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背后的故事之《青春记忆》(远山的雪原创散文)

远山的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常常喜欢翻看老相册了。</p><p class="ql-block"> 那一张张烟盒大小的黑白照片,就像一枚枚打开记忆闸门的按钮,在泪眼凝视及瘦手抚摸它们的瞬间,思绪倏然就回到了当时的场景之中。而此刻,眼前的这张合影,就已经把我的身心带回到了三十九年前的那个春节——</p><p class="ql-block"> 1986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五。大约早晨十点左右,准备骑车出去串门的我在立交桥下,遇见了高霞,红芳,接红,她们是由海红引领着,到我家拜年串门的。老同学相见,真是太叫人高兴了。</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房间里,他们先是看了看影集,又翻了翻我的书籍,并对我房间的布置发表了一番评论,尤其是对墙上的《莫娜丽萨》《三女郎与婚姻女神》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之后,大家一起又去拜访了另外两个同学,遗憾的是,谁也没见着,他们都串门去了。</p><p class="ql-block"> 路过东关大十字时,我提议,一块儿去照张相,大家爽快接受,异常地兴奋。一九八一年九月到一九八三年五月,我们同学两年,只拍过两张照片,一张是上高一时全班在广胜寺飞虹塔下的合影,120相机拍的,没有放大,人小的很难辨认。另一张是高中毕业时全班在校园拍的留念,由于当时摄影技术的原因,五寸的黑白照片也是焦点模糊,画质极差。这是大家平生第一次共同走进照相馆拍合影,可想彼此的欢快与期待值有多么的高!</p><p class="ql-block"> 走在人流如潮熙熙攘攘的红卫路上,我们商量怎么照。经过短暂讨论,一致决定照黑白的。原因: 彩照虽好,但排队的人太多,我们怕等,太慢了。挤到和平照相馆,开了两份三寸的票,等了大约半个多小时终于轮到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先是我们五个人照。本来计划大家站一排的,可摄影师觉得那样人物过于松散,还是分两排比较集中。但在谁前谁后的问题上,又产生了纠结。我和海红认为,我俩是男生,理应站在后面,让女生们坐在前面。又是摄影师建议并定夺: 女生人多一个,还是两个男生坐在前排,画面比较协调一些,都是老同学,为了拍出的照片好看,女士优先这礼节就无需考虑了。无奈之下,我和海红只好有些难为情的坐在前排,高霞接红红芳站在后排。随后是她们三个女生照了一张,又是摄影师帮忙造型,摆了一个三角形构图,竖版照片,最终的成片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 照完相已经是中午一点多了,我出去买了两盒糕点,权当是午饭了,尤其是接红,早就嚷嚷着饿了。接下来,我们又商量着去海红的执勤点,地区游泳池滑旱冰。进了旱冰场,海红借了两双鞋(关系户仅有的两双鞋),在播音室里,我们打开糕点,边吃边聊。三个女生都说不会滑,其实我也不会,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硬着头皮趔趔趄趄地和海红下到池子里。海红滑的不错,高高壮壮的身影灵活自如,穿梭来往,果真不枉常在这里执勤哦。我是脚动两下摔一跤,爬起来,继续摔,弄的气喘吁吁,一头大汗,狼狈不堪,逗得她们哈哈大笑。也许是看出了一点门道,高霞和接红跃跃欲试。她俩换上冰鞋,颤颤巍巍,歪歪斜斜地挪动着两只脚,我和海红忙前忙后,搀这个,扶那个,全身肌肉都紧张的绷了起来,生怕摔坏了二位柔弱的小姐姐。近三个小时里,偌大的旱冰场不断回响着我们吃惊的呼喊,快乐的欢笑。</p><p class="ql-block"> 女生们对今天的相聚和游玩非常满意,兴致之高简直是难以言表的。临别时,她们希望今后同学们多组织一些这样的活动,把班里的同学紧紧地团结住。最后提出期望: “明年的春节,大家还联络起来,再照一张相,再好好地玩一玩,让我们的生活充实了再充实,把美好的回忆留给未来!”</p><p class="ql-block"> 而此时此刻,2025年10月31日子夜1时46分,就是那年我们所说的“未来”呀!三十九年前的那个春节里照的一张相片,定格了我们二十岁青春的容颜,也留下了我们生命里无尽的怀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