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后海美,游人不思归

李行山海

<p class="ql-block">拍摄者:李行山海</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31300</p> <p class="ql-block">沿着什刹海粼粼的波光向西,信步转入后海北沿一条不甚起眼的胡同,城市的喧嚣便像潮水般退去。这里才是后海未被过度修饰的底色,是藏在酒吧歌声与游人如织背后的,一个真实而温吞的北京。</p> <p class="ql-block">午后的阳光斜照,将老槐树的影子拓印在斑驳的灰墙上。触手可及的是历经风霜的门墩儿,上方镌刻的吉祥图案已被岁月磨去了棱角,却更显温润。朱漆木门大多虚掩着,隐约可见院内探出的葡萄藤架与堆积的杂物,寻常百姓家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空气中浮动着煤炉熄灭后淡淡的余味、午后家常菜的油烟香,还有那萦绕不散的、老房子特有的木料与潮土混合的沉静气息。</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时光仿佛是黏稠而缓慢的。几位老街坊坐在马扎上,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手中的蒲扇摇出舒缓的节奏。偶有自行车铃“叮铃”一声清脆地滑过,骑车的老人车把上挂着刚买的蔬菜,不慌不忙地消失在胡同深处。与之形成微妙对照的,是某座修缮一新的四合院门口挂着的时尚招牌,暗示着这片宁静之下正悄然注入的新生力量。传统与摩登,在这狭长的空间里达成了一种互不打扰的默契。</p> <p class="ql-block">当我从胡同另一端走出,重新面对后海主街上闪烁的霓虹与喧闹的人流时,仿佛刚从一场短暂的旧梦中醒来。手中那串在胡同口买的、甜到心里的冰糖葫芦,是这场穿越之旅唯一的信物,而心头那份被市井烟火气熨帖过的温暖与宁静,将留存许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