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记忆】系列之(二)

武夷山市云飞红色收藏博物馆(坑口)

<p class="ql-block">共和国记忆——【水吉县】</p><p class="ql-block">以物证史,欢迎走进地方史,了解地方史。在我的收藏里面,首次见到新中国成立后反映水吉县的东西,此章是水吉县第五区供销合作社颁发的纪念章,尺寸3.2,珐琅彩,福州,福星厂制作,五角星内漆面大部分丢失,目前水吉县时期的遗留物十分罕见 ,它是水吉设县时的一个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水吉县是福建省历史上的县级行政区划,1940年由建瓯县析置设立,1956年撤销建制后辖区划归建阳、建瓯、浦城三县。该县存续16年间先后隶属建阳专区、南平专区等行政单位,县治位于今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辖区范围内保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宋代建窑遗址,以及普照塔、联升塔、大觉禅寺等明代古迹。南宋时期朱熹曾在水吉县境内创办‘西澜书院’开展讲学活动,成为当地重要文化遗存。</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 1938年10月,福建省政府将建瓯县北区的星会乡、安乐乡6个里划出,设立水吉特种区并直接管辖。1940年10月经国民政府批准,升格为水吉县建制,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驻浦城县)。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归建阳专区管辖。</p><p class="ql-block">1956年3月建阳专区撤销并入南平专区,同年9月水吉县撤销后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划入建阳县。原辖区分割方案为:47个乡并入建阳县,11个乡划入建瓯县,2个乡归属浦城县。此次调整后,水吉镇作为原县治所在地归建阳县管辖。</p><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 1940年建县初期设置复兴镇、水湖乡等3镇11乡,至1948年行政区划调整为1镇(复兴镇)及水湖乡、大庙乡等下辖11个乡镇。1950年代行政区划调整后,县域面积约1800平方公里,包含今建阳区水吉镇、漳墩镇及回龙乡大部分区域。</p><p class="ql-block">县域地理特征以丘陵地貌为主,南浦溪贯穿全境形成河谷盆地。作为闽北地区水陆交通节点,县内设有多个码头和古道驿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