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有一条街道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和辉煌息息相关,同步前行,它不仅默默无闻地见证了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还亲眼目睹了俄罗斯大文豪普希金从青少年求学、文学创作生涯的起点到巅峰时期以及最终悲剧的落幕全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条街道就是名声遐迩的涅瓦大街,它始建于1710年,已走过三百多年的风雨岁月,全长4.5公里,最初是沙皇俄国海军总部通往内陆的军事要道,1776年后逐渐演变为繁华的商业街。如今,它是圣彼得堡最热闹、人流最大、历史建筑和文化地标最密集的街道,仿佛整座城市的脉搏,就在这条大街上跳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希金曾多年居住在涅瓦大街附近,他的《青铜骑士》《叶甫盖尼·奥涅金》中无数次深情描绘这条街的风景与气息。他曾写道:“我爱你这严整肃穆的容颜,爱涅瓦河这浩浩荡荡的激流,爱它两岸的花岗石岩。”字里行间,是对这座城市的深爱与眷恋。走在这条街上,仿佛能听见他笔下的诗句在风中低语,穿过时光,轻轻落在耳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十多年前的一个夏日,我初次踏上涅瓦大街。那天阳光明媚,空气清透,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湿润,脚下传来清脆的“叮咚”声,像是城市的呼吸和跳动。街道两旁是三到四层的巴洛克式老建筑,杏黄、浅绿的墙面静静伫立,海风带着波罗的海的咸味拂过脸颊,凉爽中透着温柔,竟让我想起家乡青岛的夏天,心也跟着暖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四张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初秋时节,我再次来到这里。因俄乌冲突时局动荡,游客稀少,秋雨绵绵,风也冷了。树叶在风中簌簌飘落,街道湿漉漉的,行人匆匆,神情低沉。没有了昔日的喧嚣,整条街像被蒙上了一层薄纱,静得能听见雨滴落在肩头的声音。那一刻,心头涌起几分凄凉,几分怆然,几分失落,仿佛此时此刻历史的回音在空荡的街角轻轻回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涅瓦大街西起海军总部,东至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沿途串联起滴血大教堂、喀山大教堂、阿尼奇科夫桥、文学咖啡馆等无数历史地标。它不只是一条街,更像一座露天的俄罗斯近代史博物馆,每一步都踏在时间的褶皱里,每一眼都望见时代的倒影,每一刻都踩在时空的留存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彼得堡从1712年到1918年,一直是沙皇俄国的首都。彼得大帝在北方战争胜利后,从瑞典手中夺得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建立了圣彼得堡,并在此组建了波罗的海舰队。海军总部便设于此,至今仍矗立在涅瓦大街的西端,金色的尖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一个帝国的崛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位于涅瓦大街东端,由彼得大帝于1710年下令建造,1723年迁入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的遗骸。这座修道院不仅是宗教圣地,更是俄罗斯精神的象征。黄墙白顶的教堂在秋日的蓝天下格外庄严,树叶染上金黄,仿佛为历史披上了季节的礼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修道院内安葬着无数俄罗斯伟人:统帅苏沃洛夫、科学家罗蒙诺索夫、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他们长眠于此,如同这座城市不灭的灵魂。主建筑圣心大教堂建于1790年,如今地铁直达,交通便利,仿佛生者与逝者的对话,从未中断,余音绕梁,让人生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滴血大教堂,又称基督复活大教堂,就坐落在涅瓦大街不远处的运河旁。它为纪念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此遇刺而建,历时24年,于1907年落成。教堂外观仿照莫斯科的圣瓦西里大教堂,色彩斑斓的“洋葱头”圆顶在阳光下金光闪烁,宛如一枚镶嵌在城市心脏的宝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日,亚历山大二世乘马车途经运河堤,准备签署君主立宪改革法令。第一枚炸弹炸伤随从,他执意下车查看,第二枚炸弹却在他脚下爆炸,双腿尽断,数小时后在冬宫离世。这场刺杀,终结了一场可能的变革,也改变了俄罗斯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亲,在遇刺原址建起这座滴血大教堂。每一块砖石,仿佛都浸染着那个时代的血与梦。如今,教堂静静矗立在河畔,倒影在水中微微晃动,像一段不愿醒来的旧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堂的五光十色令人目眩:三座彩顶娇艳夺目,两座金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不只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纪念碑,也是圣彼得堡最璀璨的文化明珠之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在圣彼得堡观光游览的五天时间,天公不作美,几乎都在阴雨中度过。街道冷清,行人稀少,当地人神色凝重,少有笑容,唯有街角传来一阵手风琴声,悠扬而低回,像在安慰这座疲惫的城市。那旋律飘在雨中,竟让我心头一暖,仿佛听见了旧日苏联时期的红色歌曲在空旷的涅瓦大街上空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中学时期曾经一度痴迷于俄罗斯文学,读过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知名作家诗集,看过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并两次拜读苏联时期风靡一时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励志。那时对苏联的“土豆烧牛肉”式共产主义充满幻想,也正因这份情怀,我才五次踏上俄罗斯这片土地。涅瓦大街,是我心中文学与历史交织的圣地,也是我青少年时的憧憬之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涅瓦大街通过多条人工运河,这些运河最终汇入大、小涅瓦河,流向波罗的海的芬兰湾。河面上船只不时往来,划出一道道涟漪。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果戈里为何说:“这条大街通向整个世界。”它不只是繁华的街道,更是整座城市绵长而优雅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喀山大教堂位于涅瓦大街中段,建于1801年,为纪念库图佐夫击败拿破仑军队入侵而建。半圆形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气势恢宏,雄伟壮观。教堂前的花园里,库图佐夫与巴克莱的雕像静静伫立,仿佛仍在守护这座城市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的涅瓦大街,聚集着众多的18至19世纪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多数已改造成商场、酒店、餐厅、咖啡馆等商业场所。白天人声鼎沸,夜晚灯火通明,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喧嚣中仍透着一份沉静的优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尼奇科夫桥横跨丰坦卡运河,桥头四组“驯马师”雕塑栩栩如生,展现青年与野马搏斗的瞬间。普希金、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著名作家都曾在作品中提及此桥,它早已成为涅瓦大街的象征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让我驻足观赏和印象深刻的是涅瓦大街18号的沃尔夫与贝兰热甜食店。1837年1月27日,普希金在这里喝完最后一杯咖啡,随后奔赴决斗场,两天后离世。如今,这里被称为“文学之家”,莱蒙托夫、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人墨客也曾在此聚会。我坐在窗边,点了一杯咖啡,仿佛能听见诗人们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莱蒙托夫曾在此写下《诗人之死》,痛斥宫廷对普希金之死的冷漠。那首诗像一把利剑,刺穿了沙皇时代的虚伪。如今,咖啡馆门口绿植盎然,招牌复古,菜单挂在墙上,时光仿佛在这里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希金(1799-1837.2.10),俄罗斯诗人、作家和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1799年他出生于莫斯科贵族地主家庭,12岁考入圣彼得堡皇村学校,18岁出版首本诗集,34岁完成响誉文坛的长诗“青铜骑士”,38岁与法国流亡贵族丹特士决斗身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希金短暂的一生为世界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其中有800多首抒情诗、10多首叙事诗等。在这些作品里,凝聚着大师的文学造诣功底,语言优美,感情热烈,韵律和谐,主题鲜明。字里行间渗透着“透明”的哀伤,但自始至终不失美感和灵动。在政治上,他直面人生和现实,敢于抨击沙皇专制制度和暴政统治,讴歌自由、民主和法制,代表着正义和人民至上的力量,深受俄罗斯人的爱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文学之家”的墙壁着,悬挂着用俄、英文书写的莱蒙托夫“诗人之死”的诗句,细细品味,让我动容。“诗人殒没了,低垂下高傲的头颅,胸中带着铅弹和复仇的渴望。诗人的心再不能够容忍,那些琐细非礼的侮辱了。”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唤醒沉睡,追求真知,避恶扬善,坚守良知,厉久铭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普希金不仅是俄罗斯人民爱戴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还影响了全世界,被一百多个国家出版发行。在中国出版了普希金全集等几十种不同版本的作品,影响了中国30后、40后甚至一部分50后,整整一代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一生最难忘的诗,是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每当我陷入低谷,这句诗就像一束光,照亮前路。那天在河边,夕阳洒在水面,我默念着诗句,心渐渐平静。快乐的日子,终将到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莱蒙托夫(1814-1841.7.27)是19世纪俄罗斯又一位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他以诗歌和小说为武器,无情地揭露和批判沙皇专制和农奴制。1837年为了悼念普希金不幸去逝,他在涅瓦大街的“文学之家”里完成并发表了长诗“诗人之死”,震动了俄罗斯文坛。他一生共创作约400首诗歌、30首长诗和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作品,他多才多艺,还擅长绘画并出版过个人画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莱蒙托夫27岁时意外死于一场与同学马丁诺夫的决斗,被称之为“普希金第二“。沙皇尼古拉一世听说莱蒙托夫死后,兴灾乐祸地说:“爱叫的狗就该死得像狗一样。”由此可见,莱蒙托夫的作品拟利刽,无情地鞭笞了沙皇的残暴统治,人民觉醒的呼声让沙皇做立不安,如骨刺喉,丧心病狂。这就是文学的力量,也是时代的潮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夏日的涅瓦大街,蝉鸣声声,暮色温柔;秋日的它,落叶纷飞,寂静深沉。我站在“文学之家”门前,眼睛望着涅瓦河,想起普希金的诗句:“涅瓦河的水流多么庄严,我爱你铁栏杆的花纹,你的幽静而悒郁的夜晚。”这条街,不只是石头与砖瓦的堆砌,更是诗歌与灵魂的栖居地,也是旅游让你心灵得到升华的力量源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涅瓦河再美,也只是自然的馈赠。而涅瓦大街的文化沉淀和历史厚重,尤其是俄罗斯19世纪以普希金为首的文学巨匠,给人类留下的则是思想的启迪、精神的提升、真理的追求,像阳光雨露一样滋润着你我他的心田,唤醒沉睡的心灵,驱恶扬恶,“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是的,参观涅瓦大街是一次心灵上的旅行,也是感受俄罗斯文学巨匠博大胸怀的一个窗口。有道是:千里迢迢岁月长,涅瓦大街阅沧桑。十里长街凝紫色,文学巨擘闪金光。弦声暗度咖啡暧,决斗场上哀声扬。欲问天下兴亡事,秋风秋雨卷斜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谢收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上四幅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