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到新疆,不知祖国之大;不到喀什,不算到过新疆。9年前来过南北疆,但遗漏了喀什,今年终于有机会来补课了。这次从上海经兰州转机直接到喀什。</p><p class="ql-block">喀什是南疆的门户,它不仅是连接中亚、南亚的重要桥梁,更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喀什老城了。毕竟这座历经2000多年风霜洗礼的古城,历史悠久,唐代时被称为“伽师”,这个名字至今仍保留在喀什市最古老的居民区“恰萨”中。伽师、恰萨、喀什,其实只是同音异译。古城不仅是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更是古丝绸之路文化的重要载体,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历史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下了飞机,我们来到喀什老城附近的餐厅吃了晚餐,随后去逛老城(西城)。古城分为东城与西城,两区之间以一条道路相隔,地下通道穿梭其间,连接着古今与东西。</p> <p class="ql-block">首先看到艾提尕尔清真寺,它始建于1442年,是新疆最大清真寺。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古疏勒国的国都,也是喀喇汗王朝的王宫遗址。公元十世纪,喀喇汗王朝在此建宫筑城。历代朝廷都曾派重兵驻扎镇守,皇室贵族的后代们在这里繁衍生息。随着人口的增多,他们在王宫的遗址上建成了如迷宫般分布的老街古巷。<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日五次礼拜的唤礼声和重大节日的聚集场景展现了伊斯兰文化的庄严。</span></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旁就是千年古街——吾斯塘博依街。驴友们都说:北疆看风景,南疆看人文,这话不错。走进喀什老城,浓浓的西域民族风情看得人眼花缭乱。这里有百年老茶馆、彩虹巷&布袋巷、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努尔贝希美食街、千门万窗街……这里就是一个充满异域风情与市井文化的活态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漫步街巷,最夺目的莫过于那“千门万窗”的奇观。 门窗以木雕与彩绘为魂,几何纹饰如星辰密布,花卉藤蔓似春藤缠绕,每一笔都凝结着维吾尔族匠人的智慧与审美。</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千门万窗街,每扇雕花木门后都藏着故事。门楣上的纹样是这座城的密码:石榴代表多子,巴旦木象征坚强,葡萄藤寓意繁荣。我忽然明白,老城不是标本,而是依然跳动的鲜活心脏——孩子们在巷口追逐,女人们在窗前绣花,工匠们敲打铜器的叮当声从未停歇。</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铺子。店铺不大,估计只有几个平方,却排着长长的队伍,为什么叫“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店里人员介绍:他们家世代生活在喀什古城,以打馕为生,有上百年历史,他是第七代传人。目前店里有7个人,每天从早上9点营业至凌晨一点,一天卖约2000个馕,有玫瑰花馕、葡萄干馕、辣子馕、巴旦木馕、牛奶馕等口味,各有特色。我们买了一个巴旦木口味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两个人分了吃,</span>刚烤出来外脆里松,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在老城东城新开的“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的门店。</p> <p class="ql-block">来到百年老茶馆的楼下,这里是电影《追风筝的人》里的取景点。百年老茶馆里,二楼的木榻被岁月磨得温润<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许当年</span>爷爷的爷爷就在这里喝茶,茶香没变,街巷没变,变的只是喝茶人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彩虹巷:墙面装饰着孔雀羽纹等维族传统图案,巷内布幔垂挂的民居充满艺术气息。 </p> <p class="ql-block">这里简直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古城的墙壁直接染成马卡龙色,灯光照射下光影很特别,随手一拍就有新疆调色板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彩虹巷对面就是布袋巷。朝里一望,瞬间被它的民族风情俘获,简直是手工艺爱好者的天堂。巷子里主打布袋店铺,颜色鲜艳、图案精美,实用又有艺术感。</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上午去喀什古城东门看开城仪式,太有意思了,站在东门马路边能看到歌舞和历史一起“活〞过来,感觉穿越了……</p> <p class="ql-block">门外站满了等待开门仪式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半开始,伴随着悠扬号角声,古城东门缓缓开启。维吾尔族姑娘率先走出城门,随后男子击鼓助兴,主持人介绍古城历史。游客在欢快氛围中参与互动,正式开启游览。</p> <p class="ql-block">东城区街道布局如迷宫般错综复杂。红色夯土墙、镧尾脊和阿拉伯纹饰随处可见。我个人觉得东城区更像本地人的商业街,而西城区则更像外地游客的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进入东城区,首先看的是花盆巴扎,它是整个老城最出片的地方。每一件陶器都是当地人手工制成的,每一件器皿都饱含着满满的文化底蕴,很适合带回作手信赠予家人、朋友,就是携带太不方便了。</p> <p class="ql-block">东城的空中花园是古城内的标志性景观之一,民居层层叠叠分布在高崖上,保留了汉代至今的居住传统,花园内设有太阳图腾穹顶,法式浪漫风情与维族传统装饰元素融合,金碧辉煌,适合拍摄异域风情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里汇聚了众多网红民宿,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鲜艳的色彩,让人仿佛置身于摩洛哥的街头巷尾,体验着别样的异国风情。</p> <p class="ql-block">东城铁匠巴扎,正式名称为“坎土曼巴扎铁业公社”,是喀什古城内最具代表性的铁器手工艺聚集地。</p> <p class="ql-block">铁匠巴扎的历史可追溯至喀喇汗王朝时期,最初为军队兵器修理作坊,后演变为传统铁器制作中心。代表性传承家族如麦麦提艾力·吾布力卡斯木家族,历经五代传承,从清末至今炉火不熄,完整保留了打铁工艺的历史肌理。</p> <p class="ql-block">场馆内通过艺术纪念墙、摆台陈列打铁工具(如砂轮、剪刀、钳子)和铁器,记录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变迁,让游客可直观了解铁艺承载的岁月记忆。</p> <p class="ql-block">新疆特有坎土曼(维吾尔族万能锄头)的多样化展示,体现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现场呈现锻造、打铁、淬火、磨光等古老制铁工艺,铁匠们神情专注,铁锤此起彼伏,打铁声与飞溅的火花构成一幅生动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回望这条被铁器声浸润的巷道,忽然感悟:所谓匠心,不过是把时光熬成铁水,再一锤一锤敲打出生活的形状。</p> <p class="ql-block">很喜欢古城网红打卡地“角落咖啡馆”,环境布置优雅有情调,有一些日常家居放在店角落里,有绿植与鸟,用一些陶瓷做摆式,屋内灯很温柔,座椅具有新疆特色,在这里打卡拍照很出片的。</p> <p class="ql-block">药茶巴扎里,药材的香气扑鼻而来,一杯杯免费的药茶,让人在品味中感受健康与自然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老城一家叫艾力江餐厅吃了缸子肉。缸子肉是一道新疆小吃。可以理解为清炖羊肉的缩小版。每个缸子中只放一块肉,再放一些枸杞,把缸子盖往上一盖,让它慢慢去炖。</p> <p class="ql-block">这家烤羊肉店是喀什老城比较有名的一家缸子肉店,肉很嫩软,汤很鲜美,再配上馕,撕开在汤里泡软一块吃,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逛到汗巴扎,巷间小店鳞次栉比,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汗巴扎里的美食更是让人欲罢不能,诱人的石榴汁馋人,可惜缸子羊肉刚吃好,实在吃不下了。</p> <p class="ql-block">而且啊,在汗巴扎,你能感受到最纯正的当地生活气息。维吾尔族大叔大妈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和你交流,特别亲切。看着他们熟练地做生意,和邻里唠家常,就像打开了一扇了解当地文化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买买提的老房子,是一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优秀民居,,极具维吾尔族地城特色,堪称维吾尔建筑精粹。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注重庭院空间,有厨房.卧室、粮仓、衣帽间、布匹间、地毯间等20余间,室内陈设虽旧犹新,功能聪慧,民间的匠心设计让人叹为观止,是聆听喀什历史和拍照打卡的好场景。</p> <p class="ql-block">东城的咖啡主题邮局很有特色,提供咖啡与邮政服务结合的休闲空间,售卖喀什主题明信片、冰箱贴、手工刺绣包等文创产品。</p> <p class="ql-block">喀什老城留给我们的印象是那种在现代化浪潮中依然从容不迫的生命力,是根植于日常却直抵永恒的人间诗意。它让我们相信,有些美好,真的可以穿越千年时光,在每个平凡的日出日落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喀什古城,我们在里面逛了不足一天,非常的匆忙,如果有时间,真想在里面呆上几天,最好住在里面,好好的拍,慢慢的品,细细的领略这里的西域风情。如果你到新疆来旅游,一定不要错过喀什,而到了喀什,一定要留一天时间给喀什老城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