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场活动由四川省文化院团联合会学雷锋公益专委会,雷锋驿站,四川省广播电视台,以及多家社会爱心企业和团体联合发起,于2025年10月30日下午在成都市温江区分会场拉开帷幕。作为首届全民群众文化艺术交流的盛会,它不只是一场演出,更像是一次文化的集结,把散落在城市角落的艺术热情汇聚成光。</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一位身着深色西装的雷锋驿站站长杨明光先生站在讲台后,声音沉稳而有力。电子屏幕缓缓滚动着“欢乐川渝·文艺嘉年华”“首届四川省全民文艺盛典”的字样,背景里一个舞者剪影轻盈跃动,仿佛正从文字中走出。灯光柔和地洒落,整个会场安静下来,人们屏息聆听——这不仅是一场开幕致辞,更像是为普通人搭建舞台的郑重承诺。</p> <p class="ql-block">另一位发言者温江区雷锋驿站理事会理事长接过话筒,红色背景大屏上清晰写着“欢乐川渝家·文艺嘉年华 首届四川省全民文艺盛典”,评委席的标牌静静立在前方。他讲起这场活动的初衷:让每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能站上舞台,不论年龄、职业或专业背景。那一刻,台下有老人点头,有孩子仰头望着灯光璀璨的舞台,眼里闪着光。</p> <p class="ql-block">㻊场活动群众参与活动者热情高涨认真的对待每一个角色</p> <p class="ql-block">音乐响起,一群身着蓝色传统服饰的舞者走上舞台,手中彩绸如流水般在空中划出弧线。背景屏幕映出川渝城市的天际线与蜿蜒江河,仿佛将山城的风、江水的韵都融进了舞步里。她们的动作整齐又不失灵动,像一群掠过水面的飞鸟,把现场的情绪轻轻托起。</p> <p class="ql-block">紧接着是歌声。几位身着红衣的表演者站在舞台中央,手握麦克风,唱起一首充满地域风情的民歌。旋律悠扬,带着烟火气里的深情,背景屏幕上流动着书法笔触与民族图腾,与歌声共鸣。那一刻,没有明星光环,只有真诚的表达,却让不少人悄悄红了眼眶。</p> <p class="ql-block">民族舞登场时,舞台仿佛被点燃。鲜艳的服饰、独特的头饰,配合着铿锵的鼓点,舞者们用身体讲述着传承的故事。背景切换成天安门与蓝天白云,那一瞬间,个人的情感与家国的情怀悄然交汇,庄严又温暖。</p> <p class="ql-block">另一支舞蹈以扇子和旗帜为媒,动作刚柔并济。LED大屏上,“中”字以泼墨书法缓缓展开,四周环绕着绚丽的传统纹样。灯光洒下,映得旗帜猎猎生辉,仿佛历史的风穿过舞台,吹动了今人的衣角。</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心动的,是一群手持粉色油纸伞的女子。她们步伐轻盈,如江南烟雨中走来的仕女。背景是小桥流水、白墙黛瓦的水乡画卷,音乐低回婉转。那一刻,温江的舞台仿佛化作了姑苏城外的一隅,诗意悄然弥漫。</p> <p class="ql-block">演出接近尾声,所有参演人员走上舞台合影。他们穿着各色服装——红裙、汉服、现代休闲装,脸上洋溢着笑容。大屏幕上写着长长的活动名称:“欢乐川渝家·文艺嘉年华·首届四川省全民文艺盛典暨大国芬芳·起舞中国——花朵里的美丽中国故事文艺演出”。灯光柔和,快门声响起,定格下这一幕属于普通人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又一张合影,人群站得更齐了些,笑容却依旧自然。有人挥手,有人比心,有人悄悄看向身边伙伴。背景文字依旧庄重,但气氛却如节日般轻松。这不是颁奖礼,也不是明星汇演,而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完成了心之所向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台下,观众席也成了风景。男女老少齐聚一堂,有人穿着民族服饰专程赶来,有人举着手机全程录像。他们不只是观看者,更是这场文化盛宴的参与者。一句“为人民服务”写在屏幕上方,也写进了这场活动的底色里。</p> <p class="ql-block">再次合影时,那句“为人民服务”被醒目地加在了背景标题前。灯光从头顶洒下,照亮了每一张脸。有人站得笔直,有人笑得灿烂,但他们共同拥有的,是一种被看见、被尊重的满足感。</p> <p class="ql-block">盛典落幕前的最后一张合影,人们站在红色背景板前,姿态各异,却都带着由衷的喜悦。那块写着长长标题的背景板,像一面旗帜,宣告着群众文化的力量——它不靠流量,不靠包装,只靠一颗热爱艺术的心。</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镜头里,色彩斑斓的服饰在灯光下熠熠生辉,背景文字再次浮现。舞台、灯光、笑脸、大屏,所有元素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图景:这是属于人民的艺术,是开在街头巷尾的花,是藏在日常里的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天,在温江,艺术没有门槛,舞台属于每一个愿意起舞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