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作为一名退休老教师,今年的重阳节于我而言格外不同——我以居民代表的身份,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庆重阳敬老活动。近百位老同志围坐在一起,忆往昔,看今朝。场面是那么的和谐温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开场的文艺演出。老年志愿者文艺爱好者率先登场,穿红旗袍的阿姨手拿折扇走秀,扇面一开一合间,走出了“喜洋洋”的精神风貌。京剧票友也不含糊,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刚起腔,台下就响起了默契的跟唱,老生的苍劲、旦角的婉转,混着秋风里的桂花香,成了最动听的重阳序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最令我感动的是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出场。一群四五岁的孩子,把自己亲手画的图片献给我们。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捧着一朵纸折的康乃馨,径直走到前排王老奶奶面前,仰着小脸说:“奶奶,重阳节快乐!”老人的眼眶一下子红了,颤抖着接过花,轻轻摸了摸孩子的头。那一刻,台下的掌声里带着细碎的哽咽——我们这代人,总把爱藏在心里,却在孩子纯粹的举动里,感觉到了“被祝福”的幸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演出刚落幕,空气中飘来了饺子的香气。志愿者们早就在室另一侧支起了大锅,不锈钢的盆里装满了调好的白菜猪肉馅,擀好的饺子皮码得整整齐齐。志愿者们有的挽起袖子包饺子,有的坐在旁边唠家常。张大爷是北方人,包的饺子个个带褶,像小元宝;李阿姨手巧,捏出的饺子花边精致,引得大家纷纷讨教。我跟着捏了几个,可惜形状不太好看,可看着它们在锅里翻滚成白胖的模样,心里满是欢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快,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聊。“这饺子馅调得真鲜,比家里包的还香!”“可不是嘛,人多吃饭就是香,小时候过年才有的热闹劲儿,今天又找着了!”我咬了一口饺子,汤汁在嘴里散开,暖流从舌尖一直暖到心口。原来幸福从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这样一碗热饺子,一群老伙计,一句贴心的家常话,就足够让人记好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活动尾声,社区工作人员给每位老人递上了纪念品——小区自己制作的福阳面食一提。回家的路上,心里暖暖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人说,退休后的日子像平静的湖水,可这场重阳活动,却在湖里投下了一颗温暖的石子,漾开了满湖的“小确幸”。这些小确幸,是文艺演出里的一句唱词,是热饺子里的一口鲜香,是纪念品上的一句祝福,更是社区里你我之间的一份牵挂。它让我们知道,老去的路上,从不孤单;平凡的日子里,满是温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