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雨后彩虹</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110282</p> <p class="ql-block"> 当汽笛声穿透清晨的薄雾,当铁轨的震颤唤醒沉睡的旅途,一场关于火车的浪漫邀约悄然展开。《慢乘火车时光,记录流动风景》如约而至,美友们以脚步丈量钢轨,用心灵捕捉流动的风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路情怀与铁路职工之家》诚邀各位老师翻开时光相册,重温那些被火车载走的欢笑与感动。让我们在哐当声里,找回属于铁路的浪漫基因。</span></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购票体验日——解锁“出发的仪式感”必要经历:线下火车站售票窗口,体验过的人工购票流程,与12306APP购票,对比两种购票方式的差异,拍摄“纸质票+手机订单”同框照片。加分经历:逛火车站候车厅,记录3个具有地域特色的候车场景(如站厅特色装饰、餐饮服务等)。</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踏进火车站,直奔售票窗口。人工购票流程带着岁月的痕迹,却散发着别样的温情。我向售票员清晰报出目的地和日期,一张带着墨香的纸质车票从打印机中缓缓吐出来。离开售票窗口,我拿出手机,打开 12306APP。线上购票流程简洁明了,高效又便捷。购票成功后,手机上的电子订单清晰可见,随时可查。购票完成后,我漫步在候车厅,感受着地域特色的魅力。墙上挂着大幅当地风景画。餐饮服务也别具一格,候车厅内不仅有常见的快餐连锁店,还有一些地方特色小吃摊位。还设有专门的阅读角和儿童游乐区。这一天,从线下到线上,从购票到候车,我解锁了“出发的仪式感”。</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窗外风景日——捕捉“流动的画卷”必要经历:曾经坐火车拍摄过的3张窗外风景(如田野、山脉、河流、乡村小镇),配文“铁轨上的旅行浪漫”。加分经历:与邻座旅客交流,畅叙坐火车旅行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我早早地来到了火车站,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刚坐下不久,一位老人便在我邻座落座。火车渐渐驶离城市,进入了一片广袤的田野。“你看这田野,多美啊!感觉心灵得到了净化。”我深有同感地点点头:“是啊,大自然的魅力总是能让人忘却烦恼。”“我喜欢坐火车旅行,你看,这是我之前拍的一些照片。”我凑过去看了看,照片中的风景确实很美,每一张都像是一幅精心绘制的画卷。“其实,坐火车旅行最大的乐趣,不仅仅在于看到美丽的风景,还在于与不同的人交流,分享彼此的故事和感受。”老人继续说道,“就像我们现在这样,坐在一起聊得这么开心。”</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火车旅馆日——解锁“移动的家”必要经历:体验火车卧铺(优先选择硬卧/软卧),拍摄卧铺车厢的整洁布置(如铺位、小桌板、行李架);尝试用火车上的热水泡咖啡,营造“火车上的悠闲下午茶”场景。加分经历:记录火车夜间停靠小站的瞬间(如站台灯光、值班人员身影),感受“深夜小站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 午后阳光透过车窗,在过道的地板上投下斑驳光影。我取出随身携带的咖啡粉,用列车员提供的热水冲泡。咖啡粉的香气、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共同营造出一种奇妙的“火车上的悠闲下午茶”氛围。邻座的旅客投来好奇的目光,我微微一笑,递上一杯,瞬间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夜幕降临,小站零星点缀,灯光如豆,在黑暗中显得格外温暖。列车停靠时,我透过车窗,看到值班人员的身影在站台上匆匆穿梭,与远处山峦的轮廓融为一体。这短暂的停靠,仿佛时间被按下了暂停键,只有火车轻微的震动和远处偶尔传来的汽笛声,提醒着这趟旅程仍在继续。</p> <p class="ql-block"> 第四天:车厢互动日——玩转“铁轨上的社交”必要经历:参与火车车厢活动,如与列车员学习叠“卧铺上的被子”;发起“车厢好物分享”,拿出自己带的零食/书籍,与其他旅客交换分享。加分经历:体验火车餐车,点1份特色火车餐,拍摄“餐车环境+餐食”照片,将餐食口味与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 列车员站在卧铺旁,叠出“豆腐块”般的被子。我逐渐掌握了技巧,叠好的被子整齐地立在床头。我从背包里掏出家乡的酥糖和一本《孺林外史》,“来换点故事和味道吧!”一位阿姨用一包桂花糕换走了我的书,这一刻,车厢不再是封闭的空间,而成了流动的社交场。傍晚,我走进餐车,点了一份“火车特色餐”——红烧排骨配土豆泥。餐车虽小,却透着温馨的烟火气。我举起手机发到朋友圈:“这顿饭,吃的是味道,更是旅途的温度。”餐食端上桌,排骨酥烂入味,土豆泥绵密香甜,邻座的旅客凑过来尝了一口,连声称赞:“这味道,像极了家的感觉!”我们边吃边聊,从家乡菜到旅行趣事,餐车成了味蕾与心灵的驿站。</p> <p class="ql-block"> 第五天:途经小城日——打卡“中途的惊喜”必要经历:选择1个火车小站,记录小站附近的田园风光。加分经历:记录小城车站的站名与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 当列车缓缓驶入一个名为“六个鸡”的小站,窗外的风景从城市的喧嚣骤然切换成田园的宁静。走出站台,扑面而来的是泥土与青草的芬芳。小站旁,一片金黄的稻田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大自然铺就的柔软地毯。远处,几座低矮的农舍隐在绿树丛中,炊烟袅袅升起,与蓝天白云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返回车站,我仔细打量起这座小站的建筑风格。站名“六个鸡”二字用古朴的字体刻在石牌上,站房则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小楼,屋顶的飞檐翘角透着江南水乡的韵味。站内,木质的座椅、老式的时钟,甚至墙上的斑驳痕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当列车再次启动,窗外的田园风光渐渐远去,但青溪小站的温暖与宁静却留在了心底。这一天,我们打卡了“中途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第六天:到站探索日——解锁“目的地初印象”必要经历:抵达本次火车旅行的主要目的地城市特色(如老街区、标志性建筑),拍摄“火车站→地标”的路线打卡照;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如车站附近的老字号餐馆),记录美食名称与口感。加分经历:在目的地城市的公交/地铁上,拍摄1张“城市街景窗外”照片,感受城市节奏。</p> <p class="ql-block"> 当列车缓缓驶入呼和浩特站,这座草原城市的独特气息便扑面而来。从火车站出发,第一站便是内蒙古博物院。这座建筑以蒙古族传统建筑“蒙古包”为灵感,外观呈圆形,顶部覆盖着金色的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接着,乘坐公交车前往大召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著名的佛教寺庙。在呼和浩特,“格日勒阿妈”的老字号餐馆。这家餐馆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手扒肉”。肉质鲜嫩,入口即化,搭配上特制的酱料,更是美味无比。在公交车上,我特意选择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以便更好地捕捉城市的街景。随着车辆的行驶,窗外的景色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不断展开。呼和浩特,这座草原上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p> <p class="ql-block"> 第七天:回忆整理日——留存“七日铁轨时光”必要经历:整理前六天的照片与文字记录,制作1份“七日火车旅行记录”加分经历:给本次回忆旅行中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列车员、邻座旅客)发1条感谢信息,或写下感谢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 整理前六天的照片与文字记录,是一场与过往的温柔对话。每一张照片,都是时光的切片,定格了旅途中的瞬间美好。或是窗外飞速掠过的壮丽山川,或是车厢内与邻座旅客相谈甚欢的温馨场景,那笑容里藏着陌生的善意与温暖。制作“七日火车旅行记录”,是将这些零散的记忆碎片精心串联。我按照时间顺序,将照片与文字一一对应,仿佛又重新走过了这七天的旅程。从出发时的兴奋与忐忑,到旅途中的惊喜与感动,再到此刻的满足与不舍,每一段回忆都清晰可触。在这段回忆之旅中,有许多人给予了我帮助。列车员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解答我的各种问题,邻座旅客与我分享零食、讲述故事,让漫长的旅途不再枯燥。一句简单的“谢谢您的帮助,让我的旅途更加温暖”,虽不能完全表达我的感激之情,却是我内心最真挚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 当列车缓缓停靠终点站,七日的流动风景化作心底的永恒印记。那些在购票窗口前跃动的期待,在观景窗前流转的四季,在卧铺车厢里分享的夜话,都如铁轨上的星光,串联起一段段温暖的旅程。铁路职工之家栏目《慢乘火车时光,记录流动风景》承载的不仅是车轮与铁轨的交响,更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愿这份流动的记忆,化作您下次踏上火车时的微笑,让铁路情怀在时光长河中永远闪亮。</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