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在苦瓜里的记忆

龙 啸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用“苦尽甘来”来形容历经磨难后而获得的幸福与甜蜜;可对我来说却感觉自己的生活是“苦尽甘来后依然享受着苦的滋味”,这并不是说经济条件拮据之艰苦,这苦也不是来自于生活所迫之困苦,而是因为在自己的生活中从小便有缘结识的一位叫“苦瓜”的好友,它成了我餐桌上的常客。老伴总是想方设法把它搬到餐桌上,并再三强调说苦瓜营养与医药价值都很高,老年人常吃苦瓜对身体有益,于是餐桌上便时常展现出苦瓜的英姿,苦瓜炒蛋、苦瓜炒肉丝、清炝苦瓜片等,在老伴的一番辛苦之后,这些老伴口中所谓的美味佳肴便堂而皇之地走上了我的我餐桌。</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对苦瓜的认知是从儿时就刻在骨子里的,记忆里小时候,母亲就在我家院子里那土泥巴墙根处栽了几棵苦瓜,为了便于那如绿色渲染般的藤蔓与绿叶的攀爬与拓展,母亲还在墙根处横七竖八地放了些长短不一的木棍。时节到了中秋前后,在密密匝匝的绿叶丛中便会有些娇艳欲滴的小黄花探出头来,朵朵小黄花在绿叶映衬下非常光鲜亮丽,如一位位豆蔻年华少女羞答答的笑脸,让人看了真的是有些垂涎欲滴,才真正领悟到秀色可餐的丰富内涵。常言道: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在历经几天的雨露阳光后,这花便极不情愿地渐渐蔫巴了,而值得庆幸的是一个个鲜绿的生命随之诞生,那就是苦瓜。小时候苦瓜长得小巧玲珑,油光发亮,碧绿可人,非常惹人喜爱;尤其是瓜端还点缀着一朵小黄花,如妙龄少女在秀发间打了一朵黄色的蝴蝶结;身上遍布大小不一的瘤状突起,就像大自然精心雕刻的艺术品,非常独特,在突起的瘤状疙瘩间,较有规则地布局着一些深浅不一的皱纹,用手轻轻抚摸时,如乖巧的躺在襁褓里的婴儿,令人呵护有加;随着风吹日晒,斗转星移,襁褓里的婴儿也渐渐长成了纺锤形,身上的疙瘩也更加个性张扬,如蟾蜍的皮肤外表,看起来让人有些深恶痛绝了,我有时想:这么光彩照人的美娘子怎么会生出如此丑陋的孩子。正因如此,它们大多即不张扬,也不炫耀,总是把自己隐藏在绿叶丛中,不仔细去看还很难被人发现。不知是出于厌恶,还是出于喜好,总之,也就是这个时间段是它生命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是在绿叶丛中躲藏不严实,便会被人们摘了去,到烟熏火燎的厨房里经受炼狱之苦,最后成为人们餐桌上叫苦不迭的埋怨。在我的印象中,每当苦瓜成熟的时节,母亲总是习惯地叫姐姐去摘苦瓜。母亲总是吆喝一声:“妮,去墙根里去摘几个苦瓜,好炒鸡蛋吃。”姐姐听了,并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嘟嘟囔囔地低声说:“苦瓜,苦瓜,又是苦瓜,吃的人眼发绿了,心都苦透了。”但说归说,做归做,姐姐还是要在那苦瓜纵横交错的绿叶与藤蔓中翻来覆去地找上一番,摘几个年轻力壮的放在案板上的。每当此时,平时不打小报告的我,总是悄悄地给母亲说:“娘,姐姐不喜欢吃苦瓜。”母亲听了,总是把脸色一沉,嗔怒到:“姐姐不喜欢吃?你不喜欢吃吧。不吃苦瓜,吃什么?苦瓜好歹也是道菜呀,总比没菜吃强吧。去!到鸡窝里看看鸡下蛋了嘛。”我也只好怏怏不乐地去鸡窝里检查一番。现在想想,我这与苦瓜的情缘真的是如上学时,教我们习作的老师所强调的那样,写文章时要注意前后照应,我不知道我与这苦瓜的缘分在历经几十个四季轮回后,又再续前缘,是不是人生历程中的前后照应。</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我一位在中医院当医生的朋友来我家坐客,老伴给我们炒了一盘苦瓜炒肉丝。我本来觉得这道菜登不了大雅之堂,可我的朋友却吃得津津有味;在推杯换盏的交谈中,我才知道这苦瓜并不是我们华夏大地的原居民,宋元时期才从印度尼西亚传入我国,《本草纲目》载其“苦以味名”,因而,被人们称为苦瓜。苦瓜的营养价值与医药价值都特别高,在苦瓜中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还有含有钾、镁、钙、铁等矿物质,以及苦味素等活性成分,对于增强免疫力,辅助控糖,清热解毒,抗氧化与抗炎,护肝降脂均有疗效。《随息居饮食谱》中记载: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苦瓜汁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等等。可见苦瓜之苦是足以解除许多人疾病之痛苦的。在历史的长河中,也不乏文人墨客为这苦瓜留下墨宝,马钰在其《清心镜 . 蒂苦瓜》中写到:“身似老翁皱纹额,瓤肉脆嫩味道苦。世人吃得苦中苦,仕途方为人上人。”吴承恩在《题画菜》中也借物咏志,颂扬其坚韧品格,写到“苦瓜生五岭,赖以解炎毒。…但得根蒂在,岁寒何所惧。”由此可见,在这表面皱巴巴的苦瓜身上,还是沉淀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的。</p> <p class="ql-block">  苦瓜炒蛋是母亲的拿手菜,将切成片的的苦瓜用热水焯上三五分钟,捞出后放在凉水中,停上几分钟再捞在一个小筐子里面沥干水,在焯水时水中放上一点盐,以便保持苦瓜的鲜绿色彩;然后打上几个鸡蛋,与苦瓜均匀地搅拌在一起,并适量放少许盐在里面;将葱、姜放在七八成的温油中用慢火轻炒至那芳香弥漫,然后将搅拌好的苦瓜与鸡蛋倒入温油锅中,在锅里面用铲子均匀地摊开,用文火慢慢煎定形后,再去翻炒。于是葱蒜的浓郁芬芳,辣椒的热情奔放,苦瓜的淡淡的忧伤,便在烟火缭绕中吹响了集结号。母亲还时常告诉我们说:不要小瞧这苦瓜,它可是人们口中的“不传己苦与他物”的君子菜,不论与肉、渔,或者蛋等食材,同时烹饪,绝不把苦味分享给它们。听了母亲的话,我对这从心里本不太喜欢苦瓜,到是增添了一份敬畏。父亲总是习惯于把几片苦瓜卷煎饼里面大口大口地咀嚼,让我们看着比吃山珍海味还要香,尤其是最后还要将那淡绿的菜汁也不放过,拿煎饼蘸得干干净净。我们兄弟姐妹也曾想像父亲一样,肆无忌惮的去咀嚼一番,可嘴里面咀嚼出来的切是一连串的苦不堪言与叫苦不迭。苦瓜的苦是极具个性的,给人以独特的味觉体验。当它刚入口时,那股浓烈的苦味便会瞬间从你的舌尖扩散在口中的角角落落,令人本能地额头紧皱,愁眉苦脸,让人感觉这苦瓜不知是在中药房偷喝了多少黄连水,还是在咖啡店痛饮了多少苦咖啡,才把自己打造的如此这般的苦涩,令人不由感叹,这苦真的是深入骨髓,痛彻心扉;而在几经咀嚼之后,那苦味便在咬牙切齿中渐渐少了许多,一股莫名其妙的清新与无以言表的温存在唇齿间油然而生,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惬意,如同历经磨难后的豁然开朗,让人品尝到一丝回味无穷的甜意。</p><p class="ql-block"> 在举箸品尝中,平时老师用教竿敲着我的脑袋也想不起来的用“苦”字组的词语,却一下子翻江倒海般的涌现了出来:含辛茹苦、艰难困苦、苦口婆心、苦苦挣扎,苦尽甘来,苦心经营、苦大仇深等等,真是举不胜举。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许多许多的人与事;联想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中的运筹帷幄,“苦心人,终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联想到了万里长征的漫漫征途中吃草根树皮的峥嵘岁月与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联想到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时“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乐观主义与英雄气概;联想到了在异国他乡的长津湖畔的铮铮铁骨与铿锵誓言;联想到了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滩上的惊天动地的震撼;联想到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的矢志不渝与自强不息……我曾经想: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当下拥有的幸福与美好并不是上天的恩赐,而是前人吃尽了后辈人的苦,让我们才拥有了当下的幸福与甜蜜。</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苦瓜是苦的,我说苦瓜也是苦的;但如果能从这苦中品尝出甘甜来,那苦瓜就是甜的了。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们常常在我们耳边念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里梅花扑鼻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等,不知从哪本书里面收集的警言名句;给我们讲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等故事,激励我们刻苦学习。准确的来说,对于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可以说大多数是从苦水中泡大的,那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农村的生活物资极度匮乏而紧张,买布用布票,买面用粮票,我们的当年衣服是“紧轮”的,姐姐穿小了,轮给妹妹穿;哥哥穿小了,轮给弟弟穿,在无可奈何中发扬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精神;我当时上学的教室是低矮的土坯房,课桌就是在两个土墩子上横一个长木板,正如当年的顺口溜所言:黑屋子,土台子,里面坐群泥孩子。是啊,学习中的苦我们要吃,生活中的苦我们也依然要咽,在人生的历程中,难免会遇到峥嵘坎坷,失败与挫折,正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人生也极少有十全十美的一路坦途,一路风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苦难有时会成为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面对艰难困苦时,躲是躲不过去的,只有树立起吃苦耐劳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意志,去千方百计克服它,才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朝霞满天与旭日东升的一片光明。不过现在苦瓜的苦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在许多人眼中苦瓜的苦并不是苦的难以忍受的苦不堪言,而是一种独具特色与魅力的独特风味,是一种苦中回甘的体会与感悟,是对生活中战胜艰难困苦的一种考验与历练,如果是连苦瓜的苦都克服不了,那生活中的苦就更难以战胜了。</p><p class="ql-block"> 岁月如白驹过隙,随着几十年斗转星移,日出日落,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小伙早已被老态龙钟开取而代之,可母亲苦瓜炒蛋的那份沉甸甸的记忆并未随时光荏苒而流逝。我也曾效仿着母亲去做苦瓜炒蛋,可虽竭尽全力也总是炒不出母亲的味道来,我没有那份矢志不渝的执着,也就只好渐渐放弃了那份努力。随着沧桑岁月的脚步,准确的来说我在生活中,对苦瓜并不是过于感冒了,自己很少拿它去做菜,时常把它们切成了薄片,放在一个通风的阴凉处去晾干后,保存在一个小罐子里面当作苦瓜茶喝。不过我对成熟后的苦瓜却有些情有独钟的偏爱,熟透了的苦瓜会脱掉绿色的外衣,披上金黄色或橘红色的袈裟,在偶然间让你一觉醒来,便发现它轻启了朱唇,吐露出红玛瑙般的种子,让人看着有些浓烈似火,热情奔放;不过这成熟透了的苦瓜是断然不能再炒着吃的。如果是你感兴趣,可以无所顾忌地去品尝苦瓜珍藏在心中的那份甜蜜。让你感觉到在它那苦涩的外表里却包裹着集日月之精华所酝酿的甜蜜,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与株待兔般惊喜与感动,让我们在这苦与甜的交织中去感悟生活中的哲理与真谛,感受生活里的幸福与甜蜜。</p><p class="ql-block"> 我想:苦瓜这大自然馈赠的一抹清苦,用苦涩而柔弱的外表,包裹着内心的坚韧与刚强,美好与甜蜜;虽然说是其貌不扬,但它不也正是我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这吃苦瓜不也正如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一道道坎坷,一次次挫折一样吗?看似苦涩难咽,但每一口咀嚼,都是一次对生活的深刻领悟;每一次品尝,都是一次自我的超越。人生百味,酸甜苦辣咸,这苦也不失为这百味之中的一份纯真;它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苦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经历的苦的洗礼,才能更懂得甜的珍贵;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苦并不可怕,怕的是没有勇气去吃苦,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要不妥协,不气馁,敢于面对,敢于挑战。但愿我们能以苦为镜,以苦为鉴,像苦瓜一样勇敢地去面对生活,在苦中成长,在苦中绽放,在苦中超越自我,勇敢地去面对生活中在苦,用心去品味与感悟其中的甜。愿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艰难困苦时,都能如张九龄在《高斋闲望言怀》中所言“苦尽甘来终有时,一路向阳待花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