费来建造另一处皇家园林颐和园。随着中日甲午战争的重创,这个最后的封建王朝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灭亡。</p><p class="ql-block"> 甲午之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人民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以康有为为首的应试举子们公车上书,提出了"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一系列改良的主张;在这之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更是发出了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呼声。中国人民在痛苦中上下求索,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彻底摆脱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从此,有着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东方睡狮睡醒了。她逐渐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富了起来,强大起来,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神九"上天,"蛟龙"入海,令全世界刮目相看。</p><p class="ql-block"> 刘公岛完成了它的使命,它不再是一处军港,如今驻扎在岛上的只有一个海军观测大队。它作为一处历史遗迹,作为一处教育后代的课堂在承担着另外一项历史使命。刘公岛,一座令国人伤心落泪的岛!长眠在岛上的北洋水师官兵们,你们见证了清朝的积贫积弱,迎来了五星红旗插上海岛,目睹了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如今,你们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不应该含笑于九泉吗?</p> <p class="ql-block">【注】图片均来自于网络。由衷地感谢图片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