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站在苏堤的北端,向南望去。六桥烟树,如诗如画;一湖碧水,漾着千年的波光。这是我退休后旅居杭州的第六天,也是我第三次来到西湖边。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农工,此刻漫步在苏东坡曾经治理过的这片水域,心中涌起的情感,远非“崇拜”二字可以概括。</p> <p class="ql-block">记得初识东坡,是在中学课本里读《水调歌头》。那时只觉得词句优美,朗朗上口。后来在基层工作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总会想起他那句“一蓑烟雨任平生”。如今真正走在西湖边上,参观过苏东坡纪念馆,尝过东坡肉,饮过虎跑水,我才明白——东坡先生留给我们的,不只是锦绣文章,更是一种活法。</p> <p class="ql-block">你看这苏堤春晓,便是最好的证明。</p><p class="ql-block">元祐四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回到杭州。这已是他第二次来此任职,官职不升反降。若换作旁人,难免心生懈怠。可他却说:“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仿佛不是被贬而来,倒是寻美而至。</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西湖葑草为患,水涸草生,湖面缩小过半。他立即上书朝廷,那份《乞开杭州西湖状》,至今读来仍让人动容:“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这话说得何等恳切!在他眼中,西湖不是一汪死水,而是这座城的魂魄。</p> <p class="ql-block">更难得的是,他不仅是提出问题的人,更是解决问题的人。他亲自勘测地形,计算土方,设计堤坝。那份严谨细致,完全不输今天的水利专家。我这次在纪念馆里仔细看过他的治湖方案——何处挖泥,何处筑堤,何处深浚,何处浅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位九百多年前的“总工程师”,竟能把水利工程与美学设计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p> <p class="ql-block">最让我这个老三农工作者佩服的,是他动员民众的方式。他不仅动用官府力量,更发动民间参与。那些从湖底挖出的淤泥无处堆放,他便灵机一动:何不堆成一条长堤?既解决了淤泥去处,又为百姓造了一条贯通西湖南北的通道。这分明是循环农业思想的古代实践啊!</p> <p class="ql-block">工程竣工后,他在堤上植芙蓉、插杨柳,建六桥,还亲自为这些景致命名。从此,“六桥烟柳”成为西湖十景之首。他懂得,治水不仅要讲科学,还要有诗意;为官不仅要办实事,还要懂生活。</p> <p class="ql-block">这让我想起自己在地方上推广绿色农业的那些年。起初农民们不理解,觉得不如种粮食简单习惯。我便学着东坡先生的样子,既讲科学道理,又让他们看见实在的好处——草莓如何选新品种既好卖又增收,银杏如何密植既保墒又苗壮。银杏“小老树”如何平茬作为采叶圃产量高品质好。渐渐地,参与的人多了起来,就形成了规模、市场和产业高地。现在回想起来,那种把科学、民生、自然和谐统一起来的理念,原来早有先贤示范。</p> <p class="ql-block">东坡先生在杭州的政绩远不止于此。他疏浚六井,解决百姓饮水问题;设立病坊,救助贫困患者;甚至还在饥荒时请求朝廷减免赋税。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他个人仕途最不得意的时候。</p> <p class="ql-block">这才是真正的豁达——不是对命运逆来顺受,而是在任何境遇下都不忘初心;不是消极地随遇而安,而是积极地随遇而“为”。他把每一次贬谪都当作深入民间、为民造福的新机会。这种境界,值得所有当过公仆的人终身学习。</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也到了人生的新阶段。退休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我要像东坡先生那样,做一个懂得生活的“生活家”。他发明了东坡肉,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佳话;我要用镜头记录旅途中的美景,用文字书写退休后的感悟。他筑堤治水,我也可以“走拍写”——走出去,用脚步丈量山河;拍下来,用镜头定格美好;写出来,用文字传递感动。</p> <p class="ql-block">站在望山桥上,看游船点点,远山如黛。忽然想起东坡先生那首《饮湖上初晴后雨》:</p><p class="ql-block">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p><p class="ql-block">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p> <p class="ql-block">写这首诗时,他五十四岁,和我现在的年纪相仿。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依然保有这般通透的审美和豁达的心境。这大概就是我最该学习的地方——无论身处何位,年岁几何,都要活得有趣,活得有情,活得有味。</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湖面泛起金色的涟漪。我举起像机,定格这千年不变的美。镜头里,苏堤依旧,六桥依旧,而那个筑堤人的精神,也依旧在这山水间流淌。</p> <p class="ql-block">人生如寄,但求如东坡先生般,在每一个落脚处都留下温暖的印记。为民也好,为己也罢,最重要的是不辜负这大好时光,不辜负心中那份对美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还要来西湖。带着相机,带着笔记本,更带着东坡先生教会我的——如何认真地老去,如何诗意地栖居。</p>