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宏聊文化》篆书/宋/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

徐宏书房

<p class="ql-block">编者按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宿甘露寺僧舍》宋·曾公亮。夜宿甘露寺的僧房,枕边仿佛能感受到千山万壑的云气缭绕,床底下似乎传来千山万壑松涛的呜咽之声。想要看那像银色山峦一样滔天的巨浪吗?只需推开窗子,那奔腾不息的长江仿佛就会汹涌地扑进窗来!这首诗气势非凡,却又落脚于一个“奇”字。前两句写云气松涛的幻觉,已觉身处群山万壑之中,气氛神秘。后两句才是高潮,“开窗放入大江来”。把江 “放” 进来,把被动看景变成了主动“邀请”大江入怀,多有想象力,又是何等豪迈!</p> <p class="ql-block">徐宏篆书《宿甘露寺僧舍》品鉴赏析:这是徐宏以篆书创作的宋代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其艺术特色鲜明:1. 书体风貌:以大篆(金文)为基底,线条雄健沉厚,兼具“屋漏痕”的古拙质感与笔势的灵动张力,如“云”“江”等字,笔画粗细随情感起伏变化,既保留篆文的象形韵味,又打破规整束缚,字形奇崛开张,疏密对比强烈,尽显朴茂大气。2. 诗与书的意境契合:诗中“云气千峰”“松声万壑”“银山拍浪”的壮阔意境,与篆书的苍劲厚重高度呼应——书法线条的“雄”衬出诗境的“壮”,字形的“拙”映出景致的“奇”,笔墨的张力与诗意的豪情相互交融,让静态书法传递出山水的磅礴气势。3. 章法布局:正文竖排排布,左侧题款(创作信息、诗作出处)与印章形成视觉平衡,字群疏密错落,既遵循传统书法的章法逻辑,又以篆书的个性形态营造出现代审美的节奏韵律,整体气韵贯通。</p><p class="ql-block">品徐宏篆书(同题意境)《和宿甘露寺》</p><p class="ql-block">云缠千嶂近,松振万壑哀。</p><p class="ql-block">开窗吞巨浪,江气入襟来。</p> <p class="ql-block">【徐宏档案】男,重庆市人。中国原创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风水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古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周易研究院院长、粤港澳文化艺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国际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澳门国际儿童电影节终身荣誉主席。五岁开始书法临贴,犹喜篆书(遍临秦李斯、汉蔡邕、唐李阳冰、宋徐铉、元赵孟頫、明李东阳、清邓石如的篆书贴)。多幅篆书作品被海内外藏家推崇和收藏。十岁学习《周易》。曾从事教师、记者、编辑、企业经营、管理、咨询、策划、创业教育、投资等多种职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周易》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接受过《中国新西部》、《重庆文化》等杂志十多期系列专题采访(被媒体报道为预测大师、风水大师,书法大师)。百度“徐宏书房”,“徐宏周易”,“徐宏风水”,“徐宏篆书”可赏更多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