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旅游就是开阔视野,我到贵州苗族,参观了苗寨的大染房,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们每天忙忙碌碌,染房就是她们的工作岗位。她们手持铜刀,在蜂蜡上刻下了古老的纹样 ——蜡染。蜡染这门技术流淌了千年文明的记忆,颜色也渐渐多了起来,时光将这样的色彩交织在的画卷,奠定为中国文明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蜡染的底色,是大地馈赠的颜色,如板蓝根的茎叶在陶缸里发酵,经过数十次的搅拌沉淀,最终形成最漂亮的底色,这都是来自植物的精髓。让布匹吸收着大自然的芬芳,每当纹样的诞生,都是一场与时间的博弈。苗族的妇女们以铜刀为笔,在蜂蜡布上勾勒出各种图案,蜡染的纹样是民族记忆的密码,人们的服饰农耕文化文明的发展,蜡染不仅是穿在身上的服饰,而是穿在身上的族谱,是世代相传的精神图腾。</p> <p class="ql-block"> 当今,是机械复制的时代,但是,蜡染依然保持着手工制作的程序,这种不可复制的工序,让每一幅蜡染成为孤品。当城市的人们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穿戴,蜡染反而成了人们需求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大染房的工作场景很壮观,工匠们把染好的布晾起来,布料迎风招展,就像在阳光里泛起了漪涟,这种工艺传统不会消失,它是永不可磨灭的东方之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