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呢称:扬子</b></p><p class="ql-block"><b> 美篇号:7701406</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南美行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南美洲在我们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位于西半球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从地理位置上距离我们是遥远的,从中国飞南美秘鲁需要30个小时。所以在旅程上我们从来没有把南美洲列入计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年六月、泰勒公园的年龄最大的林大哥林大姐,向一群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发起了"南美洲寻梦"的跨国旅行计划。这些年过花甲古稀的老人还有一颗年轻的心,要去南美探秘安第斯山脉下的秘鲁印加文化,去看马丘比丘世界新的七大神秘印加古城遗址。去亚马逊雨林听鸟鸣…用脚步把年轻时未圆的南美梦变成真实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月25日准备出发前,在小茜姐家门口留下一张集体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四个多月的筹备、找旅行社、定旅游线路、定七趟飞机的机票、保险、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工作,我们队伍中的河马老师与张医生夫妇二人,作出了无私奉献。没有他们的付出,我们很难完成这次南美之行,在此表示衷心感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要登机啦,在纽约JFK机场飞秘鲁首都利马。留下一张合影作为永久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飞机要起飞了,到秘鲁首都利马我们要飞行8个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飞机穿越安第斯山脉的云层,机翼下的景象从连绵雪峰渐变为太平洋沿岸的赭色荒漠,秘鲁的轮廓便在视野里逐渐清晰。飞机逐渐降落,可清晰的见到利马这座城市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片被赤道暖流与高原冷风共同拥吻的土地,藏着太多超越想象的秘密。我们将在这片南美的土地上,走过的每一步脚印,都像要叩开时光的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经过7个半小时飞行,飞机提前半小时降落在秘鲁首都利马的豪尔赫·查韦斯国际机场。开始了为期二周的南美之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秘鲁是一个被西班牙殖民统治了近300年的国家,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在此建立城市,取名为“国王之城”,后改为“利马”。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利马成为新秘鲁共和国的首都。到目前为止,秘鲁的官方语言仍然是西班牙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天导游就带领我们去参观老城区。利马城市分为新、老两个城区。老城区的历史可追溯至1535年,至今已有近500年光景,由当时的西班牙殖民者奠基建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区位于城市北部,街区狭窄,房屋低矮,大多为殖民统治时期所建造。老城区的中心是武器广场,广场四周有许多历史建筑,如利马大教堂、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总统府等:这些建筑大多具有巴洛克、哥特式或新古典主义风格,展现了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建筑艺术。</span><b style="font-size:20px;">1988年,利马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玻利瓦尔大酒店,是利马的历史建筑,它位于利马老城区圣马丁广场周边,紧邻圣马丁将军纪念碑,同时它也是Oechsle百货的所在地。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是利马殖民时期历史建筑的代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紧接着导游带我们去了在利马负有盛名的"武器广场"。为什么叫"武器广场"呢?当西班牙殖民者在拉美建城时,将城市中心广场作为军事集结、武器存放与军队检阅的场所,广场周边常配套兵营、军械库,因此得名“武器广场”,一直延用到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片中这所用紫色的布罩起来的房子,是因为火灾对大楼进行了毁灭性的破坏,政府无钱修理成了烂摊子。今年十月是'紫色耶稣日",所以用一块紫色的布裹住大楼,一块遮羞布增加了广场的美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器广场上,1535年由皮萨罗奠基的利马大教堂静静矗立,哥特式尖顶刺破蓝天,内部的木雕与金饰诉说着西班牙殖民者与本土文明的碰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图为广场上的利马大教堂。秘鲁人约80%左右的人信奉天主教、信奉圣母玛丽亚。天主教在秘鲁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可追溯到16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传教士将天主教引入,并与当地原住民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拉丁美洲天主教传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雕像的正式名称是何塞·德·圣马丁骑马雕像。何塞·德·圣马丁是南美独立战争的领袖。雕像于1921年秘鲁独立百年时落成,由西班牙雕塑家马里亚诺·本利乌尔创作。雕像主体是圣马丁骑在战马上的形象,基座还配有“秘鲁之母”等装饰元素,是利马的标志性历史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武器广场中的政府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建筑原址为印第安人的大型墓地,1535年总督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主持修建此大楼,最初作为总督府使用。1821年7月28日,何塞·德·圣马丁在此宣布秘鲁独立。现存建筑为1937年改建后的成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建筑是利马武器广场旁的耶稣会教堂,它是利马历史中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耶稣会教堂始建于16世纪末,曾多次因地震损毁并重建,是利马殖民时期宗教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利马历史中心(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广场北侧的总统府,这里不仅是秘鲁总统办公的地方也是国家权利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天中午总统府卫兵互换岗仪式,是秘鲁总统府的一道风景。人们驻足围观,这此卫兵的服饰、以及换岗中的正步走的姿态,人们好像穿越了时空,回到了百年前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栋楼是秘鲁最早的私人会所,由于历史上发生多次强烈地震,房屋受损,无人接盘,导致私人会所至今成了一座废弃的建筑。秘鲁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人均工资约300美元。而物价奇高。导游介绍说,因为物价问题,激起民众对政府的强烈抗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转进街角的小巷,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教堂就在这里。巴洛克式石雕在阳光下愈发精致,推开厚重的木门,秘鲁最古老的图书馆里,羊皮书泛着岁月的黄渍,又为这座建筑添了几分历史的厚重。因为不允许在室内照相,所以没有留下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不但有教堂、修道院,还有一个教堂博物馆。该建筑始建于1546年,1672年落成,作为秘鲁十二使徒方济各会省的主要所在地,管辖整个总督辖区,1968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展示和保存秘鲁殖民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和艺术收藏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主教人信奉人死后先下地狱,才能升天堂。于是地狱就建在教堂地下。修道院的地下墓穴藏有7万具尸骨,被称为世界上最恐怖的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地下墓穴成为教堂博物馆可以参观的一部分。我们怀着恐惧的心情,还是下"地狱"参观了地下墓穴。参观者猫着腰才能走进墓穴里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存放地下几百年的骷髅头,摆放在墙上,从他们两只空洞的眼眶里,感觉到他们已从教堂的地底下,经过教堂升到了天堂。他们的尸骨还存在,但是他们的灵魂己升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整个教堂地下都挖成了地下墓穴,几万具的尸体经过石灰、当地的精油处理过后,多年后只剩尸骨。就这样保存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虽然参观地下墓穴心情一点也不轻松,但是我们还是看完全程。因为这个地下墓穴不仅是殖民时期利马社会丧葬文化的真实见证,更是历史、宗教与艺术交织的独特空间。数万逝者的骸骨在寂静中排列成序,无声诉说着城市的过往。也让今天的人们了解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秘鲁人民的一种生活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武器广场延伸岀来的一条街,叫做"联合大道"。我们走在殖民时期修建的石板路上,这些石板在人们脚下轻柔的摩擦了数百年,它见证了利马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条石板缝里都藏着数百年的历史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联合大道是一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街道,曾经是利马最显赫的贵族街区,昔日城市精英在此聚集。如今,经过多次地震,看见街道两旁有些房屋经年失修,破旧不堪。让这条昔日繁华的大街,逊色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联合大道上,我们遇上了身着盛装、欢歌笑语人们举行大游行。导游告诉我们说:每年10月利马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整个10月也被称为“紫色耶稣月”。信众们会身着紫色服装,抬着“奇迹之主”的圣像在城市中巡游。紫色成为这一信仰盛典的标志性颜色。游行活动是利马重要的宗教传统,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宗教巡游活动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活动起源于16世纪,曾经一幅耶稣受难的墙壁画像,在多次地震中,墙壁都没有倒塌,使耶稣像仍然保持完好。被人们誉为"传奇耶稣",成了利马的保护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月我们来到秘鲁利马,正遇上"紫色耶稣月"又是在星期天,所以看见了他们这场宗教信仰的狂欢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秘鲁利马10月的“紫色耶稣日”是一场盛大的宗教欢庆盛宴。同时也是利马宗教传统和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联合大道的街上,还几个全世界的唯一。肯德基的商标图案变成唯一黑色,彩色微笑的肯德基老爷爷,穿着黑衣的微笑,让我想起了教堂里的传教士模样。导游说这是全世界唯一的黑色"肯德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麦当劳的标志在这里也是变成了黑色。全世界唯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星巴克的女神标志也成了黑色的标志。也只有利马的"联合大道"上才有的特殊标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经过地震后修复的房屋,重新点亮商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栋房屋地震中受损,由于无人接盘修理,政府也无钱支付,而且房屋上有个黑色的三角形陵形的标志,说明是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建筑,不得随意更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条街上这样的"烂尾楼"还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半天的时间,我们漫步于利马老城的石板路上,走过武器广场,触摸着自16世纪西班牙殖民时期留存至今的古老建筑,这些历经地震与岁月洗礼的石墙,无声诉说着利马从“诸王之城”到秘鲁首都的变迁。我们不仅看到了殖民时期的建筑美学,也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深厚的宗教传统与多元文化交融的痕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短短数小时,仿佛穿越了近五百年的历史,让我们对利马的过去与现在有了更真切的理解与敬意。晚上乘飞机飞Cusco 古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扬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 /10/29/于秘鲁cusco</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后记:我们的团队</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的团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林大哥林大姐两人是我们团队中最年长的二位老人家,大哥77岁、大姐74岁、他们俩己经周游了40多个国家,现在他们童心依然未眠,发起了"圆梦南美行"的旅行号召,今日终将成行。二位老人家身体健康,我们这几天一直行走在海拔3400一3800米高原上,老人家还能大步向前跟上队伍,实在令人佩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河马大哥和张医生,真是可称为旅游达人,退休后自驾、跟团游遍国内外。这次南美之行,因为携程旅行社和飞猪旅行社有些项目要我们自己负责办理,差不多形成了半自助游。这二位牛人克服了许多纷繁复杂的困难,终于与携程、飞猪二个旅行社对接成功,圆满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感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余同学和扬子也是旅游爱好者,国内外走了不少地方。这次河马大哥和张医生的参与,让我们省了很多心,这次的南美行我们成了追随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小方小弟是我们团最年轻的成员,芳龄63,为了这次旅行克服了很多的家庭困难,结果只能留下娟妹在家带孙儿。方小弟刚买的新手机苹果17,照相效果特别好,所以这次出行方小弟辛苦手机一马当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位活泼可爱的苏珊小妹,也是克服了重重家庭困难走进南美旅行团。这位小妹长得年轻漂亮身材又好,看上去简直就是一位美少女,要知道小妹今年芳龄65。这次旅行苏珊以她熟练的英语水平,担任了我们这次行程中,与英文导游和外界的翻译勾通交流工作。给我们带来不少方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这支八人的老年旅行团,在秘鲁已愉快地度过了六天时光。大家尊老爱幼,彼此关怀,相处得十分和睦。途中若有人身体不适,张医生总是第一时间细心问诊,遇到需要对外沟通的情况,苏珊小妹便主动担当翻译,几位摄影爱好者则用镜头捕捉精彩瞬间,为每个人留下了心仪的影像,而我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也乐于用文字记录下旅途中的点滴趣事与温暖回忆。这是一支充满温情与凝聚力的团队,每一个成员都让这段旅程更加珍贵而难忘。</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