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梦觉和她的青年战友

讲真的

<p class="ql-block">区梦觉(1906-1992)</p> <p class="ql-block">“岭南女杰”区梦觉大姐,我虽早有耳闻,却知之不深。直到近日探访佛山南海西樵镇的松塘古村,才真正走近这位革命先驱的起点。未曾料想,这青砖黛瓦、池塘映月的岭南古村,竟是她生命的起点。踏入她的故居与生平事迹展陈馆,一件件旧物、一幅幅影像,仿佛将时光倒流百年,带我走进区梦觉与她的青年战友们并肩奋斗、热血报国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故居</p> <p class="ql-block">故居正厅</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1906年﹣1992年),女,原名区润燕,又名周爱霞、苏云,1906年5月3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上金瓯松塘村一个归侨富商家庭。她一生坚守信仰,历任广东省贫协主席、政协主席等要职,是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并在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广东革命事业的重要推动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松塘古村</p> <p class="ql-block">松塘村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崇文尚学之风绵延不绝。自明清以来,科甲连第,共出举人数十,进士六人,其中四人入选翰林,素有“翰林村”之美誉,声名远播岭南。这片文脉昌盛的土地,不仅孕育了书香世家,更在近代走出了一位投身革命洪流的女性先锋——区梦觉。</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生平事迹展陈馆</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生平事迹展陈室</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生平事迹展陈馆坐落于松塘村美丽的月池之畔,建于2019年,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共两层,面阔5.7米,进深11.66米,占地约66.5平方米。展馆首层融合多媒体技术,系统呈现区梦觉的革命生涯,生动展现她从岭南闺秀成长为坚定革命者的光辉历程,彰显其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不屈的斗争精神。</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前排右二)中学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1921年,区梦觉考入广州坤维女子中学,与日后成为电影“刑场上的婚礼”女主角原形、同为佛山人的陈铁军烈士同窗共读。1924年毕业之际,她们已投身学生爱国运动,积极参与时事研究会,并走上街头参加“六二三”沙基惨案的抗议游行。青春年华中,她们以热血回应时代的召唤,开启了共同的革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中共广州市委旧址</p> <p class="ql-block">1926年1月,在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杨善集的介绍下,区梦觉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她受党组织派遣,先后在广东省救济会、妇女解放协会等机构任职,历任共青团广州市委委员、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第三、第四届主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委委员兼团省委妇委书记。她执笔写下《妇女解放必经的途径》,发表于《广东青年》,振聋发聩,引发广泛共鸣。在中共广东区委妇委书记蔡畅和妇女部部长邓颖超领导下,她深入基层,推动建立各县妇女解放协会,使广东妇女运动成为全国典范。</p> <p class="ql-block">杨善集烈士(1900-1927)</p> <p class="ql-block">杨善集(1900-1927),海南琼东人(今琼海),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家,大革命时期广东共青团工作和青年运动的先驱,海南地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的创建人之一。</p><p class="ql-block">1924年5月,杨善集被党选送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于同年10月抵达莫斯科,同年11月31日,他同叶挺等被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吸收入党,介绍人是陈乔年、刘伯坚。</p><p class="ql-block">1925年8月上旬,杨善集同聂荣臻、王一飞、叶挺、熊雄等20多人,结束了在苏联的留学生活,奉命回国。</p><p class="ql-block">1925年8月下旬回国后,杨善集到中共广东区委做青年工作,9月任宣传部长,10月任团广州地委书记。12月中旬,杨善集被调任共青团广东区委书记,肩负起领导广东青年运动的重任。</p><p class="ql-block">1926年6月,杨善集以中共广东区委特派员的身份返琼指导工作。1927年6月任中共琼崖特委书记兼琼崖军事委员会主席。1927年9月23日,在领导全琼举行武装总暴动的椰子寨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点燃了无数青年的革命理想。</p> <p class="ql-block">陈郁(1901-1974)</p> <p class="ql-block">1927年4月,区梦觉赴汉口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受党组织派遣,于1927年7月抵达香港,参加广东省委筹划的广州起义准备工作。10月,区梦觉与陈郁假扮夫妻潜回广州,任广州市委秘书兼负责交通,联系黄平、恽代英、周文雍等领导,传递文件,掩护机关,应付突发事件。这段生死与共的经历,见证了革命青年在白色恐怖下无畏前行的坚定信念。</p><p class="ql-block">陈郁(1901-1974),广东省宝安县(今深圳市)南头陈屋村(今南山村)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三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省长、燃料工业部部长、煤炭工业部部长等职务。</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p> <p class="ql-block">1927年8月,区梦觉任中共广州市委秘书处负责人。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叶挺、叶剑英等领导发动广州起义,成立苏维埃政府。区梦觉与陈铁军一同奔赴前线,为起义战士分发武器、救护伤员、张贴标语。她们穿梭于枪林弹雨之间,与工人赤卫队并肩作战,用青春和勇气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烈的一章。</p> <p class="ql-block">陈铁军烈士(1904-1928)</p> <p class="ql-block">陈铁军(1904-1928),生于佛山镇(今禅城)富商家庭,曾在广州坤维女子中学与区梦觉同窗。受共产党员谭天度启蒙,她毅然投身革命,考入广东大学后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将原名“燮君”改为“铁军”,誓言铁心跟党走。1926年4月,由区梦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中共中大文学院支部委员、广东妇协秘书长。她与区梦觉在轰轰烈烈、血与火的革命洪流中结下深厚情谊,是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p> <p class="ql-block">陈铁军、周六雍铁窗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1928年1月,广州越义失败后已撤回香港的周文雍(时任广州市委组织部长)被省委派回广州重建党组织,陈铁军主动请缨,以“夫妻”名义掩护其工作。2月2日,因叛徒出卖,二人被捕,在狱中备受酷刑,坚贞不屈。2月6日,他们在狱中铁窗前合影,下午被押往广州东郊红花岗刑场。一路上,两人沿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临刑前,他们决定将深埋在心底的爱情公布于众,庄严宣布结婚,以刑场为礼堂,以敌人的枪声为礼炮。刑场上,两人并肩屹立,高呼:“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这一幕,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悲壮的爱情誓言,感动无数后来人。就义时陈铁军24岁,周文雍23岁。 ‌</p> <p class="ql-block">周文雍烈士(1905-1928)</p> <p class="ql-block">周文雍(1905-1928),广东开平百合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广东区委工委委员、广州工人纠察队总队长、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部长兼市委工委书记等职。广州起义主要领导人之一。“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志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是周文雍在监狱墙壁上写下的《绝笔诗》,字字如铁,声声泣血。与同一时期中共著名烈士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就义诗遥相呼应,百年之后读来,仍令人热血沸腾,肃然起敬。他们的牺牲,是青年革命者用生命诠释信仰的永恒丰碑。2009年,周文雍和陈铁军夫妇一同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p> <p class="ql-block">恽代英烈士(1895-1931)</p> <p class="ql-block">广州起义失败后,区梦觉与恽代英假扮夫妻于1927年12月20日转移到香港,任省委秘书科科长,与周文雍、陈铁军处理起义善后事宜,并安排转移到香港的广州起义人员到香港、九龙或广东各地工作。</p><p class="ql-block">恽代英(1895-1931),原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恽代英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是武汉地区五四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年创办利群书社,后又创办共存社,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任上海大学教授,同年8月被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委会候补委员、宣传部主任,创办和主编《中国青年》。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被杀害于江苏南京,年仅36岁。他与区梦觉在危难中并肩作战,展现了革命战友间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谊。2009年9月14日,恽代英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p> <p class="ql-block">邓中夏烈士(1894-1933)</p> <p class="ql-block">1928年,区梦觉协助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邓中夏、恽代英等起草总结广州起义的文件,送中共中央。4月,区梦觉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周恩来指导下,参与起草《广东政治任务及工作方针决议案》、《党的问题决议案》、《没收分配土地决议案》、《苏维埃问题决议案》、《军事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案》等文件。</p><p class="ql-block">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是中国共产党创立者之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卓越的工人运动领袖 。 </p><p class="ql-block">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在李大钊引导下研究马列主义。1919年参与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1920年3月,参与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0年末到北京长辛店铁路工厂办劳动补习学校,开启中国现代职工运动。1921年8月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主任,11月出版《劳动音》。1922年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1923年参与发动和领导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1925年筹备并组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成立中华全国总工会,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还组织领导了省港大罢工。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回国后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2军团政委等职。1932年到上海任全国赤色互济会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1933年5月被捕,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广州市公安局南石头监狱旧址</p> <p class="ql-block">1928年起,区梦觉任中共广东省委秘书处分配科科长、省委组织部干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学生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参与组织成立香港反帝大同盟,任中共党团书记。1932年6月,因叛徒告密,区梦觉在香港被捕,被严刑拷打长达三天三夜,区梦觉始终保守秘密没有暴露身份,当局迫于无奈,将其驱逐出境。到达上海后,立即被跟踪的特务逮捕,押返广州坐牢。在狱中,她受多种酷刑折磨始终不屈,被关押了整整5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经党组织营救获释出狱。到澳门、广州、韶关等地参加抗日救亡工作。</p> <p class="ql-block">延安七大会址</p> <p class="ql-block">1939年2月,区梦觉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参与领导发动广东妇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底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随广东代表团步行赴延安。1941年任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至6月间出席中共七大。6月任中国解放区妇女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被分配到东北工作,历任中共辽源地委组织部部长,辽源中心县委员会组织部部长,中共佳木斯市委书记、勃力地委委员、中共松江省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等职。组织开办妇女工作训练班,参与领导土地改革,动员发动妇女参加恢复生产,支援东北解放战争。曾参加第二次国际妇女代表会议。</p><p class="ql-block">1949年到北平出席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与刘少奇、蔡畅(1961)</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二排左四)与毛主席等合影(1966)</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区梦觉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兼组织部副部长、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广东革命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兼广东中级党校校长,广东省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务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常务委员,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主席,广东省文史馆副馆长,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副主任等职。被选为广东省贫协主席,第一、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与邓颖超(1980)</p> <p class="ql-block">区梦觉与康克清等(1987)</p> <p class="ql-block">特殊时期,区梦觉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被污蔑为叛徒,遭受多年磨难。1980年4月,区梦觉获平反后岀席全国人大会议,与邓颖超会面,给人们留下了两位老战友深情相拥,互道珍重的感人画面。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区梦觉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2年3月16日,区梦觉在广州逝世,走完了她为党为国,终身未嫁,全身奉献的光辉一生。</p> <p class="ql-block">人民的区大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