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789篇文章</b></p> <p class="ql-block">  成语典故:“宁为鸡口,不为牛后”。【释义】牛后:指牛的肛门。比喻宁可在局面小的地方做主,也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受支配。</p> <p class="ql-block">  【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战国时的著名政治家苏秦,极力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一致抗秦。当时韩国弱小,准备向秦国屈服,苏秦便对韩国国君说:“韩国是具备许多优势的,比如拿地理条件来说,北边有巩固的屏障、险要的边塞,东边的宛、穰、洧水,南边的陉山,也都是易守难攻的好地形。你们有几十万军队,又装备有天下第一的强弓劲弩,士卒能把箭射出六百步之外,百发百中;你们的剑戟锋利异常,在地上能砍断牛马,在战场上能刺透敌人的甲盾。以韩国士卒的英勇来看,那是可以一当百。韩国具备这些优势,又有像大王这样的贤明圣主,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然而您却要向秦国投靠,这不仅是韩国的奇耻大辱,而且还要被天下人笑话呀!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宁可做小鸡的嘴巴,也不做牛的屁股(宁为鸡口,不为牛后)。’鸡嘴虽小,但能遍尝食物的味道;牛屁股虽大,只能排放粪便。今天您想投靠秦国,这与做牛屁股有何区别呢?以大王这样的圣明,又拥有这么强大的兵力,然而却招来牛屁股的恶名声,我苏秦也觉得替大王感到羞耻啊!”韩国国君被苏秦的一席话说得心悦诚服,他拔出佩剑,对天发誓:“寡人宁死,决不屈服于秦国。”</p> <p class="ql-block">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成语核心内容,主要是对“自主掌控”与“依附从属”的智慧选择,选择错了会影响国家的安危。根据成语的内容来判断,它并非单纯考虑个人的利益、保持实力追求“小”而拒绝“大”的军事战略,而是更看重自己的有利因素,自强自信,在所处环境中掌握主导权与君王的尊严,不轻易讨好别人、看别人的脸色。</p> <p class="ql-block">  从典故实质内容看韩国与秦国的关系,政治家苏秦用“鸡口”“牛后”通俗易懂的道理、鲜明的对比,以事实说服韩国的君王。苏秦以韩国自身的优势点醒君王,施展游说才华支持和鼓励弱国,从而增强了韩国君王的信心:如果只是为了换取表面的国与国和平,便自动放弃自主决策的权力,等于做了秦国的木偶,最终仍会丧失安稳平和的价值,少不了任人摆布,在强国面前做牛做马,失去做人的尊严与半点决定权。</p> <p class="ql-block">  苏秦给韩王分析了韩国的基本情况,指出韩国虽国力不强、不如秦国强大,但拥有地理环境优越和技术强军等固有优势与有利因素。若韩国君王没有骨气,甘心情愿屈服秦国,就会沦落为秦国的附庸小国,如同“牛后”任人鞭打屁股,不得不忍气吞声,最终只能被动接受,对自身毫无益处,处处屈服于人。农民都知道,耕牛犁田走不快时,总会被主人抽打牛的屁股。</p> <p class="ql-block">  韩国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后,鼓足勇气坚持自主抗秦,在小国之中拥有了自己的话语权。即使小国局面不大,却能单独掌握本国的命运,如同“鸡口”可主动选择生存方向:鸡的嘴虽小,却能自由寻食、安身立命,不做大国的附属;韩国得以自由养兵、建立军事武装力量,自行耕种收获粮食供应国内军民,这比做秦国的附属小国好千万倍。</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这个成语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以现实语境分析问题,它常被引用来指导个人或组织的智慧选择、求生谋业:比如在企业竞争中,有人从长远利益着眼,偏偏放弃大企业的普通职位,跳槽到小企业,选择在小企业中担任核心角色,主要是为了拥有更大的个人决策空间,磨练自身、在自由空间中成长,最终掌握小企业的主动权;也有小型团队勇敢拒绝大平台的吞并,坚持以小见大、独立运营,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保住实力,坚守自身的核心权威与发展节奏的自由空间。</p> <p class="ql-block">  它所提倡的,是形成独立自主的意识,绝不盲目屈从于外界的规模或权势,而是保持头脑清醒,认清并权衡“权力主导”与“平台大小”的优先等级,最终做出选择并守住自身价值,以弱变强、掌握发展主动权,让小企业摆脱大企业的掌控,开辟新的企业发展道路。通过学习成语典故“宁为鸡口,不为牛后”,从成语内容中,看到一句很关键的语言,这句话是韩国国王对天发誓:“寡人宁死,决不屈服于秦国。”这句话的含金量很高,说明了韩国国王通过苏秦游说,后来有了坚定意志的心,不畏强国,誓死维护国家的利益,坚持独立自立,不是因为秦国强大就害怕,实际上本国也有很多优势,利用本国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拒绝了强国各种不合理的条约,韩国国王抗秦精神值得现代人学习。现实生活中有类似韩国与秦国之间的事情发生,比如说小官见大官,小官点头哈腰,讨好领导,台上表面是做人的事情,对领导多么敬畏,所表现的是唯命是从,做事情阴阳两套,台下行贿受贿。没有刚强的意志和抗腐能力,在领导面前被领导呼来喝去,没有自己的主见等同木偶,失去了做人的尊严,把自己的命运掌控在别人的手上,没有像韩国国王那样的骨气,然后让自己做人做事没有原则,违法乱纪。</p> <p class="ql-block">  我在这里解读成语,虽然古代的韩国国王身份与众不同,但是做人的道理国王与普通老百姓是相同的,道理相通。以我认为,成语典故“宁为鸡口,不为牛后”,在现实生活中、职业中,都值得我们去研究。探寻当时韩国国王的心理状态,为我们日后指明一条人生道路,做一个不畏强暴、自强、自信、有骨气的现代人。学习之后要学以致用,不要光学理论不落实,将成语内容举一反三,扩展视野,用智慧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没有了骨气,相当于没有灵魂,如同行尸走肉。无论胜败,都要有骨气,宁死都不要失去自己的尊严。有一部电影叫做《狼牙山五壮士》,在生死关头,五位战士宁死也不屈服于敌人,选择一起跳下山崖牺牲,以生命守护自己的国家。这种家国情怀的精神,一直传承到现在,甚至会影响久远,这正是中国人的骨气——从战国韩国国君“宁死不屈秦”的誓言,到狼牙山五壮士“以死卫家国”的壮举,骨气始终是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坐标,也是“宁为鸡口,不为牛后”成语智慧在不同时代的生动延续。</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0月30日(星期四)</p> <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地点:中国广州市</p> <p class="ql-block">作品全文共计:2139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