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路藏寨 碉楼钩沉

行者

<p class="ql-block">大巴车来到这里已经是夜里9点。</p> <p class="ql-block">民宿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晚餐。每个人40元。</p> <p class="ql-block">大家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民宿的房间95元包早餐</p> <p class="ql-block">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中路藏寨。是一个3000人的大村落。与一山之隔的甲居藏寨很近。甲居藏寨到中路藏寨的公路距离约 7~8 公里,驾车正常需 15–20 分钟;两寨直线距离约 6.5 公里。</p><p class="ql-block">我们10.24.晚上来到这里。图片是25号的晨曦。</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看出中路藏寨与金川县,小金县成为一个三角形。250年前,清朝乾隆年间这里曾经是一个耗资7000万两白银的战场。</p><p class="ql-block"> 清朝为平定大小金川,两次战役(1747—1749年、1771—1776年)合计耗银约 7000万两,相当于乾隆中期一年的国库收入,是清朝“花钱最多、打得最艰难”的山区战争之一。死人也就是几万人 因为这地方本来人口就不多。</p><p class="ql-block"> 对比一下,平定新疆的噶尔丹叛乱 花费1000万两白银。</p><p class="ql-block"> 1879年左宗棠平息陕甘回乱,花费1.2亿两白银。这战争研究界保守估计:直接死于战争与屠杀者在 700–800 万 之间。</p><p class="ql-block"> 战争的意义有人诟病</p><p class="ql-block">其实,你明白,打下大小金川后,清朝势力很快就到达西藏。</p><p class="ql-block">战争结束10年后1778年。清朝乾隆皇帝决定认可了西藏第一个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从此西藏正式纳入清朝的管辖范围。</p><p class="ql-block">打下大小金川后,乾隆命捣毁所有的碉楼。有3000多个碉楼被拆毁,彻底断了土司反抗中央政府的念想。</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金川之役(1747—1749年):约耗 2000万两。 </p><p class="ql-block">第二次金川之役(1771—1776年):约耗 5000万两。 </p><p class="ql-block">两项相加,官方与学界通称“平定金川共费银七千万两”。</p> <p class="ql-block">这大小金川,位于四川成都与西藏之间。他们当时是土司控制。横亘在西藏与四川成都之间。土司的统治野蛮,并且像土匪一样阻断商路,他们自己也是互相抢夺,所以,各个村落都有很多碉楼。</p><p class="ql-block"> 稍微有能力的家庭都建碉楼,很多碉楼都是挨着的,在大小金川有3000多个碉楼。</p><p class="ql-block">这用石头垒起的碉楼,在冷兵器时代很有用,一般的土枪拿它也没有办法。</p> <p class="ql-block">中路藏寨现在还残存22个碉楼,是因为这里比较早就投降清兵。所以碉楼没有被完全销毁。</p><p class="ql-block">在这里谈谈这个地名 中路藏寨。</p><p class="ql-block">原来这里称卓隆 在藏语中 卓 山沟 隆 牧场 2003年丹巴县的旅游部门为了方便标识,为了大家记住改成中路。</p><p class="ql-block"> 了解大小金川的历史,改成中路也符合当时乾隆皇帝军队剿灭大小金川土司的进军路线,中路代替卓隆。当然如果用卓隆更文雅些。比如甲居藏寨是不是闲的更好。</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藏族是嘉绒藏族。这个嘉绒是一个藏语音译。</p><p class="ql-block"> 嘉绒藏族的形成与归类:嘉绒藏族是在吐蕃东征过程中,由吐蕃驻军及移民与当地土著长期融合形成的。在历史上,嘉绒地区与西藏其他地区相对独立,其文化、语言和风俗等既有藏族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独特性。直到20世纪50年代,经过民族识别工作,嘉绒人才被正式认定为藏族的一部分,从此被称为“嘉绒藏族”。</p><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个嘉绒藏族的出现有点与上世纪50年代的南斯拉夫的民族发明有点类似。当时有些塞尔维亚人信仰伊斯兰教,铁托就把他们归为 穆斯林族。</p> 中路藏寨 <p class="ql-block">藏寨晨曦</p> <p class="ql-block">民宿星罗棋布</p> <p class="ql-block">我们住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阴阳碉</p> <p class="ql-block">中路海子坪</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墨尔多神山</p> <p class="ql-block">民宿鸟语花香</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硬朗的大吉普</p> 走近阴阳碉 <p class="ql-block">我们民宿旁边就有一个碉楼 阿布碉楼俗称阴阳碉。</p> <p class="ql-block">穿过铺满金叶的草地</p> <p class="ql-block">有点诡异的开阔地</p> <p class="ql-block">接近碉楼有点困难</p> <p class="ql-block">接近碉楼</p> <p class="ql-block">野草包绕着碉楼。</p> <p class="ql-block">触摸这古老的碉楼,感觉这碉楼的沧桑。这碉楼名叫阿布碉,估计这里的人家曾经是阿布家。后来又称阴阳碉。是因为碉楼的上下石材颜色不同。转了一圈没有看到与地面相同的门。</p><p class="ql-block"> 碉楼都没有与地面相通的门。都是要搭梯子才能进入,这样方便防守。</p> <p class="ql-block">这种碉楼,没有大炮很难攻占。清军当年就是用红衣大炮,一个个定点清除。攻占并摧毁大小金川3000多个碉楼清军用了7000万两白银。前后30年。最后一年几乎用了当年的全部税赋。</p><p class="ql-block">没有乾隆皇帝的决心这碉楼群根本灭不了。</p><p class="ql-block">当年解放后,毛主席用150万军队,剿灭260万土匪。让3千年的匪患消除。仅仅用了3年,就消除匪患。</p> <p class="ql-block">碉楼的内部远观</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这个碉楼可以参观,要爬梯子</p> <p class="ql-block">有的地方是三个碉楼一字排开。打仗时,它们互相掩护。</p> <p class="ql-block">1938年的中路藏寨。碉楼林立。画面有点诡异。村民的房子矮小破旧。</p> 中路藏寨的佛寺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8个白塔。象征佛祖的8大功德。</p><p class="ql-block">小村1-4座白塔。卓隆村有3000人所以建了8个塔。</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嘉绒藏寨,归顺藏传佛教也就是250年,在被乾隆皇帝征服后,所以在卓隆,甲居,及大小金川看不到大型藏传佛教寺院,人们都说信仰的是藏传佛教。其实,是他们的原始苯教与藏传佛教的结合体。当然这也符合地理环境情况村民每家象征性的在房顶四个角各挂一个五色风马旗。</p> <p class="ql-block">有一个小型经塔,在观景平台的边上,每天当地几个老人在这里转悠。</p> <p class="ql-block">说是每个碉楼里也有供养的佛像,看这高度,进出的难度有点麻烦。</p> 白塔观景平台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俯瞰中路藏寨全景</p> <p class="ql-block">这白塔估计是建观景平台时一起建的很新。</p> <p class="ql-block">观景平台上有村民卖东西。</p> <p class="ql-block">买了蘑菇</p> <p class="ql-block">远观山下的美人谷</p> <p class="ql-block">云蒸霞蔚</p> <p class="ql-block">2014曾经来过这里。11年后2025再次到访</p> <p class="ql-block">2014年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11年房子增加了很多。现在中路藏寨有3000多人。有资料说2014年中路藏寨人口2600人。现在人口增加了10% 但房子增加更多,也许是旅游用的民宿。</p><p class="ql-block">可喜的是这里建房子外墙还是坚持用条石,不像那个羊茸哈德用混凝土仿造的条石。</p> <p class="ql-block">这个中路藏寨的景区介绍 说藏语中路是人神共居之地。大言不惭搞的人神共愤。</p><p class="ql-block">中路是藏语或者是嘉绒藏族的卓隆。就是沟中的牧场。也是地理环境的命名。</p><p class="ql-block">一些地方的旅游宣传部门是不是得把他们的舌头回炉一下。丙中洛也说是人神共居的地方。卓隆,丙中洛在藏语中根本没有这个意思,这是一种对藏语,对公众的亵渎。把个西藏,藏区都弄成人神共居,这些地方只是旅游的一瞬间拉满情绪。到现在西藏才从1950年的100万到现在的300万。这其中有大量的内地人援助藏区。西藏的恶劣环境人们生活不容易,什么人神共居,只是小资情调。没有国家的投入,通水通电,他们生活真的很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藏区用电3毛钱一度。藏民每年还有补贴,就这样,藏区的年轻人都想离开藏区。看看网上那些在西藏游荡了一年的人,30多岁的人,看起来像50多岁的老人。</p><p class="ql-block">藏民生活在藏区为我们守护着黄河,长江的源头,所以每年国家都有大量的转移支付。</p><p class="ql-block">2025 年中央对西藏自治区的一般公共预算转移支付为 2568.44 亿元,另有政府性基金转移支付 26.65 亿元,合计约 2595 亿元;若仅考虑一般公共预算部分,也已连续五年保持在 2200~2600 亿元 区间 。</p><p class="ql-block">西藏人口300万。如果平摊算,约每个人每年8万多元。这是从国家战略考虑,值得。</p> <p class="ql-block">上午10点离开中路藏寨。在中路藏寨停留12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路过传说中的500年的大梨树。现在没有梨花开,所以貌不惊人。</p> <p class="ql-block">卓隆 (中路)山谷中的牧场耕地</p> <p class="ql-block">村民都很友好</p> <p class="ql-block">潘老师与民宿主人格绒话别。大巴车不能上山,民宿主人用轿车一趟趟把我们转运到山下的大巴车停车场。</p><p class="ql-block">中路藏寨近年已经是旅游热点,夏季温度也合适避暑。海拔2千,没有高反,物价,房价合理。</p><p class="ql-block">到中路藏寨旅游,很多人只是看景色,看碉楼的奇特,感叹碉楼的挺拔,希望碉楼更多,殊不知。这碉楼的钩沉是历史的沉淀,乾隆大帝销毁的3000多碉楼,才保证了大清对西藏的威慑,才让西藏,新疆的土地掌握在大清的手里,而今天的我们才有了960万平方公里领土。</p><p class="ql-block">非常反对网上吃瓜盟主那些反清复明的言论。从国家领土的高度,明朝控制的土地范围,不到清朝的1/2 而民国领土继承了清朝,新中国的领土继承了民国。吃瓜盟主之流,想让中国领土只有现在的1/2吗。真是用心险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