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香作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109328805</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美图:网络谢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文/栀子花香</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北京市朝阳区某老旧小区里,总能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提着菜篮穿梭在楼栋间。她叫张秀兰,68岁,退休前是小学语文教师,如今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社区活雷锋”。从2015年退休至今,她用十年时间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社区的爱心网,让这个原本冷漠的老旧小区变成了充满温情的大家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5年,张秀兰从教了40年的小学退休,本打算含饴弄孙,却因儿子出国、老伴离世,成了独居老人。起初,她每天只是买菜做饭,直到某天发现邻居王奶奶因摔伤卧床三天无人照料。</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天我给她送饭,发现她浑身发抖,连水都喝不了。”张秀兰回忆道。她立刻联系社区医院,又自掏腰包请了护工。这件事让她意识到:“社区里像王奶奶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需要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于是,她开始主动走访独居老人,建立“邻里互助档案”。谁家需要代购药品,谁家水管坏了,谁家孩子放学没人接……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信息。渐渐地,她成了社区的“百事通”,居民们有事都找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7年,张秀兰发现社区里很多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她便腾出自家的客厅,办起了“四点半课堂”。每天下午四点,她准时开门,辅导孩子们写作业,教他们剪纸、画画。如今,这个课堂已坚持了7年,累计服务超过2000人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奶奶不仅教我们知识,还教我们做人。”12岁的李明说。他父母离异,性格内向,在张秀兰的鼓励下,他加入了社区合唱团,还获得了区级比赛一等奖。除了照顾孩子,张秀兰还关注社区环境。2019年,她发动居民成立“环保志愿队”,每周六清理楼道垃圾、修剪绿化带。在她的带动下,社区环境焕然一新,还被评为“北京市绿色社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让我感动的是疫情期间。”社区主任李华说,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时,张秀兰自费购买口罩、消毒液,挨家挨户发放。她还组织居民为医护人员捐款,累计筹集善款3.2万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秀兰的善举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2021年,她成立了“秀兰志愿服务队”,成员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32人。他们定期为孤寡老人理发、陪聊天,还开设了“手机课堂”,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奶奶教会我,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志愿者小王说。他原本是社区里的“问题青年”,在张秀兰的引导下,他加入了志愿服务队,还考取了社工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但张秀兰的付出远不止于此。她自费资助了3名贫困学生,其中一名已考上大学。她建立的“社区爱心基金”,累计帮助了20户困难家庭。2023年,她荣获“北京市道德模范”称号,却将奖金全部用于购买社区活动器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张秀兰的影响下,她的孙子张阳也加入了志愿服务队。今年15岁的他,每周六都会跟着奶奶去探望独居老人。“奶奶说,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我想把这份快乐传递下去。”张阳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更令人欣慰的是,社区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志愿服务。90后小刘说:“张奶奶让我明白,公益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如今,张秀兰的“秀兰志愿服务队”已成为社区的一张名片。他们定期举办“邻里节”“文化夜”,让原本冷漠的社区变得充满温情。2024年,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张秀兰作为代表上台领奖。</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张秀兰的故事,是新时代基层公益者的缩影。她用十年坚守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深刻内涵,展现了“平凡中见伟大,细微处见真情”的崇高境界。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今天,她的实践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的楷模不在聚光灯下,而在楼栋间的脚步声里;不在奖项荣誉中,而在居民们的笑容里。她教会我们,伟大源于平凡,崇高始于坚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2025年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社区广场上,张秀兰又提着菜篮出发了。她的身影,与朝阳一样温暖,成为新时代公益者最真实的写照。这,就是新时代楷模最动人的模样——用爱心温暖社区,以行动传递希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