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背景音乐:《禅韵》</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摄影/编辑:三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美篇号:598947</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千佛山(Qianfo Mountain)又称“靡笄山”“靡山”“历山”“舜山”“舜耕山”,济南三大名胜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千佛山景区占地面积164.88公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千佛山属于泰山余脉,最高点海拔285米,主要分为北向、西南向和东南向三个坡面。千佛山最早记载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称为历山。后因隋朝建千佛寺得名千佛山。元代千佛山庙会兴起。明成化四年(1468年),千佛山寺庙重修。清朝时期颁布“禁采千佛山山石告示”,并对千佛山进行了两次修建整改。1934年,为纪念国民革命烈士在千佛山修建辛亥革命烈士陵园。1959年,济南市人民政府决定正式辟建千佛山公园。1981年,济南市对千佛山进行规划,此后建成千佛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兴国禅寺、千佛崖、历山院等。千佛山景区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地域价值显著,为中国少有的位于城市中的自然山体景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55, 138, 0);">千佛山作为济南市民休闲、健身的绝佳胜地,被誉为济南市的“城市阳台”“天然氧吧”“生态乐园”。1995年,千佛山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5年又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21年10月,入选《济南市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清晨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千佛山的牌坊上,石柱与飞檐被镀上一层金边,仿佛整座牌坊正从晨雾中苏醒。我站在不远处,看着耳边是人群的低语与快门声此起彼伏。重阳节的庙会,就从这座庄严的入口缓缓拉开帷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往里走,街道一下子热闹起来。头顶上蓝白相间的云形装饰随风轻晃,像是把天空搬到了人间。红灯笼一串串挂在树梢,映得人脸都暖了几分。摊贩的吆喝声、孩子的笑声、锅铲碰撞的声响混在一起,像一首没有乐谱却格外动听的市井交响曲。我挤在人群中,忽然觉得,这才是节日该有的样子——不靠喧嚣的仪式,而是由无数平凡人的脚步和笑声堆叠而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香味是从拐角处飘来的。一个写着“杨氏麻糖”的摊子前围满了人,老人小孩都举着小块琥珀色的糖片,咬一口,脆响甘甜。我也买了一小包,糖在舌尖慢慢化开,甜而不腻,反倒勾出几分久违的乡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再往深处,红灯笼连成一片,像一条流动的河。两旁的旗帜上写着“粉肚”“打酱油”“咸菜疙瘩”,粗犷直白,却让人会心一笑。这些名字像是从老街巷里走出来的,带着烟火气,也带着生活的实诚。有人举着相机拍灯笼,有人牵着孩子边走边讲,还有老人坐在路边长椅上,静静看着这一切,眼神里满是满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走着走着,来到了“藏式文玩”摊位,“手工香包”各类更有民族味的小店。面前摆着铜铃、转经筒和彩绘面具。他不吆喝,却总有人停下脚步,拿起一件细细端详。我问他这铃铛有什么讲究,他只笑笑:“心静了,听见的声音就不一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前方传来锣鼓声。一个红色顶棚的舞台前围满了人,两位演员正演着传统戏曲,水袖翻飞,唱腔婉转。台下大多是老人,有人跟着哼唱,有人举着手机录像,还有人闭着眼睛,像是在回忆什么。我站在后排,听不懂词,却被那腔调里的深情打动。这戏,唱的不只是故事,更是几代人共同的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再往山上走,林间渐渐安静。一尊石雕佛像静坐于树荫下,面容安详,一只小鹿依偎身旁,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几位游客坐在佛前的石桌旁歇脚,桌上摆着饮料和点心,谈笑声轻得不忍惊扰这份宁静。我在一旁,看阳光透过树叶在佛像肩头跳跃,忽然明白,人们来赶庙会,不只是为了热闹,也是为了在这喧嚣世间,寻一处心安的角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继续向上,又见一尊佛像,坐姿沉静,似在冥想。石碑上刻着几行小字,讲述它的来历。我读完,抬头看那佛眼微垂,仿佛也在看我。阳光落在石像的指尖,像是时间在此停驻。这一刻,重阳的意义悄然浮现——它不只是一个节日,更是一次提醒:在年岁更迭中,别忘了停下来看看山,看看树,看看自己走过的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岩石上,“千佛山”三个红字赫然入目,像一声响亮的宣告。游客们纷纷在此合影,笑声在山风中飘散。我站在一旁,望着山下蜿蜒的灯笼长河,忽然觉得,这一年的重阳,不过是无数个“今朝”中的一个。但正因为年年都有今朝,人才能在岁月里,一次次找回属于自己的热闹与安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下山途中,经过一座寺庙入口,横幅上写着:千佛山不游“四窟万像”不成一游。几位游客正对着佛像拍照,背影融入苍翠山林。我放慢脚步,没有进去,只是远远看了一眼。有些地方,适合走近;有些,则适合远望。就像这个节日,有人为热闹而来,有人为静思而至,而千佛山,容得下所有心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回望那座“佛光普照”的牌坊,阳光依旧从背后洒下,光晕如初。我走出庙会,手里还攥着那包没吃完的麻糖。风里还飘着糖香、香火味和树叶的清气。九九重阳,岁岁今朝——原来最动人的,不是节日本身,而是我们年复一年,依然愿意奔赴这份人间烟火的真心。</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